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寺茗茶录|云南大理感通禅寺·感通茶

茶道旅游 2024-05-18 02:37:38

你好!我是茶有道道,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为你分享茶生活的方方面面。

感通寺位于点苍山圣应峰南麓,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距大理古城约5公里,距离下关约11公里。感通寺背靠四季积雪不化的苍山,面对烟波浩淼,白帆点点的洱海,集天地间灵于一身,又名“荡山寺”。站在山门登高望远,前方,苍山积翠,白云如带,缠绕山腰;身后,洱海如镜,映苍天,衬炊烟,让人不舍人世的繁华。据《荡山志略》记述:“点苍山荡山寺始建于汉,重建于唐”。扩建于元代,兴盛于明清时期。

感通禅寺

感通禅寺历史久远,历经沧桑,几度兴衰,极盛时期有达三十六所庵院的规模。相传正殿为“大云堂”,在今感通寺西南,有遗址尚存。还有“班山”(白族古语中山与寺同义)等重要建筑,明代云南大儒李元阳在《重建感通寺记》中写道:“大理城南十里,西入山谷有寺曰感通,唐初李成眉贤者所建。” 对于该寺为何命名“感通”,作为明代白族学者的李元阳解释说:“况天下之物……不得其理不能感……感而遂通”。

感通寺大部分毁于清咸同年间的战乱。现存庙宇均为清光绪后陆续重建,1981年以来逐渐修复完善。现在的感通寺看起来就是一个规模很小的禅院。人称感通寺为“苍洱驰名第一山”,并不止于它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有着一系列名人、名事、名花、名茶的遗迹和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传说故事。

感通禅寺山门

山门背面

当你从大理古城七里桥莫残溪一路爬山而上,缓缓前行,路旁还可以看到零散的感通茶园,不多时就到位于苍松翠柏之间巍峨的感通寺山门,山门是大理白族建筑风格,青砖堆砌,白灰勾墙,明清建筑样式的门顶,走过山门顺着林间的台阶而上,你就来到坐南朝北,座落在苍山南麓的感通寺。

感通寺

玉林阁

寺中内院

当您进入寺的正院,院内中花草众多,有海棠、桂花、丁香、茶花、大丽花及许多说不出名来的奇花异草。院内几株山茶花开得鲜艳夺目,花朵不胜其数。进入感通寺,立刻被一棵硕大的玉兰吸引,在冬日里会放肆地盛开着,整个寺庙感觉都被已它霸占,玉兰主场怒放。

感通寺玉兰花

感通寺玉兰花

感通寺玉兰花

古朴的大殿和玉兰树相映成趣,院内前后左右栽种有各种奇花异草,争奇斗艳,让人忘了原本寂静庄严的寺庙,仿佛踏进一座品种繁多的植物园。相传,寺庙里的和尚念诵《龙女经》时感动了龙女,龙女下凡到了寺里做杂工,听说当时的皇后得了乳痈,龙女便化作龙女花,寺里和尚用龙女花为皇后治好了病,国王大喜,给予和尚们重赏,并对寺庙进行扩建,从而有了“奇花”的传说。这个由来也影响寺庙僧人更钟情一草一木的栽培和养护的传统。

大雄宝殿

卧佛殿

院墙、古树和花卉

感通寺内的奇花异草

茶花

古茶树的茶花

当年,牵着一匹白马,手持一株山茶,来自云南大理的感通寺主持、无极禅师,带着24名僧众,向着遥远的帝都南京出发了。据载,明洪武十七年,无极禅师到达南京觐见太祖皇帝朱元璋时,进献时正好是初春,突然马鸣嘶吼,茶花瞬间开放,祥光笼罩,朱元璋大喜,这是大明江山的吉祥之兆。

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原本就对佛家弟子抱有好感,又刚好马嘶花放,他喜从中来、龙颜大悦,立马颁旨赏赐无极禅师“馆之上刹,赐馔、赐衣”,除了亲自为无极禅师封上法号“法天”,还亲笔题诗《僧居点仓》赠无极禅师。并授其职务为“大理府僧纲司都纲”(当时管理佛寺的大和尚的职务),从而有“马鸣花开”的历史佳话。

放生池正上方有担当和尚题写的“暂寄”

