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婆婆不让我报名高考,小叔子的5毛钱,我和丈夫在大学会合

名著茶话会 2024-05-05 08:08:01

为了增加可阅读性,本文部分情节做了艺术化加工,请注意甄别。

77年的10月22日,我正在家里喂猪,一个在中学当老师的堂叔突然来到我家,非常激动地告诉我:小娟,天大的好消息,今年恢复高考了,你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应该就就是这两个月的事。

听到堂叔的消息,我激动得连猪食也顾不上了,赶紧拉着堂叔问起了细节。

但我的高兴还没来得及太久,马上就被人浇熄了。婆婆在旁边不阴不阳地说道:你都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还惦记着什么考试?

不错,婆婆的话马上把我拉回了现实:我已经订婚了。

我和丈夫是上半年的6月份订婚的,只是他还在遥远的西北部队服役。因为公公过世早,家里有个婆婆带着14岁的小叔子,虽然我还只是订了婚,但我也基本住在了婆家,帮手做那些家务事。

我和丈夫从小就是同学,早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就互有好感,当然,那时候年龄小,也仅仅是好感而已。

到上高中时,年级的第一第二几乎长期被我和丈夫霸占着,这也就更让我们心中多了几分惺惺相惜之感。

73年毕业后,那时候也没有什么高考上大学的说法,我们就只能各回各家,但我和他还是经常有来往,算是正式谈起了恋爱。

但74年他就参军入伍了,这一去就是两三年,我们都只能在书信里互诉衷肠,期待他早日退伍回家,那时候我们才能比翼双飞。

77年6月份,丈夫竟然有了一次探亲假,回到阔别三年的家乡,第一件事就是来我家找我。

虽然他家里条件不好,但早在学校的时候就是很有名的懂事孩子,学习成绩好,如今又在当兵,父亲也并不反对我们的交往,甚至还主动提出来:

小军,要不你就和小娟先订婚吧,走动起来也名正言顺,你当兵的这几年,小娟还能帮着照顾一下家人。

于是,短短的十五天假期里,我们就订了婚,按照地方的风俗,订婚之后就能住在一起,更何况丈夫还不在家,我当然理所当然地负担起了照顾婆家的责任。

不得不说,婆婆对我这个未来儿媳也很好,说是自己的亲闺女也不为过。

她唯一担心的就是我们夫妻两地分居,生怕我这个儿媳妇跑了似的。平常,我和一些同龄的男青年多说几句话,她就会酸溜溜地哼唧几句。

我当然明白婆婆对我的心思,也从来没有对她那些话在意过。毕竟,对待长辈,不能只记得坏,更应该多记得她的好啊。

婆婆听到我和堂叔的对话,虽然未必知道该考是怎么回事,但好歹也是听懂了上大学、有工作、当干部这些词,于是马上就警惕起来,提醒我抱什么不着边的幻想,安心在家相夫教子。

对婆婆的这个举动,我依旧没有放在心上,但心里已经做出了打算:一定要参加高考,考得上考不上另说,至少能圆上自己学生时代的梦。

但毕竟也是有了丈夫的人,我的任何决定都将会影响整个家庭。当天晚上,我就写了一封信给远在部队的丈夫,告诉他我决定参加高考的事,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

当然,夫妻之间说话也就不虚隐瞒,我甚至明确地说出,即使我真的能考上大学,我们之间的感情是永远不会变。

但家里和西北那么远,以往写信,一来一去几乎是一个月,我当然不能坐在家里等丈夫同意后再做准备。

所以,从第二天开始,我就暗中开始了应有的准备,把尘封几年的高中课本找了出来,还通过当老师的堂叔找各种门路,凡是能借到的参考资料全部拿到手,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复习。

