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南城以北是无尽的海 2023-12-27 10:18:24

鲁迅《而已集·小杂感》中写道:“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我妄自揣测,鲁迅所说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应指的是:我们对陌生人,做不到悲欢与共;即使表面上做得到,我们内心也知道在自欺欺人。

但人类是有共情能力的动物,在看到别人受伤害时,自己也会有心痛的感觉;这与鲁迅所说的“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彷佛又有了一些矛盾,难道鲁迅没有共情能力么?人并非天性冷漠,只是很多人自顾不暇、无力关怀,所谓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如果一个“自身难保”的人,却富有共情心,他无疑会活得更加痛苦,他会格外在意别人的思想和感受,即使他已自顾不暇。

也许鲁迅只是看得太多,他累了,一时疲惫,一时冷漠。

人和人之间,可能终究也无法互相理解。好在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同样是那个稍显冷峻鲁迅,也在杂文集里说过这样温暖的话: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经过了某些事,就可看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当我们思想成熟了,读懂了人性后,便会慢慢变得沉默寡言,人,就是越长大越安静。

人之为人,在生活中会有种种悲欢离合,这是人的处境所决定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道路。但即便如此,每个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经历的人生阶段、面对的问题种类与程度都有所不同,因此所承受的痛苦或快乐也会大相径庭。当我们意识到这点时,就能够更加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念,以一种更温和的姿态来连接彼此。

有时候,我们缺乏对于悲伤的体验或诉求,不理解他人情感并给予冷漠回应。也许,如果我们能够透过表象观察背后的真实心境,就会发现吵闹之下,包含着无数个体的感知和认知,更有可能再次实现心灵的深度沟通。

大多数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人才有切肤之痛,而无法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毕竟,针不扎在自己身上,谁也不知道有多疼,只要不是自己痛不欲生,谁都可以大方得体,甚至慷他人之慨,不是吗?

只有当自己万箭穿心的时候,才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绝望。因为你再痛,那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他人来来往往,悲欢却并不相通,或许还会觉得吵闹。即使别人会同情,会嗟叹,但永远不会知道你的伤口溃烂到何种地步。

所有的痛,还是只有自己受,艰难的日子,还是要独自熬过去。人生在世,悲喜自渡,是每个成年人的一堂必修课。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道出本质:“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期待,我们总是想要找到能为自己分担痛苦和悲伤的人,可大多数时候,我们那些惊天动地的伤痛,在别人眼里,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埃。”

成年人的世界,谁不是在负重前行?天大地大,人潮拥挤,但很多时候,只有自己踽踽独行。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自己若不自立,谁替你买单?自己若不坚强,哭给谁看?

所以,不要把自己活得像个落难者一样,逢人就诉说自己的不幸,你的经历,不过是他人耳边的故事,也不要到处去宣泄自己的痛苦,因为没有人能真正感同身受。

这世上,没有两片脉络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不必指望他人能懂你的苦乐悲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河要渡,冷暖只有自知,悲欣只能自渡;在这个烟换烟,茶换茶的人情社会,自己若不强大,一切都是浮云。这个世界,没有人能代替另一个人,去完成他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又有多余的精力,去时刻关注你过得好不好呢?该面对的,没法逃避,该承受的,终究要自己承担。

你看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怕树枝断裂,它依靠的是树枝吗?不,它依靠的是自己的翅膀。安全感,只有自己给自己,才最踏实。

这一生,无论我们活得好与坏,都只与自己相关,而与他人毫无关系。所以遇到事了,可以消沉,可以颓废,但之后一定要懂得自愈。

生活,就是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需要一半清醒,一半释然;

愿我们内心永远山河壮阔,始终相信自己值得。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