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元帅指挥战斗的水平如何?
大多数人对此表示赞同。
然而,也有人评价他的军事才能平平,依据在于:打从红军那会儿起,朱德就没单独带过一场让人叫好的大战,而那些精妙的军事点子,多半都是毛主席想出来的。
在十大元帅里头,林帅对朱老总的军事本事不太瞧得上,他觉得朱德指挥打仗缺乏套路。
这或许只是林帅他们的一些片面看法。瞧瞧朱德的经历,那些说他不会指挥打仗的人,显然是太过挑剔了。
【1、朱德受过系统的军事理论教育】
云南有个很有名的地方,那就是讲武堂。
朱德老家在四川仪陇,他出生在1886年。
家里件不好,挺穷的,但他爸妈对他的盼头可高了。主要就是指望他能读书有出息,给家里争光,毕竟家里没个文化人,容易被人瞧不起。
可没想到,朱德打算去考秀才那会儿,科举制度竟然给废除了。这真是倒霉透顶啊!
没办法,朱德只能先去县里那所新式小学上学,后来又跑到成都去读了体育学校。家里人对这个决定挺不乐意的,但朱德自己却很高兴,因为他觉得这样能锻炼身体,让自己更强壮。
毕业后,朱德回到仪陇县,干起了体育教练的活儿。
仅仅过了一年,朱德就受够了这个地方。他非但没在这儿找到啥成就感,反而还被学校里的老师排挤,这让他心里头特别窝火。
在清朝末年局势动荡之时,朱德迈开步子一路往南走,后来成功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这事儿发生在1909年。
那时候,大清国昏昏沉沉,但云南讲武堂可不含糊,相当厉害。有这么一种说法,那会儿的“云南讲武堂”和“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那可是并驾齐驱的。(后者后来变成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就在那一年,朱德加入了同盟会。打那以后,好长一段时间,他都把孙中山当成自己的榜样。
上学时,朱德和朱培德是军校里最拔尖儿的俩学生。
1911年刚开头那会儿,大名鼎鼎的蔡锷将军到了云南,他管的是云南新军的第19镇第37协,还兼职当讲武堂的教官。
朱德曾受到蔡锷的教导,所以说,蔡锷也算是朱德的一位老师。
学了足足两年时间,朱德所在的特殊班级提前完成了学业。蔡锷将军直接把他留在了自己的部队里。那时候,蔡锷对朱德十分看重,朱德进出蔡家大院就跟回自己家一样自由。
朱德学了两年的军事课程,表现特别出色,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他还得到了蔡锷的赏识,所以他的军事能力肯定不赖。
单看朱德在军事学习上的经历,他确实比很多人都要出色。
朱德以前去欧洲深造过。
1922年那会儿,朱德看局势不对劲,就做了个挺大的决定,想加入共产党。不过呢,陈独秀直接就给拒了,一点不含糊。
那时候,朱德心里头真是挺不是滋味的,特别失落。
但他很快就琢磨过来了,陈独秀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他之前在滇军里当过高官的经历。
朱德性格刚强,要是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去欧洲瞧瞧,毕竟共产主义就是在那儿兴起的。
1922年8月份,朱德抵达了德国,到了10月的时候,他见到了周恩来。
11月份的时候,因为有了张申府和周恩来的引荐,我就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这速度,可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得承认,周恩来真是眼光独到,他算是发现了朱德的这块宝。
1923年的时候,朱德抵达了哥廷根,并开始下功夫猛学德语。到了第二年,他成功进入了哥廷根大学的哲学系。朱德在攻读哲学的同时,也没少读欧洲的军事书籍。这样一来,他的眼界得到了极大的拓宽。
在哥廷根那会儿,朱德不光是忙别的事儿,他还带头搞了个中国留学生组织,就是哥廷根的中国留学生会。
朱德常在1925年那会儿参与革命活动,结果他两度被警察给抓了起来,关进了牢房。不过还好,他没在里面待太久。
1925年夏天7月份,朱德按照上面的安排,动身前往了苏联的莫斯科。他在那儿上了一所名叫“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大家也叫它斯大林大学的学校,主要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
上课时,教官直接问朱德:“等你回到祖国,你打算怎么打仗呢?”
朱德回答说:“要是能打赢,咱们就上;打不赢的话,那就撤,实在不行,还带着队伍往山上撤。”这话一出,苏联教官的脸色立马就变了,当场就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
为何要对朱德提出批评?
朱德的想法跟苏联人总结的军事策略不太一样,这让教官有点恼火,心想:这家伙真是扶不起的阿斗!
也许,这就是中国在军事策略上和苏联存在的不同之处!
