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彦■浙江省江山市 清湖街道党工委书记
为你讲孙文龙的家风故事:
他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蚕桑孙文龙书记”,一生清廉善政、鞠躬尽瘁,被誉为“人民的好公仆”。本期推出家风漫谈之《孙文龙的家风故事》,让我们跟随清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毛彦的声音,一起来看看孙文龙是如何诠释一名共产党人的廉洁家风。

孙文龙同志以他“当干部不搞特殊化、当干部家属就要受得了委屈”的良好家风,筑牢了家庭防线、守住了廉洁堡垒。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单位“一把手”,又是家庭“主心骨”,既要自身“过得硬”,更要家风“树得正”。家风不正,就很容易导致原则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在亲情面前失守,断送个人前程、葬送家庭幸福。我们要始终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坚持从自己做起,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切实守住权力关、亲情关、廉洁关,让投机者无机可乘,让钻营者无缝可钻。孙文龙的家风故事
孙文龙同志,一生清廉善政、鞠躬尽瘁,被誉为“人民的好公仆”“太行山上的焦裕禄”。他的家风故事至今都在深深地打动人、教育人、感染人。规定带头执行1977年,孙文龙接到调令前往武乡任县委书记时,恰逢妻子准备为太林筹办一场热闹的婚事。但由于深知孙文龙脾气,思来想去不知该如何开口。正踌躇间,孙文龙却主动过问儿子的婚事。他叮嘱妻子,儿子的婚事要悄悄办,如果武乡人问起就说在阳城办的,如果阳城人问起就说在武乡办的,两地的人都不要惊动。妻子委屈地说:“你是县委书记,太林是咱们的长子,这样悄悄办婚事,会让村里人笑话的。”妻子不仅没有打动他,倒是他一席“大操大办儿子的婚事,在群众中会造成不良影响,还是一切从简”的话语,化解了妻子委屈。就这样没有父辈朋友、同事,没响一声鞭炮,没办一桌酒席,大儿子的婚事悄悄办了。
生活多向下看孙文龙家里人口多,生活很困难,县委班子人尽皆知。1973年冬日的一天,通讯员小吴把一百元救济款送到了孙文龙妻子手中说:“婶婶,赶紧接过吧,不要让孙书记知道了。”梁小焕接过钞票有些不知所措。自从填了那张救济表,她就隐隐担心。正犹豫间,孙文龙回来了,当听到妻子说“是救济款”后,将毛巾狠狠砸进了脸盆,沉思半晌,语重心长的告诉小吴,你是我家的半个成员,你的心思,我懂。但全县困难百姓不少,需要救济的家庭也很多,我是党的干部,家里的困难应该自己解决,不能搞特殊。说完,孙文龙坚决让小吴将救济款退了回去……
摘自清廉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