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观潮[宋]陈师道màn màn píng shā zǒu bái hóng
漫漫平沙走白虹,
yáo tái shī shǒu yù bēi kōng
瑶台失手玉杯空。
qíng tiān yáo dòng qīng jiāng dǐ
晴天摇动清江底,
wǎn rì fú chén jí làng zhōng
晚日浮沉急浪中。

作者简介
陈师道,子无己,号后山居士。起初由苏轼举荐,任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政治上不得意,家境贫困,生活穷愁潦倒。陈师道是江西派重要诗人,一生闭门苦吟,追求“无一字无来历”,其诗风古朴,但有的诗流于生硬艰涩。黄庭坚说:“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即“陈无己平时出地(出门),觉有诗便急归,拥被卧而思之,呻吟如病者,或累日而后起,真是闭门觅句者也。”
字词注释
平沙:平坦的沙滩。钱塘江入海口形如喇叭,宽阔平坦,都是松软的沙地。
走白虹:如白虹在跑动。《辞海》说:“涌潮来袭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自然界之壮观,潮头高度可达3.5米,潮差可达8.9米。”
走:古代是跑的意思,这里形容潮涌迅急。
瑶台:传说中仙人的居所。
失手玉杯:打破了玉杯。
摇动清江底:在清澈的江底摇动。
浮沉:上下翻腾。

诗词译文
潮头如白色的虹在沙滩急速翻腾,潮浪像仙人失手将玉杯琼浆倒空。晴朗的天空仿佛在清江底摇动,夕阳落日在急浪中翻腾。
特色赏析
《十七日观潮》写在浙江钱塘江观潮的情景。“十七日”指农历八月十七日,八月钱塘江潮汛最大。
钱塘江大潮是闻名中外的自然景观,这首诗从潮头、潮浪、潮的倒影三个方面描写江潮的壮丽奇伟景象,赞叹祖国山水的美好。首句写潮头,像白虹在沙滩上急速地翻腾;二句写潮浪,像仙人在瑶台打破了玉杯,琼浆玉液倾盆而下;三、四句写潮的倒影,晴空在江底摇动,晚日在浪中沉浮。前两句用比喻,后两句用描摹,写出潮满时的瑰丽景象。

陈师道的《十七日观潮》是一首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佳作,短短四句诗,将钱塘江潮的磅礴气势和观潮的独特感受生动展现出来 。诗人通过对钱塘江潮壮观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让读者也能从诗句中感受到自然的震撼,引发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