说明年轻人普遍不看好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这是年轻人用屁股做出的选择,也是社会失去活力的表现。 二零一零年前后,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是:“考研干啥?本科毕业赶紧赚钱去,考研浪费时间影响赚钱”。但是短短十年后,2020年以后到现在,大学生在疯狂的考研。
为什么呢?站在大学生的角度看,只有一个原因——本科学历不够找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曾经一张本科毕业证就能过上中等阶层以上的生活,能在城市落户,不怎么费力气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学生本科毕业都会先参加工作。 后来,大学生们发现本科毕业找工作越来越难,待遇越来越不好,而且房价节节攀升。
本科毕业在城市里光养活自己都费劲,何谈成家立业、反哺家庭。于是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既然本科学历竞争激烈,那如果我是硕士竞争压力岂不是小很多?所以,逐渐兴起了一股考研热。 再到后来,大家发现考研不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了,而是不考不行。因为那么多人都成了硕士,上边为了解决青年失业问题,年年增加硕士招生人数,硕士都不好找工作了,本科毕业根本没有优势。于是来到了了人人都考研的学历内卷时代。这个时代的硕士其实跟之前的本科并没有多大差异。
短短六七年之前,临近毕业的大学生谈起考公的态度是:“考那个干啥,我家里又没关系,升不了官还工资低,不如我去企业赚钱。”现在大家都认为还是考公好呀,铁饭碗还是香啊。甚至有毕业几年还坐在家里专门死磕考公的。 为什么大家对考公的态度转变这么大呢?因为经济形式变化太快,大家都意识到顿顿有饭吃比饱一顿饿一顿好太多了。
疫情后,大家明显能感受到经济下行,刚毕业的大学生去企业工作,工资低而且动不动就被失业。三天两头被迫找工作、被迫搬家换生活环境,我想没人喜欢这种日子。 更何况很多人压根找不到工作,死磕考公成了唯一的出路。最近几年考公人数节节上升、考研人数开始下降。因为大家意识到空有一张硕士文凭意义不大,先把铁饭碗端在手里才是货真价实的好处。
前几年还有不少大学生毕业自己创业的,最近几年很少见到。因为容易赔的倾家荡产,大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最近几年小微企业活过一年的都不多。我家门口那几家店面频繁换人,这个来干几个月倒闭了又换另一个也撑不过半年。只有房东和装修公司赚到钱了。 更何况大学生创业自己本身没有积蓄,启动资金不是家里支持就是找借贷,一旦失败就会陷入数十年还债的日子。虽然买套房也会过上三十年还贷的生活,但至少还有套房,创业失败可是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考研考公似乎是大学生们为数不多的比较稳妥的出路了。

冰川
上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素质,而是要跨越阶层,出来找工作,就没办法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