但这次不知道什么原因,转眼过去了一个月,我也没有等到丈夫的回信,他对我报名参考的态度如何,我也就不得而知了。

但约好一起去报名的几个昔日的同学来找我,11月25日就是截止日期,也就是说,我必须立即做出决定。

这时候就由不得我“先斩后奏”了,再加上我心里也相当确定,丈夫对我的决定一定会无条件支持。

但去报名的时候,还是后出了点问题。

11月23日早上,我吃过饭就准备去区里的联校报名,婆婆不知道怎么就知道这回事,拦住我揪着我的衣角很是悲伤地说:

小娟,你就不能不去吗?如果军子知道这件事也同意你去,那我这个老太婆绝对不说二话,如今他没有回信,肯定是不同意啊,这么大的事你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婆婆的这番话让我哭笑不得,在她心里,似乎我这回去报名就一去不返似的。

于是便只好耐着性子和她解释,说自己今天只是去报名,报名费要交的5毛钱我还得去找人借呢。这报名也不是就能上大学的,就算我上了大学,不也还是你儿媳妇吗?

但不管我说好说歹,婆婆都不肯松手,我自然也不能用强,看着事情就僵在那里了。

突然,背后一个鸭公嗓声音说道:妈,你就别拦着嫂子了,我们可不能耽搁嫂子的前程,她要是能考上大学,你将来不就更能享福吗?

我回头一看,原来是15岁的小叔子,因为早上下雨,今天队上不要出工,应该是刚从外面回来。农村孩子营养不是很好,小叔子发育比较迟,15岁了才开始变声,那嗓门真的就像野鸭在叫。

我很感激地朝小叔子笑了笑,又回头耐心地和婆婆解释起来。但不管我如何舌灿莲花,婆婆都是不肯松口,似乎认准我就一定会变心似的,最后甚至还带着哭声说了起来:

我们家军子也不容易啊,去那么远的地方参军,如果到时候回来连老婆都没了,我这个当妈的哪里有颜面去见他地下的爹啊。

我无言以对,眼见得只能暂时放弃时。没想到小叔子冲过来,三下两下就把婆婆的手扳开,还大声对我说:嫂子快走,你先去报名,妈妈就交给我了。

那一瞬间,我心里非常的感动。15岁的小叔子,在我眼里一直就是个毛孩子,如今竟然如此“伸张正义”?还做出大义灭亲的事来?

我朝他感激地笑了笑,转身就跑出了家门,直接朝去联校跑去,身后传来婆婆数落小叔子的声音。

我一路小跑出了村口,到了那条上坡路时实在跑不动了,就放慢了点脚步。却又听到了小叔子在后面喊:嫂子,等我一下。

我回头看着气喘吁吁的小叔子,虽然个子已经和我差不多高了,到到底还是有点稚气未脱,惊讶地问他说:

小弟,你追上我干嘛?难得下雨能歇半天,在家里好好陪陪妈。对了,她没事吧?

小叔子抹了抹额头上的汗,一只手却从口袋里掏出来一张五毛的纸票塞到我手里说:嫂子,这是我刚刚去宗伯父那里借的,你拿着去报名。

宗伯父是我们生产队的出纳,公家为数不多的一点溢余款放在他家,队上的乡亲谁家有什么急事,都是去他家借点钱应急。

我却不想要他递过来的钱,在我眼里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呢,怎么好意思拿他的钱呢?

可小叔子转身就跑了,看着手里的钱,我忍不住摇了摇头自嘲地起来:要是报了名考不上大学,其它都没什么,就是有点无颜面对小叔子了。

报名的过程倒是很顺利,也见到了好几个昔日的同学,还有老师也闻讯而来,应该是知道自己的曾经的学生会来报名,特意来这里为我们鼓气加油。

虽然报上了名,但我自己的心里倒还真有点打鼓,尽管当年在学校时确实成绩不错,但毕业都四年多了,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我能回到当初的巅峰吗?

