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运下行,各个行业都在艰难的寒冬下断臂求生,古玩行业也不例外。作为世界拍卖风向标之一的纽约苏富比刚刚宣布裁员逾100人,在国内则是表现在各大拍卖行的秋拍遇冷,噤若寒蝉。古籍收藏作为古玩行业的一个极小分支,属小众收藏,并且极为稳健,也无法逃脱下行的趋势。
收藏行业进入一个特殊的转折点,无论拍卖交易或是收藏投资,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收藏并非停止,也在持续的买卖中进行着,有古籍爱好者的宣传与研究,有古籍拍卖与书商的搜购与展示,有公私藏书家的坚守与传递……
普通古籍收藏者应当如何面对这段“特殊”时期?
捂紧钱袋子
古书买卖的兴衰,折射出古籍收藏投资的风貌。从抗战初期一直到七八十年代,古籍的买卖受到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制约因素较大,书价贱如牛毛。及至市场环境繁荣,文化昌盛时,古籍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展现不同的投资心态。
20世纪30年代,北京隆福寺街厂肆,位东城东四牌楼,由东至西,全街皆旧书店,约四五十家。
古籍的价值与大环境密切相关。通常在较差的政治经济状况下,极其惨淡。杨成凯先生《古籍版本十讲》中总结到
“我们说“非常时期”例外。抗战初起时,兵荒马乱,人们没有买书的心情,卖古书的摆摊、挑担叫卖,几乎是给钱就卖。上世纪50年代初期社会变革,旧家富户的藏书纷纷涌出,有钱有心买书者寥寥,书店里的书论斤卖。在这等书跟蔬菜一样买卖的时期,多好的珍本秘籍也不值钱。就如50年代初南京甘氏书散出,有人论斤买到至少几百年毫无所知的人间孤本宋刻《金石录》,一时传为佳话。再有在“文革”时期,也有从造纸厂花几分钱换回稀世珍本的事情。1970年后古书店有一阵子开放,现在要卖一千元的书当时至多一块钱,在看惯几千几万几十万的拍卖会场的今天听起来,简直跟笑话一样,哪里会有这等天方夜谭!”
这里杨先生所特指“特殊时期”,只能当作茶余饭后的小点心来看待。随着信息网络的高度发达,这种特殊情况在当下是绝不可能再发生的。但这也反映出着古籍的行情受到世运的制约。
这次行情与2008年的经济危机有许多相似之处,藏家在面对相同境遇做出的反映几乎一致,呈现出不同思维以及不同投资方式。
当代藏书家韦力先生却在此次危机中,反其道而行之,极力搜求,并获益良多,给当下的古籍收藏提供了一些借鉴。
股神巴菲特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他的这句名言被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视为经典,而就在2008年股灾初期,中国古籍拍卖市场也出现了一个大的滑坡,拍场中参拍人数骤减,恐慌情绪的蔓延,使得很多人只敢观望而不敢贸然出手,于是我抓住机会捡了不少的便宜,有一半的书,只要举牌就能到手,完全没有了一轮一轮的博弈,这种感觉令自己大感爽快。
随后的几年,古籍拍卖又有了一定的回升,这种回升表现出了人们对于市场规律反思后的觉醒。然而到了2010年之后,世界经济除了个别亮点之外,基本上没有起色,收入的减少以及对前途的担忧,致使艺术品市场产生了整体观念上的大分歧,有人把这种环境视为捡漏的机会,也有人认为弹药不充足,无法在拍场驰骋。而对于卖家,因为感觉到市场的不确定性,致使他们不愿意将手中的善本投入市场,这种情形渐渐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卖家不愿意拿出好东西供应市场,买家因为看不到欲得之品又削弱了购买欲望。——韦力《蠹鱼春秋》第4页。
这段精彩的记叙,是韦力先生对古籍投资的真知灼见。这也间接反映出古籍投资极具波动性和规律性,而要想古籍投资利益的最大化,除了要有远见,更重要的是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持,并长期贮藏古籍。
当下,据一位从事几十年的书友谈起古籍的收藏与投资,“古籍的买卖是发不了财的,只能是生活过得稍微好点。除非拥有主业或者产业,否则很难将买卖维持下去。”可见,古籍收藏投资并不能一夜暴富,即买即卖的短期投资方式在此时并不适用,属于副业收入比较合适。
从投资角度讲,普通藏家非必要买的古籍暂且不用考虑,遇到非买不可的古籍,也需要谨慎对待,捂好钱袋子。如果经济实力极为雄厚,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要心存侥幸
古籍相比其他古玩,赝品极少,即使高价买到,也不会亏损到一点没有,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买了就能赚到。而且,当下也充斥着一些赝品,尤其抄本稿本、信札等,若无专业知识,收藏简直难如登天。
2024中鸿信秋拍《宋元史略》被细心书友发现是孔网流出的高丽写本。此册居然以170万的高价成交,纸张为典型的高丽皮纸,如此煞费苦心作假印章,假题款,着实滑稽。
“善本书不是最好的投资项目。懂书的人,研究书的人,也不敢轻易介入古籍买卖,就像现在的股市一样,不见得学金融的人就能赚钱。这里有两个与专业无关的因素,一是运气,二是胆量。不懂书的人,那就更玄了,不专业就不会买,不会买就意味着不会卖。瞎买瞎卖的人有的是,就像股市里的投资人,很多人也是不懂股票原理的人,可能有人赚了钱,但是更多的人一定是赔了钱。瞎买瞎卖,在行情好的时候,可以赚钱,可是行情不好的时候呢?”——拓晓堂《嘉德亲历古籍拍卖风云录》第316页
古玩的收藏投资其实也是一场博弈,以小博大,一夜暴富是很多新手藏家蜂拥而至的动机和目的,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投机。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发现漏并捡到漏的概率很小。
加强学习
古籍买卖是智力、体力、精神力的较量,无论是拍卖场还是网络拍卖,都需要快速的对当下环境做出判断。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内卷,藏家与藏家,藏友与藏友之间的竞争也是无法避免的。此时更需静下心来沉淀和梳理,以不变应万变。无论是鉴定鉴赏,还是版本著录,都是需要不断积累。
作为藏家而言,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手机或电脑系统都在不断地升级优化以处理更繁杂的事物,以往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或许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更需多出去学习和交流,对拍卖方式以及私下交易,多做思考总结。
从古籍的收藏投资来看,分为高价值收藏与一般收藏,二者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即收藏群体的不同。恰逢盛世,二者都能获益,及至当下,处在行情急速下行的阶段,古籍收藏投资的预期并没有之前明朗。尤其普通古籍收藏投资者,只有稳定心境,不投机,守好钱袋,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强大自己,才能在未来的投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黄毫金(愙斋)
80后,出生广东雷州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
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会员
湛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
《书法雷州》编委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