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2019年,非洲东海岸的坦桑尼亚突然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原本被外界视为改变东非经济格局的巴加莫约港项目,在即将迈入关键阶段时,却被坦桑尼亚政府单方面宣布暂停。
这个由中国投资100亿美元、计划建设全非洲最大深水港的项目,骤然停摆,不仅如此,坦桑尼亚还将目光转向了英国和日本,试图寻求新的合作。
究竟是什么让坦桑尼亚放弃了这场百亿大单?而这种“背弃式”的决策,又让这个非洲国家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项目的起源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海岸,地理位置优越,临近印度洋,却一直在贫困的泥淖中挣扎,尽管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重要的港口通道,这个国家却缺乏技术和资金来充分开发资源。
长期以来,坦桑尼亚不得不依赖传统农业维持经济,出口收入主要集中在未加工的农产品和矿产,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潜力被严重压制。
与此同时,东非整体的国际贸易需求正快速增长,但缺乏像样的物流枢纽,坦桑尼亚急需一个现代化的深水港来改变这一局面。
就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非洲国家带来了新的机遇,那时,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让东非地区摆脱了对殖民经济的依赖,极大提升了坦桑尼亚在区域贸易中的地位。
几十年来,中坦合作不仅体现在经济援助上,还延伸至文化交流和民间互动,两国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紧密,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巴加莫约港项目于2013年正式提上议程。
根据协议,这一港口计划投资100亿美元,由中国与坦桑尼亚共同开发建设,项目定位清晰且雄心勃勃。
它将成为非洲东海岸最大的深水港,能够容纳全球最先进的集装箱货轮,成为连接东非内陆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枢纽。
港口的现代化设施不仅能显著提升货物吞吐能力,还将带动坦桑尼亚及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
据初步估算,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坦桑尼亚创造数万个就业机会,同时增加大量外汇收入,为国家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建设初期,项目进展十分顺利,中方工程团队凭借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迅速完成了初步规划和开工准备工作。
第一批工程车辆和设备运抵巴加莫约后,当地居民纷纷涌入工地附近寻找工作机会,从司机、建筑工人到后勤保障人员,项目为他们带来了新的生计来源,也带来了对未来的憧憬。
坦桑尼亚政府当时也对项目表现出极大的支持,媒体对港口的规划蓝图赞不绝口,认为它将改变东非的经济格局。
然而就在这个看似一片光明的过程中,外部干扰和内部政治的阴影却开始悄然浮现,随着工程进入关键阶段,曾经坚定支持的坦桑尼亚政府对项目的态度突然出现了转变。
一些政府官员开始提出关于港口使用权的争议,认为中国在合同中享有99年的港口使用权条款可能对国家主权造成潜在威胁。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注意到这个项目的重要战略意义,英国和日本开始与坦桑尼亚接触,试图通过经济援助与技术承诺撬动中坦合作的基础。
坦桑尼亚政府最终为何选择了“放弃”中国?英日两国的加入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港口项目的命运如何,坦桑尼亚又会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政治变局
巴加莫约港原本承载了坦桑尼亚对未来的巨大期待,但这份期待随着国内政治的变化和国际干预的加剧逐渐偏离了原有的轨道。
2015年,随着坦桑尼亚新总统马古富力的上任,这个一度被视为“非洲之光”的超级项目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阻力。
马古富力执政之初,凭借雷厉风行的反腐行动和整治官僚体系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但他同时展现出一种极端保守的经济政策倾向。
这种倾向使他对巴加莫约港项目的部分条款心存疑虑,尤其是关于港口使用权和收益分配的问题。
根据双方最初的协议,港口建成后,中国将享有长达99年的使用权,这个条款在合作初期并未引发争议。
因为在中方看来,这种安排是国际大型港口投资项目中的惯例:开发方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来收回巨额投资成本。
在国内外多方势力的共同作用下,这一条款被迅速炒作成“损害国家主权”的证据,部分反对派和保守派官员开始向总统施压。
要求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合作条款,并声称如果继续按照现有的条件推进项目,坦桑尼亚可能会失去对巴加莫约港的控制权。
与此同时,国际干预的暗流开始涌动,巴加莫约港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坦桑尼亚一国,它将极大地改变东非地区的物流格局,甚至可能影响印度洋沿岸的全球贸易航线。
这让一些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尤其是英国和日本,两国意识到,如果这个港口项目落入中国手中,势必会进一步巩固中国在非洲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而这正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局面。
英国和日本采取了一种看似温和却非常有效的干预策略,他们以“更优惠”的条件为诱饵向坦桑尼亚抛出橄榄枝,试图取代中国成为巴加莫约港的主要合作伙伴。
英日两国提出,将为坦桑尼亚提供“低息贷款”和“先进技术”,并且承诺他们不会像中国那样要求长期的港口使用权,而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控制权。
这些承诺看似诱人,但实际上却缺乏实质性支持,与此同时,英日还大肆渲染“债务陷阱论”,声称如果坦桑尼亚继续接受中国的巨额投资,将面临长期债务困境。
这种论调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被证明是西方对抗中国的惯用手法,目的是通过制造恐慌来阻止与中国的合作。
面对国际压力和国内反对声浪的双重夹击,马古富力开始动摇,他逐渐将目光从中坦合作转向英日的所谓“更优条件”,并试图在双方之间寻求更大的谈判筹码。