1926年5月,朱德在苏联学习了差不多快一年的军事课程后,按照组织的安排,他回国投身到了北伐革命的浪潮中。
朱德在军事方面的学习经历,可以说得上是融汇了中西方的精华。他早年就接触并深入学习了中国的传统兵法,后来又积极吸收西方的军事理念。这样的学习背景,让他既懂得了中国古老的战争智慧,也掌握了现代战争的先进策略。所以说,用“中西合璧”来形容朱德在军事学习上的造诣,那是一点都不夸张。
这学习经历,在当时已经远超大多数将领,他回应苏联教官的那番话,满满的都是聪明才智。
之后,井冈山流行的那个“十六字游击战术”,它不光体现了毛主席的聪明才智,也融入了朱德的军事谋略。那十六个字,其实是他们俩商量琢磨出来的结果。
抗战快结束时,延安那边在整理红军的历史,有人就跟朱德聊起了游击战术是怎么来的。朱德笑了笑,说:“这事儿吧,我算是开了个头。”
没错,关键就是毛主席和朱德他们俩带了个好头,让大家认识到“游击战”有多重要。
【2、朱德不是靠关系上位的,而是靠战争实践获得晋升的】
不少工作,其实能靠人脉关系来晋升。
不过,在战场上混的将军,要是光靠人脉,没有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功劳,那是绝对不可能成为能独挑大梁的主帅的。
1911年,朱德头一回踏进了军队的门槛。那会儿的他,虽然还显得有点儿嫩,但要说“勇猛”,那可是没得挑的。
蔡锷等人带头,云南新军响应了武昌起义,搞了个“重九起义”。朱德因为在里面表现挺好,就被提拔为了排长。后来,在帮忙支援四川的战斗中,朱德还是一样的勇猛,于是又被升为了连长。
这个小连长可不容小觑,他仅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升了职。这种表现,那绝对是值得大家好好夸奖和认可的。
朱德回到云南不久,就被给了少校军阶。
1912年秋天时候,蔡锷把云南讲武堂重新办了起来,朱德就被安排去当那里的军事老师了。
这简直就是个奇迹,毕业才一年多时间,朱德就连蹦带跳升了好几级,现在还当上了教别人的师傅。那会儿,26岁的他心里对将来充满了各种美好的期待。
1913年那年夏天,朱德当上了二团一营的领头人,也就是营长。
每年升一级,进步飞快!
1914年开头那会儿,朱德跟着队伍参与了一场大战,目标是清除南疆的那些土匪。
那时候,土匪分散开来,真的挺难对付的,大伙都觉得很费劲。朱德就想了个法子:咱们也把部队拆开,弄成一个个小队,接着从四面八方去攻打土匪。
这个策略叫“流动集群战术”,说白了,就是跟敌人玩躲猫猫,各个小组看情况灵活应对,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
朱德用的这招战术真是绝了,土匪们被打得屁滚尿流,完全没了斗志。
以前的军人打仗都是直接硬碰硬,但朱德不一样,他既硬拼也巧取,打法特别灵活,而且赢的次数还特别多。
后来,朱德概括说:“打从辛亥革命那会儿起,我南征北战了十年,老是能用少量兵力打败敌军。”
朱德因为打仗打得好,职位又往上升了。一开始他成了团副,没过多久,又升为了团长。
多年后,朱德跟采访他的史沫特莱聊起往事,他说:“我那套灵活的游击打法,其实都是在边境跟土匪斗智斗勇时琢磨出来的。”
1916年开头那会儿,朱德当上了团长,和蔡锷他们一起大张旗鼓地搞起了护国运动。在泸州那些战斗中,朱德表现得太牛了,让上面的领导都对他刮目相看。结果,他这一个团长,不仅要管自己的团,还要管另外两三个团,有时甚至负责指挥整条战线。
之后,朱德讲起:“我指挥大战役的本事,就是从那时候磨练出来的。身为团长,我带三四个团,负责一条战线,那还是没问题的。”
护国军在1917年打到了四川,那时候,朱德就当上了在泸州、南溪一带驻守的滇军第二军第十三旅的领头,也就是旅长。
能当上旅长,那可是军队里的大官了。要是个没本事、光吃饭不干活的人,根本坐不上这个位子。
瞧瞧这儿,谁还能质疑朱德带兵打仗的能力?他可是一步步从底层,靠着实打实的战功爬上来的。
1921年的时候,朱德回到了他的老家云南。但受当时形势所迫,第二年,也就是1922年,他决定去欧洲继续深造。
1927年,南昌那边闹起义后,起义的队伍就一路往南走。到了三河坝,他们分开行动,朱德带着3000人,去面对钱大钧的一万多兵马。这一仗,他们硬是挺了三天三夜。要是朱德指挥得不行,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1928年开春那会儿,国军里头有个独立第二师的师长,叫许克祥,他带着一帮人跑到湘南去,跟朱德带着的起义军干上了。没想到,老许这回栽了大跟头,不光被朱德给收拾了,还丢了一千多个手下当俘虏,外加一大堆枪炮弹药和军需品。
这些打仗的经历,又一次让人们看到,朱德在军事上的本事真的很厉害。
为啥有些人会认为朱德指挥战斗不咋地呢?其实这挺让人琢磨不透的。朱德作为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和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可能在一些人看来,他的作战风格或者某些具体战役的表现,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每个人对战争的理解和评判标准都不同。有些人可能更注重直接的战斗成果,比如歼敌数量和领土占领情况。而朱德在指挥作战时,可能更注重整体战略布局和长远目标,这在某些人眼里就显得“不够激进”。再者,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在某些战役的叙述中,可能更多地突出了其他将领的英勇表现,而相对淡化了朱德的角色。这也可能导致一些人对他的军事才能产生误解。但话说回来,评判一个将领的优劣不能仅凭几场战役的表现。朱德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他的军事才能和贡献。
虽然他身为全军的总头头,没法亲自上前线打仗,看起来战功不怎么显眼。再加上毛主席在军事上那叫一个厉害,这就使得有些人对朱德的军事本领有点看低了。
毛主席这样的军事奇才,在中国历史上又能找出几个来比得上?他可真是千年难遇的军事大才啊!
不过,除了毛主席之外,朱德将军的军事才干,又有几个人能与之相提并论呢?用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一个将领要是既懂很多军事上的大道理,又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还一步步升了上来,那他肯定不是个平庸之辈。
朱德其实就是这样的人,只是被少部分人看轻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