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第五代传人与武术专家对话:传承百年技艺的挑战和策略

体育荣耀榜 2025-02-20 17:46:07
与八卦掌结缘:一次表演让人踏上武术不归路

武术开始的契机,有时候只是一瞬的心动。

齐卫民第一次接触八卦掌,是在一次偶然的表演中。

那时,他并不是一个专注于某个门派的武者,而是和许多普通武术爱好者一样,学了一些常见的拳法,比如少林拳和八极拳。

那天的八卦掌表演让他一眼看出了不一样。

舞台上的人穿着宽松的练功服,顺着一个圆圈不停地变换步伐、身形。

这种游龙般的动态之美与常见的直来直去的拳法完全不同,每一个转身、每一次出掌都仿佛和空气有着某种特殊的交流。

他站在人群中入了迷,觉得这门技艺里藏着一种深刻的力量。

这场表演结束后,他就决定要把八卦掌作为自己未来武术道路的主攻方向。

“习武很多年,但看八卦掌第一次让我心服口服。

”齐卫民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回忆起当初的那股冲动时仍是满眼光彩。

最初训练的苦与乐:如何掌握刚柔之间的平衡

决定学八卦掌,可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最难的,是入门阶段练步法。

一开始,师傅告诉他最基本的要求,“稳中带沉,脚底如在泥中行走,不浮不乱。

”这种“趟泥步”需要训练腿部力量,也需要脚踝的灵活性。

齐卫民白天练,晚上练,半个月下来腿酸得连楼梯都不想爬。

苦到极点时,他会问自己,“,这到底能练出啥呢?

但真正练好了,才明白这种步法注入了多少心思。

八卦掌讲究步法与身法结合,趟泥步能够让每一次走转都显得稳重而自然,真正进入实战的时候,有时候一个转身就能避开对手的攻势。

功夫的训练总是这个道理,吃过的苦,当时想的是怎么撑过去,后来回头看,很多不经意的小动作和下意识的反应,都能从这苦熬里找到影子。

“这就是刚柔的平衡。

你看似很柔和很平,但其实经历了很艰难的调整。

”齐卫民这样说。

八卦掌中的哲学:用阴阳五行诠释人生智慧

相比动作和技巧,八卦掌最让齐卫民着迷的,是它背后丰富的哲学思想。

师傅教他练功时,常常会突然提些听起来和动作无关的话题,比如“刚和柔是怎么转换的?

一个掌法里,藏着什么样的关系?

后来他才明白,这些问题和动作是一体的。

八卦掌里,刚柔的体现在招式里非常多,比如一个穿掌的动作,在实战中可以刚猛迅速,也可以掌控节奏慢慢逼入。

说白了,对手强的时候你就要柔,对手弱的时候你才能释放你的力量。

再比如八卦掌的动作很多是循环渐进的,没有明确的终点。

齐卫民觉得,这和生活里许多道理相通:你不能只知道追求目标,还需要意识到,通往目标的路上,其实每一步都很重要。

他还提到八卦掌和五行的关系。

在掌法中,讲究变化多端,而很多变化都能和五行的相生相克原理相对应。

比如走圆圈训练,可以看成一种无限的生生不息。

师傅总说,练功要有自然心态,“急了就坏,慢了才稳”。

齐卫民说,这些哲学不光是武术招式,放到日常生活里,也是一种智慧。

传承与创新:齐卫民如何吸引年轻人学习八卦掌

但让更多人懂这些道理,却显然比自己理解它们难多了。

尤其是进入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传统技艺如何吸引年轻人,是齐卫民每天都在琢磨的问题。

是从基础动作开始简化。

他的师傅因为年代的原因,可以一遍一遍地打基础,但现在,不少年轻人耐心不足。

为了平衡这些问题,他和自己的团队搭建了一套课程体系。

让学员先通过一些易懂、能有快速成效的动作入门,比如简单的趟泥步或者基础掌法,等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后,再逐步加入难度更高的训练。

此外,他还特别重视八卦掌的文化普及工作。

在他组织的研究会里,不光是教授动作,更是讲背后的故事。

课堂上,他会提到八卦掌无论怎么变化,都是与中华传统的哲学有联系的。

“这是它的根”。

齐卫民说,他希望学生们记住,他们学的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用八卦掌寻找平衡:修身体也修心

八卦掌不仅仅是一个武术动作,它还能让人沉下心来,和自己对话。

齐卫民说,他见过许多学生在练了一阵子后,变得更稳了。

他们不是动作稳,而是整个人都沉了下来,好像遇事从不慌张。

他想,这大概也是八卦掌从诞生以来不断吸引人的秘密吧:它的核心,不是教你打赢别人,而是让你找到自己的节奏。

齐卫民觉得,更多人学八卦掌,不是为了让它成为有多“炫”的技艺,而是用这门武术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无论如何,这样的传承,才是有意义的。

结尾的时候,他笑着说,“不管时代怎么变,人总是需要平衡的。

在八卦掌里,我学会了怎么样去和世界相处,也学会了和自己相处。

齐卫民的努力证明了,传统技艺不必局限在过去,它也能随着时间焕发新的生命力。

或许,人生的八卦掌,也在于追求这样一种刚柔并济的生活状态:既沉稳又灵活,既内敛又自信,不急不躁,但总能找到自己的步伐。

0 阅读:0
体育荣耀榜

体育荣耀榜

分享体育,传递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