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几何时,有这样一位女子,出身寒门家庭,有过两次辍学的经历。
然而她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许多人都遥不可及的北京大学,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叫“逆天改命”!
在她踏入北大校园后,所有人都认为她的未来将会一片大好。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2003年,年仅24岁的她突然患上了绝症,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北大竟将她安葬在了八宝山上,希望革命先烈能“照顾”这位才女。
那么她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为何在去世后还有如此高的待遇?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家庭背景
这位才女叫张培祥,于1979年在湖南醴陵的一个小山村里出生。父母都是农民出身,靠着一亩三分地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
她妈妈总是精打细算,为了能让粮食卖个好价钱,顶着大太阳晒一天也要等一个出高价的小贩。
而爸爸就整天在地里忙活,为的就是多挣点钱养家。
培祥慢慢明白了,在这个家里,“省”是唯一的生存法则。
于是,其他小朋友还在玩泥巴的时候,小小年纪的她就已经学会了怎么挑担子、怎么跟人讨价还价,经常跟着妈妈去集市上卖米,帮家里分担重任。
虽然日子过得很艰苦,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
尽管培祥如此努力地帮着家里,但爸爸的身体还是每况愈下;妈妈则本来就有小儿麻痹症,右手基本上干不了重活。
从那天起,培祥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求学之路
培祥心里明白,自己肩负着改变家庭命运的责任。于是她拿出所有的劲头去学习,不管是在地里干活的空档,还是吃饭的时候,只要有空她就抓紧时间看书。
她这种不懈的努力很快就有了回报,从小学到初中,成绩总是班上第一。
眼看着培祥的学习越来越好,全家人都高兴坏了。可是好景不长,弟弟的出生给本来就困难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培祥为了养活弟弟,不得不暂时放下书本,跟着妈妈去干农活。看着其他小朋友背着书包上学,培祥的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就在培祥以为自己可能再也没机会上学的时候,她的姑姑站了出来。
姑姑指责着培祥的父母,说再困难也得让孩子继续念书呀!不管怎样,一定要让培祥把初中念完。
就这样,培祥在姑姑的帮助下,又重新回到了课堂。培祥意识到,自己应该真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得要更加刻苦地学习了。
就这样,培祥在帮衬家里,经历多次转学的情况下,毕业后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学校——醴陵一中。
可是压力也随之而来,培祥心想,家里本就已经很困难,更别说承担自己的学费了。因而培祥没有选择去一中学习,而是报考了中专,想着毕业后能快点工作,帮家里减轻负担。
醴陵一中的罗定中校长听说了培祥的事,亲自找到她家,劝她继续读高中。罗校长甚至承诺要帮培祥解决三年的学费问题。
在罗校长的鼓励下,培祥鼓起勇气,参加了高中入学考试。结果她再一次以722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
虽然之前因家庭条件做出了一些痛苦的决定,但培祥的父母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这一次他们势必要让女儿无忧无虑地去学习!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培祥上高二那年,她的父母先后生病住院。家里本来就不富裕,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培祥心里很清楚,如果她继续上学,家里就真的撑不下去了。于是,她又一次做出了艰难的决定:辍学外出打工。
带着对家人的牵挂,培祥来到了深圳这个陌生的大城市。刚到深圳的时候,培祥什么都不懂,只能干一些苦力活。
虽然生活很艰苦,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的梦想。每天工作结束后,她都会抽时间看书,生怕自己落下太多。
就在培祥以为自己的求学梦可能就此破灭的时候,罗校长又一次出现了。
他得知培祥的情况后,立即联系上了她,开导她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都会挺过去,希望她可以回来完成学业。
培祥内心很渴望读书,只是因现实而做出了不得已的决定。听了罗校长的话,她重拾起了信心,在高三最后一个学期重返了校园。
回到学校后,培祥拼了命地学习,想要把落下的课程都补回来。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1997年,她以全省第五名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法学系录取了。
这个消息传回村里,可把大家伙儿乐坏了。培祥的父母更是喜极而泣,他们感觉多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带着乡亲们凑的一千块钱,培祥坐上了北上的火车。
刚到北大的时候,培祥还有些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同学们的见识也比她广。但是培祥没有气馁,她知道自己来自哪里,更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
在北大的四年里,培祥过得很充实。她在学习之余,还打了好几份临时工。
虽然很辛苦,但她从来没有向家里伸过手。相反,她每年都会给家里寄钱,还总是骗父母说是奖学金,生怕他们担心。
大学毕业后,培祥没有满足,而是继续考取了北大的研究生。
在繁重的学业之外,她还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特别喜欢研究《红楼梦》。
她写了很多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卖米》的文章,讲的是她小时候跟妈妈卖米的经历。这篇文章一经发出,就受到了许多关注,令很多人潸然泪下。
眼看着培祥的人生即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谁知道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玩笑。
出现变故
2003年,正在读研究生的培祥被查出患了白血病。这个噩耗让培祥一度陷入了绝望。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好不容易熬出头了,老天爷又给了她这么大的打击。
但是,经历了这么多磨难的培祥并没有被打倒。她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决定要好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她继续写作,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
2003年8月27日,年仅24岁的培祥带着微笑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生命短暂,但她却经历了无数困难。即便她知道自己身患绝症,也依然笑着面对这个世界。
按照培祥生前的遗嘱,父母将她的骨灰一半带回了家乡,一半留在了北京。
那个家是她最温馨的港湾,也是她最后的归宿;而北京对于她来说,则是精彩人生的起点。
安葬当天,北大开了特例将培祥安在了满是烈士英魂的八百山上,希望前辈们能好好保护这个坚强的女子。
培祥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她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流传。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不屈不挠,什么是对知识的渴望,以及面对逆境时的勇气。
结语
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梦想,有坚持的勇气,就永远有希望。
她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也让人们相信,只要不放弃,就总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参考资料:
闽南网:《北大才女作文《卖米》全文内容 张培祥资料照片》
http://www.mnw.cn/news/shehui/2005140.html
京报网:《24岁病逝的北大才女,留下这篇打动无数人的《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