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在本届两会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切关注的话题之一,而通过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识。多名政协委员建议“以体强心”,把课间时间还给孩子,应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以体强心” 把课间时间还给孩子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情绪状态。”市政协委员周鹏认为,规律的体育锻炼还能增强自信心、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积极人格特质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定期参与体育活动的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显著优于不参与或少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 周鹏建议应切实落实“学生校内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相关要求,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并对此纳入学校领导绩效考核。把课间时间还给孩子,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等。同时,通过设计易操作、趣味性强的课间游戏及活动,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体育心理课程,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放松,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 市政协委员李刚、苏丽晶、吕洪良的联名提案同样提到“以体强心”这一层面,建议加大体育、美育、劳动技能课程设置,要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增加学生在校期间非文化课的课时比例,加强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保障每一名学生都有一项喜爱的体育运动。注重学生运动能力、审美能力、劳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要品德好、学习好,更要有强健的体魄,会塑造美、欣赏美,能团结协作,能面对挫折和挑战。 家校社系统发力 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除了体育锻炼,代表委员们还从家校社系统发力、落实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队伍配备等方面提出许多思考和建议,希望孩子们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市政协委员李刚、苏丽晶、吕洪良的提案表示,我市要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心理教师队伍人员数量,提升心理教师专业素养。每所中学至少配备1到2名专业的心理教师,持证上岗。每位教师要保障每年进行一次自身专业培训,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保障接受2次心理辅导课程,并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发现心理异常学生,心理教师要及时进行专业的教育疏导,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同时,充分发挥全国心理援助热线电话12356等线上平台的作用,与我市卫生健康委密切联动,为广大中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心理援助与支持。可以与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心理科研机构、知名心理咨询机构联手,共同打造大连地方教育的新名片。 民进大连市委会建议心理健康应成为学校正式课程的一部分,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确保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发展性和多元化。同时,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体验式学习、主题项目研究,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感。设计并推广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易操作、规范化的家庭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便于家长对孩子进行评估自测。开展家校共育活动,鼓励各学校广泛开展家长进校园、家教进家庭等双向互动活动,定期向家长开展学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辅导。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齐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