西方国家的承诺实际上只是画饼充饥,他们并未提供具体的投资计划和实施时间表,但这些空头支票却足以让马古富力政府产生幻想。
2019年,马古富力最终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单方面暂停巴加莫约港项目,与中国的合作被搁置。
在停工声明中,坦桑尼亚方面将责任归咎于中国,声称中方在合作中提出了“无理要求”,损害了坦桑尼亚的国家利益。
中国对此深感错愕,因为这些“无理要求”早在合同签订之初就已明确列出并得到双方认可。
这一停工决定对巴加莫约港项目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施工现场的设备被迫停摆,项目投入的巨额资金也被暂时搁置。
而对于依赖这一项目带来就业机会的当地民众来说,这一决定更是毁灭性的打击。
许多原本充满希望的家庭再次陷入了失业和贫困的泥淖,而那些围绕港口建设而兴起的配套产业也不得不宣告中止。
更重要的是,这一举动使坦桑尼亚的国际信誉受到了严重损害,作为一个急需外资支持的发展中国家。
单方面叫停一个价值百亿美元的国际合作项目,让外界开始对坦桑尼亚是否具备履行国际合作承诺的能力和意愿产生了疑问。
在国际合作中,信任是一种无形但极为重要的资产,而坦桑尼亚因为这一决定几乎将其耗尽。
然而马古富力政府没有意识到,英日所谓的“承诺”并不可靠,虽然坦桑尼亚对外宣布将与英日展开新的合作谈判,但事实上,谈判进展极为缓慢。
英日方面既没有兑现资金支持,也没有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港口建设的框架更是迟迟未能敲定。
停摆的巴加莫约港不仅未能实现对坦桑尼亚经济的提振,反而拖累了大量已投入资源的后续发展。
而邻国吉布提因与中国的合作成功建设了多哈雷多功能港,成为东非最重要的物流枢纽,不仅拉动了国内经济增长,还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
这一鲜明对比让坦桑尼亚的处境更加尴尬,也让更多坦桑尼亚民众开始对政府的决策产生不满。
那么面对停滞不前的港口建设、日益恶化的经济困境以及英日虚无缥缈的承诺,坦桑尼亚是否还能找到解决困局的办法?新的政府是否会重新调整政策,挽回中断的合作?
困局加深与重启合作
巴加莫约港项目的停摆使坦桑尼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停工后的几年里,这个本应成为东非贸易枢纽的港口,却成了一个巨大的“烂尾工程”。
配套的基础设施工程相继中止,原本围绕港口建设而启动的商业计划也不得不宣告破产。
坦桑尼亚不仅没能从项目中获得任何实际收益,反而因前期巨额投入的浪费和工程搁置的高昂成本,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
停摆期间的经济损失让坦桑尼亚政府和民众逐渐认识到,这场“转向英日”的决策是一场代价高昂的误判。
对坦桑尼亚来说,巴加莫约港项目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工程,作为非洲东海岸的潜在物流中心,它被寄予厚望,承载着坦桑尼亚摆脱经济困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梦想。
马古富力政府的单方面叫停,却让所有的希望化为乌有,原本就依赖农业和矿业出口的坦桑尼亚,因港口项目的停摆错失了与国际市场对接的绝佳机会。
失业率在项目停摆后大幅攀升,原本依赖港口建设就业的数千名工人不得不重新寻找生计,而围绕港口建设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也面临破产的风险。
一时间,坦桑尼亚国内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开始蔓延,质疑马古富力政府的声音愈发高涨,社会舆论普遍认为,马古富力政府高估了英日的承诺,却低估了终止与中国合作的代价。
而事实证明,英日的“空头支票”很快露出了真面目,在停工后的几年里,英日不仅没有兑现早先承诺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甚至连与坦桑尼亚签署的合作意向都迟迟未能落地。
坦桑尼亚期待的“更优合作条件”最终不过是一场空谈,谈判进展缓慢,港口的重新启动遥遥无期。
到了2021年,坦桑尼亚迎来了转机,新总统哈桑上任后迅速意识到,巴加莫约港项目的搁置不仅拖累了坦桑尼亚经济的发展,还让国家在国际合作中的信誉受到了重创。
她清楚地知道,如果不尽快重启这个超级项目,坦桑尼亚可能会在东非的经济竞争中彻底落后,哈桑政府决定放下过去的分歧,重新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坦桑尼亚的态度转变得到了中方的积极回应,尽管曾在项目搁置中蒙受巨大损失,但中国一贯奉行“对非洲友好”的外交政策,在评估了项目的实际可行性后,决定重启与坦桑尼亚的合作。
双方随即就重启巴加莫约港项目展开了谈判,中国提出了更高的合作条件,以弥补因停工造成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损失,而坦桑尼亚方面则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同意了中方的新要求。
2022年,巴加莫约港项目正式宣告重新启动,重启后的项目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吸纳了更多现代化技术,计划将港口的物流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中方工程团队重新进驻工地后,港口建设再次进入紧张有序的状态,大量当地工人重新获得工作机会,一些曾因项目停滞而倒闭的中小企业也开始逐步恢复活力。
港口周边地区再次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民众的信心也随之回升。
尽管项目重启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坦桑尼亚和中国都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的介入不仅为坦桑尼亚提供了急需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为东非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结语
坦桑尼亚的及时回头,称得上是悬崖勒马,对两国而言皆有裨益,尽管中国并非提供无偿援助,但相比于英国和日本等只会空谈承诺的国家,中国的态度绝对是诚恳务实。
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发展,巴加莫约港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清晰的事实,信任与合作是国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石,而真正的朋友,是那些无论顺境逆境都愿意与你并肩作战的人。
参考文章
人民网2024-04-26《60年来,坦桑尼亚和中国一直亲如兄弟访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哈米斯·奥马尔》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