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经常觉得,现在的各种蔬菜是越来越不好吃了,再也没有小时候香甜的那种味道了呢?事实上,这并不是你一个人的错觉,如今常见蔬菜的味道,营养和口感,确实和过去大不相同。
这背后有很多因素,比如种植方式,加工储存方法,以及我们的饮食习惯变化等。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件事,带你了解下这蔬菜是怎么一步步变“难吃”的。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蔬菜,无论是营养价值还是口感,确实和以不一样了。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的数据对比,以前很多蔬菜水果中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含量,可是比现在高出一大截呢!
例如,1991年数据中,芒果的胡萝卜素含量为8050微克/100克,而到2018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897微克/100克,减少了近九成;1991年,黄玉米面中的维生素B1和B2含量为 0.26 毫克和 0.09 毫克,2018年则降至 0.07 毫克和 0.04 毫克。

不仅是中国,国外也同样如此。2022年,《食物》杂志披露研究,对比上世纪80年代,如今澳大利亚常见粮蔬,如甜玉米,红皮土豆,鹰嘴豆花椰菜等,它们的铁含量下降了大约30%--50%。
2020年《科学报告》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从1955年到2016年,小麦籽粒的营养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在小麦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过去减少了近四分之一,而且像锌,铁,锰这些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大幅降低。

再来说说口感。就以西红柿为例,每个人肯定都忘不掉童年的那盘西红柿蘸白糖。夏日炎炎,摘下一颗皮薄肉软的西红柿,切在盘子里,白糖一撒上去,立马就化开了。果肉入口,那真是甜中带酸,酸中带甜,吃完还不忘把盘子里的糖水舔干净,真是怎么都忘不掉的味道!
可现在的西红柿呢?摸起来硬邦邦的,切开皮还特厚,吃起来没有汁水,也没有酸甜味,炒菜做个点缀也炒不出“西红柿味”来,简直和小时候的没法比!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呢?

蔬果营养和口味变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是品种。还是以西红柿为例,现在的西红柿主要分“硬皮型”和“软皮型”。如果你要是日常种植,肯定必须选“糖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更高的软皮型。因为这两项指标,直接影响了西红柿的口感,这两项指标越高,西红柿越酸甜。
不过一旦进行商业化种植,你就不得不选择口感稍差的硬皮品种。原因很简单:虽然软皮西红柿味道更好,但太娇气,放不了多久就容易坏,运输途中损耗太大;而硬皮品种虽然口感打了折扣,但胜在耐储存,好运输,能让天南海北的人随时都能吃上新鲜西红柿。
再说一个扎心的点,根据《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现在有不少西红柿的改良品种,都丢失了其中控制风味的基因点位,这导致了13种影响西红柿口味的挥发性物质含量的降低。西红柿是这样,其他蔬果也自然如此,为了追求产量和耐储存,不得不牺牲掉原本的美味品种。

第二是种植和储运方式。如今,大棚种植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露天种植。虽然大棚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方便管理,但大棚内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不如露天种植自然,导致蔬果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下降。
而且,光照不足也使得蔬果的糖分和很多有机酸的比例发生变化,使得口感也变得不那么甜美。而运输和储存也拖了后腿,大大影响了口感。还是拿西红柿为例,现在为了保鲜,果农们不得不在西红柿还青着的时候就摘下来,让它们在储存运输中慢慢"后熟"。
还有些蔬果,为了保鲜必须塞进冷库冷藏,等摆上货架时,味道早就流失了一大半。怎么可能比得上传统种植的好吃?

虽然现在的蔬菜在营养和口感上不如从前,但我们还是可以想办法尽量留住它们的美味和营养。
先说储存。短期存放时,最好把蔬菜放在0-4℃的低温环境里,温度太高会让营养流失。特别是绿叶菜,放冰箱不仅能保鲜,还能防止维生素C的流失。要是长期储存,真空冷冻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锁住蔬菜的原汁原味,又能减少营养损失。

再说挑选和处理。很多人习惯把蔬菜的外皮剥开或削去得特别多,但这样反而浪费了营养。要知道,蔬菜的外层叶子往往比内芯更有营养,比如圆白菜的外层叶子胡萝卜素含量就比内芯多得多。
所以挑菜时,尽量保留这些营养丰富的部分。另外,洗菜也有讲究,一定要先洗后切,同时记得别把蔬菜泡在水里太久,不然水溶性维生素(像维生素C)就流失了。

再来说说烹饪。对于大多数蔬菜,生吃是最能保留营养的方式,像沙拉,凉拌,但这并不适合所有蔬菜。有些蔬菜煮熟后更易消化吸收,比如胡萝卜。
如果一定要烹饪,建议采用急火快炒或者短时间蒸煮,这样可以使得维生素C的存留率在45%-94%之间。而长时间的高温煮或者熬煮并不是好方法,各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会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损失。
总之,在储存,挑选和烹饪的每一个环节稍加注意,我们就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蔬菜的营养和口感,让它们成为我们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流逝,不止我们在长大,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曾经记忆里的“老味道”都在渐渐远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默默接受。我们可以多选择本地有机食材,减少对过度加工食品的依赖,在储存挑选和烹饪时多下一点功夫,也能尽可能保留食材原本的美味。
而且,科技一直在进步,特别是农业基因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生物学家们就能培育出既高产又耐储存,还能保留营养和口感的新品种。到那时,记忆中的美味或许就能重新唤醒我们的味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