寺庙照壁

感通寺

无极禅师回大理后,拓地建寺(班山,即现在感通寺山门下侧),成了大理寺僧之首。感通寺显赫一时。后来,明末高僧担当禅师据此写下了“寺古松深,西南揽胜无双地;马嘶花放,苍洱驰名第一山”的诗句。寺内前台下方有一放生池,水池的正上方有担当禅师题写“暂寄”二字,在大殿前侧边有两棵特别显眼的大树,殿前左廊有一口五百公斤重铜钟,殿大门左上方悬挂有“一笑皆春”也是担当禅师所书,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等佛像。

担当禅师所书:一笑皆春

感通寺

后来又有“名士高僧共一楼”的千古佳话。这里所说的“名士”指的是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公元1488年—1559年)。明嘉靖三年(1525年)因“议大礼”案触怒了嘉靖皇帝,被永远充军云南。嘉靖九年杨升庵与李元阳结伴同游点苍山,住宿感通寺的班山楼二十多日,在此校注《六书》并转注千字音韵。李元阳便将此楼题名为“写韵楼”,今遗址尚依稀可辨。所谓“高僧”指的是晚于杨升庵100多年的云南杰出诗人、画家、书法家担当禅师。至今寺内尚有“写韵楼”的遗址和担当和尚舍利塔。

感通寺

感通寺写韵楼

担当,晋宁人,原名唐泰(公元1593—1673)。明朝天启年间,他上京赶考未中,从此遍游名山大川,后返回云南侍奉老母。母亲去世后,便上鸡足山削发为僧,一边修行,一边专心致力于诗书画的创作。担当诗书画独树一帜,书如行云流水,画则有笔外之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名声很大,有“云中一鹤”、“南中高士”之称。晚年常住感通寺,因仰慕杨升庵的品学,重修“写韵楼”作为自己的住所,从此便留下了“龙女奇花传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楼”的千古佳话。此联现挂于大殿门前两侧。

感通寺历代石碑

感通寺石狮

感而隧通牌匾和古钟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冬天,担当禅师感到身体不适,卧床十九天后写下几句偈语:“天也破,地也破,认作担当便错过,舌头断了谁敢坐?” 写毕,掷笔而逝,年八十一岁。入龛火化后建塔于寂照庵下的松林中,这就是担当禅师舍利塔。其好友冯苏题写了《担当禅师塔铭》:“始焉儒,终焉释。一而二,二而一。洱海秋涛,点苍雪壁。迦叶之区,担当之室。”今日之塔为近年恢复重建。

感通寺

寺院后的担当禅师舍利塔

感通寺里僧人自古至今都保留着种茶,采茶,制茶,吃茶的习俗。感通寺特产感通茶为贡茶,清代记述:“感通寺山岗产茶,甘芳纤白,为滇茶第一。”和杨升庵、李元阳唱和甚密的张含这样描写“写韵楼”周围的环境:“丹梯翠壁九万尺,绿山茶树盘巃。” 可见当时感通寺的茶树是相当多的。

李元阳好茶善烹茶,发现感通泉煮茶极佳,遂教寺僧印光吃茶法,并于公元1573年在感通山上建亭,刻《感通泉水记》。记曰:“泉之旁树茶一株,计其初植时不下百年物也。”,如今,感通泉难寻踪迹,幸运的是感通茶树却被保护下来,繁殖出后代茶树。

两棵六百年古茶树

1639年3月,大旅行徐霞客游历到此,品尝了感通茶后赞赏称道:“茶味颇佳”。他在感通寺茶园观看了采茶:“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作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从这两条记载可以看出,虽然感通茶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被认为是普洱茶,但它具有现代优质普洱茶所要求的一切条件:首先,它是大树茶;其次,它是先炒后晒的晒青茶;再其次,它“藏之年久,味逾胜也”;这越藏味越胜的说法,应该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源头。

大殿左侧也是二层楼房,为寺里的僧人用房。此楼后面为感通寺后院,种有腊梅,桂花,山茶等珍贵树木,特别是有两棵超过六百年古茶树,树高仅三四米,较徐霞客当年所见三四丈矮了许多。我想它们应该是清代中晚期种植的。它是研究古代禅茶文化的“活化石”,也是研究大理茶的珍贵科学活标本。

