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具制造领域,金属 3D 打印技术正凭借其显著优势,改写着注塑和压铸模具的生产格局,与传统制造工艺相比,展现出多维度的成本优势。
注塑模具:全方位降本增效
1.材料成本优化:传统注塑模具制造采用减材工艺,材料在加工中损耗严重。而金属 3D 打印作为增材制造,几乎无材料浪费,剩余金属粉末还能循环利用,极大降低了材料成本。
2.加工成本降低:传统工艺需历经切削、电火花、线切割等多道复杂工序,涉及多台设备与众多环节,成本高昂。金属 3D 打印直接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体,简化流程,减少人力与设备投入。虽需二次精加工,但预留合理余量后,整体加工成本仍具优势。
3.生产周期成本缩减:传统模具开模周期长,研发试制阶段难以及时响应设计变更。金属 3D 打印能快速将设计转化为模具,装夹用时短,大幅缩短制作周期,尤其适合小批量、多品种注塑生产,降低生产周期成本,提升效率。
4.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传统模具冷却系统简单,易致冷却不均、产品变形,增加次品率与成本。金属 3D 打印可设计随形冷却水路,优化温度分布,提高成型质量,减少产品缺陷成本。
压铸模具:创新驱动成本优势
1.设计开发成本降低:传统压铸模具设计受工艺局限,复杂结构制造难度大、成本高。金属 3D 打印设计自由度高,能实现随形冷却通道、内部加强筋等复杂结构,降低设计开发成本。同时,快速制作样品用于测试验证,减少设计反复修改成本。2.模具寿命成本优化:3D 打印的压铸模具可在内部设计合理冷却水路与结构,改善热平衡,减少热疲劳,延长模具寿命。尽管初始制造成本略高,但长期来看,分摊到每个压铸件的模具成本更低。
3.生产准备成本削减:传统压铸模具制造需大量工装夹具,准备周期长、成本高。金属 3D 打印无需生产或装配硬模具,装夹简单,生产准备成本低,可快速投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