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洋媚外”的圣诞节,我为什么推荐大家一定要过?

春沨 2020-12-26 13:17:02

2020年的圣诞节,似乎比往年的圣诞节都要热闹一些。很多人都在拍圣诞视频、做有圣诞元素的甜品,互赠圣诞礼物。

有些家长则会扮演圣诞老人逗孩子开心,还会在孩子熟睡后,把礼物放到床头。

这些行为,不仅为孩子的童年编织了一段美好的梦,同时也会让大人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近段时间,满街、满屏的"红配绿"。看着这样的色彩搭配,你并不觉得它们俗气,相反还会觉得很喜庆。

但是在这欢乐的气氛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质疑的声音,比如:圣诞节是洋节,我们不应该过!

如果有人在一个月之前跟我探讨要不要过圣诞节这个话题,我也会很坚定的站在反对那一派里。

原因很简单,我觉得圣诞节与其他西方节日不同,它是一个带有很强宗教属性的节日,我们大张旗鼓的当做传统节日来过,确实不合适。

可如果现在有人再跟我讨论要不要过,我的答案则是:必须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喜欢节日呢?仅仅是因为有个可以纵欲消费的理由,或者有礼物可以收吗?

其实,我之前一直觉得倡导节日文化,不过就是消费主义的陷阱。

直到最近,我看了几篇有关幼儿心理引导的材料我才意识到,人们对于节日的热衷,不过是在给继续活着找寻希望……

请大家跟我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是靠什么样的信念熬过日复一日乏味的学习生活的?

无非就是要在枯燥中,给自己找个盼头儿。

单日的课表中,爱好运动的孩子会盼着体育课的到来;喜欢画画的孩子会盼着美术课的到来;喜欢唱歌的孩子会盼望音乐课的到来。

当然也有人会盼望着课间发下来的豆奶,中午的盒饭,或者间操时与暗恋的同学匆匆一瞥!

在一周的学习生活中,周一上学就盼望着熬到周三,因为只上半天课;从周四开始就盼望周五放学,熬过去就可以过轻松的周末了。

从小的时候开始,我们的人生就是"分段式"的,就跟玩超级玛丽一样,这个阶段目标达成,收获奖励,然后进入下个阶段。

而这个收获奖励的环节,就是我们长大后想要过节的理由。

我们要过节,其实有时候过的根本不是节日本身,而是要满足自己那颗不肯安于现状的心。

那些愿意过节的人,往往都是对生活充满期待的人;相反那些嫌过节麻烦的人,往往都是生活中过的意志消沉的人。

那为什么会有人在面对生活或者工作的时候,总是缺乏激情,对什么事情也提不起精神呢?

就是因为他们的原生家庭,从来没有给过他们"仪式感"。

无论是新年、生日、纪念日,或者各种节日,总是会当成普通的日子来过——没有惊喜、没有新意。

慢慢地,他们就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没有了期待,从此浑浑噩噩过完一生……

所以,生活需要仪式感,而过节,就是给自己的生活平添一种仪式感。

这个仪式感,可以是对之前自己的鼓励,可以是对自己的心疼,也可以是开启新阶段的标志。

通过一个小小的仪式感,我们要告诉自己:我很好,我可以更好,我值得更好。

这就是我们过节的意义,不过是要给那个已经全身是伤的心灵放个假,通过短暂的愉快,然后让它迎接更大的挑战。

武汉解封的第一天,大家都在猜他们第一件事会做什么,会吃一碗热干面?还是会去买一杯奶茶?还是跟朋友不醉不归?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解封当天最热闹的地方竟然是民政局,不是离婚而是结婚。

在武汉解封当日,有171对情侣选择领证结婚。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经历了生死,才知道幸福有多珍贵。

可我却觉得还有另一层含义:正是因为他们见证了生命的脆弱,才需要为继续活着找寻勇气。

这样的一份仪式感,才能让大家重新对生活充满希望。

2020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太难了,所以在这个契机,我觉得大家更需要放肆的、开怀的、投入的去过一个节日。

在这个节日中,抛开烦恼,治愈自己,给自己充满电,继续为生活而奋斗。

有时诗和远方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最荡气回肠的诗篇,就源自我们最朴素的生活。

精致生活,制造浪漫和惊喜,为生活保鲜,就是生命中最美的诗!

如果这个圣诞节你没有畅快的过,那我们就跟家人、朋友相约元旦,彻底送走2020,送走这一年的伤心和难过,轻装上阵,奔跑着拥抱2021。

——END——

春沨尽量每天更新

文字/晨涵    插图/网络   校对、排版/沙沙

0 阅读:14
春沨

春沨

一个有温度的自媒体,在这里你不必假装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