感通寺保护的大理茶古茶树

感通寺保护的大理茶古茶树

感通寺保护的大理茶古茶树

感通寺旁边的开有感通茶室,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友。在院中和楼道里,也摆着简陋的茶桌茶椅,常见有游人和僧人在一起喝茶聊天,探讨着问题。据说,感通寺的斋饭也很有名,周围香客和游人都会在12点前赶到这里吃斋饭。吃完斋饭,还可以在免费的茶桌前要杯地道的感通茶,品尝这千年一遇的茶香。其实对于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上至君王的不可一日无茶,下至百姓的宁舍三餐肉,不舍一壶茶。茶不仅是物质上的药,还是治疗心灵的妙药,对我们俗透了的人生给一份休闲和安然。

感通寺旁的感通茶室

早在明代大理茶就是当时云南的三个历史名茶之一(另两个历史名茶是普洱茶和凤庆产的太华茶)。据记载早在南昭、大理时期感通寺的僧侣已开始栽茶、制茶,茶已成为寺僧之业。经宋、元、明,感通寺的名声更大。明代有众多的文人在自己的著作有大理感通茶的记载。

在清代,也许是战争原因,感通茶渐渐销声匿迹。1913年,感通寺旁上末乡茶农杨世熙认为感通茶“其色佳美,其味清香,匪特清新解渴,且能止咳化痰,实为茶类中最有特色者”。因此,他从感通寺的古茶树上釆摘茶种,栽活茶苗八千余株,但由于村民任意采摘和攀折,导致损失慘重。民国时期,当地茶农曾给政府有关部门写信,要求保护。但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茶农这点诉求也难得到保证。

感通寺保护的大理茶古茶树

大理茶茶青特征

感通茶主要生长在感通寺方圆近10平方公里圣应峰(又称荡山)、马龙峰山肢一带,处在莫残溪、龙溪之间。感通大理茶的典型特征是,叶片卵圆,叶尖尾状,叶面平坦,革质泛光,嫩枝、芽鳞、叶背、花萼、花瓣、花丝均无毛,惟子房有毛,花柱5裂,凡未知茶树的形态与之相同者皆可认为是大理茶。大理茶作为茶的重要野生近缘种,它不仅是茶树资源的重要是组成部分,还参与栽培茶树的驯化过程。大理茶的化学成分与栽培茶树十分接近,大理茶富含咖啡因和茶多酚,是化学成分与栽培茶树较为接近的野生型茶组植物。

感通茶的外形(大理感通明前炒青毛尖一芽一叶银丝毛峰烤茶)

由于茶区具有雪山、云雾、溪流、清泉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上悠久的种茶、制茶传统,感通茶的特点是外形条索卷曲,色泽墨绿油润显毫,干茶香气馥厚持久。冲泡后,汤色清橙黄明亮,醇爽回甘,经久耐泡。历来被列为待客的上品,感通茶更是上品中的珍品。作为贡茶的感通茶是云南享誉较早的地方茗茶,也是白族三道茶中的“台柱茶”。

感通茶汤色

感通茶在明代盛极一时,可惜从清代开始,感通茶逐渐消声灭迹了。解放后,当地政府以及茶区为保留这个珍稀茶叶品种,加强茶区的保护和扩大种植,按传统方式加工,但产量少,只能满足当地民众需要。近年来,大理的部分茶厂已恢复历史名茶感通茶的加工生产。如今,感通寺庙周围已发展成大片茶园,成为大理首屈一指的出口名茶。

感通茶传统制法为晒青或烘青绿茶,现有全炒青绿茶。上末村一些茶厂现代化制茶工艺已与当年有巨大的差异,主要生产烘青茶和高火的晒青茶。晒青感通茶在杀青中的第一道工序是进滚筒,以较高的温度杀青,随后进揉碾机揉捻,然后晒干。晒干后,高温产生的焦边碎末还要筛去,再分拣为高级、中级两个级别。这种茶香气很好,接近烘青茶。但能否达到李元阳所说的“藏之年久,味逾胜也”的古茶味则是无法探究了。

感通寺

感通寺

回望古寺,感而隧通,千年古刹,寂静清幽。寺中花团锦簇,佛音袅袅,清净释然,放下心中羁绊,饮一杯古茶,以孑然之境,寻一念心安菩提。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苍山感通索道附近感通寺内自驾搜索:感通寺 或 感通寺山门

上一期:

#茶有道道# 为你分享和传播旅行生活的方方面面#云南大理感通禅寺##感通茶# #大理茶#申明: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纠错改正。本文为文旅指南,其初心是分享给大家阅读参考,如引用等有错误请评论区点评。

0 阅读:0

茶道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