从那以后,我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搞起了复习,曾经的老师甚至还把我们报了名的几个学生组织到了一起,专门辅导起来。我特意找了婆婆和小叔子说明了情况,这段时间暂时不能来做家务了。

这又惹来婆婆一通念叨,说什么自己看的没错,到时候真的老上大学,肯定就飞去高枝了。

只有小叔子还是很懂事地安慰我不要担心,反正也是农闲时间,队上除了积肥搞水利之外,也没有什么急事。

我的复习如火如荼,直到11月底才收到丈夫的回信,他在心中很高兴地赞同了我报名高考的决定。

只是因为前段时间部队野外拉练,回来才看到我的信。还说他自己也报了名,只是复习的时间太短,心里还真没底。

得到丈夫的支持,我心里的包袱就放下来了,连夜又写了一封信给他,叮嘱他一定要抓紧复习,争取考上部队的军校,如果你还是一个普通大头兵,可别怪我瞧不起你。

12月16日,我和七个昔日的同学离开家,步行去县城参加考试。我们家离县城有七十多里路,我们一行人没有一个坐车的,竟然都选择提前一天步行前去。

17日开始的高考,上午的语文是我最拿手的一门。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个多月的挑灯夜读没有白费,很顺利地做完了普通题,来到最后的作文“心中有话对党说”,结合眼前恢复的高考,我更是行云流水地写出了自己的亲身体验。

连续三天的考试完了,我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来的轻松,回到入住的招待所,其他同学都在忙着彼此对大答案,我却倒头边睡。

78年2月,我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惜,同时也受到了丈夫的来信,他落榜了,毕竟刚好赶上野外拉练,复习的时间太短了。

我把自己考上了的消息拍了电报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同时也寄出了一封长信,激励他一定不要泄气,来年再考,希望我们能在大学会师。

到时候,我们这对夫妻,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到了大学却成了学姐学弟,那不也算是一桩佳话吗?

我考上大学的消息顿时传遍全公社,大队的乡亲们连夜敲锣打鼓来我家道贺,支书做主送了我20块钱,这在当时可真的是一笔巨款。其他乡亲也是几个鸡蛋之类的拿来好东西,弄得我只能含泪感谢了。

唯一不大开心的是婆婆,在她眼里,我这个儿媳妇即将飞上高枝,将来只怕就和她家没关系了。

我只能一直陪在她身边说着好话,安慰她不要胡思乱想。还说自己和军子说好了,让他在部队也要考大学,到时候我们夫妻就不会有谁看不起谁,这才稍微打消了一点老人家心中的疑虑。

78年3月份,在父亲的陪同下,我离开家乡去西安上大学,开始了我赞新的人生。

78年下半年,丈夫在部队传来好消息,他也考上了西安的军校。

就这样,我们夫妻在西安重逢,只不过都在大学校园里,似乎又回到了好多年前在学校的青春年代。

大学毕业后,丈夫回到了原部队成了干部,我也留在了西安工作。也就是毕业的那年,我们正式结婚了,这几年一直心事重重的婆婆,这才喜笑颜开了。

时间已经来到1982年,此时的小叔子也快20岁了,在农村也到了该成家的年龄。

这些年来,真的苦了他,从15岁开始就肩负起了养家、照顾母亲的重任,甚至偶尔还要给我这个未过门的嫂子寄点土产来。

当时,湖南老家还是搞大包干,虽然比以前的大集体好了一些,但也还是比较穷困的。我和丈夫商量后,给小叔子凑了一点钱,先把家里的房子修缮了一下。

而小叔子虽然没有读什么书,却也算是个聪明的小伙,最难得是心底善良。加上还有上过大学有工作的哥嫂,很快就娶了同村的姑娘成了家。

时间来到90年代,改革开放已经普及全国各地,我们又把小叔子叫到了西安,筹集了一些资金给他当本钱开了个电器店。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们夫妻都是年过花甲,也已经退休多年。当年的小叔子都60了,也把家安在了这里。几十年来,我们之间的姐弟情,从来没有变过。

0 阅读:55

名著茶话会

简介:别样角度解读经典,带给你不一样的心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