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神舟十九号乘组进驻中国空间站已经超过150天。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身心状态良好,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任务进展顺利。按计划,乘组将于五一前后返回地球家园。我们又将迎来六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会师,又会迎来一个新的神舟二十号乘组,以及迎接神舟十九号航天乘组的返程。
也就是说,神舟十九号的三位航天英雄即将在五一前后结束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平安返回地球。这次任务中,90后女航天员王浩泽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我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她用专业和坚韧在太空书写了新的传奇。
作为我国第三位飞天的女航天员,她在太空都经历了什么?据了解,在太空中,宇航员需要每天锻炼2小时对抗"太空肌无力"(专业叫"肌肉萎缩"),面部浮肿是常态(体液倒流导致),吃个饭都要系安全带(失重环境太调皮)。
随着返航日期的临近,一个关于女航天员的话题引发了广泛讨论:在太空辐射环境下工作半年,会不会影响她们的生育能力?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含着公众对航天事业的关心和对航天员的牵挂。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航天员在太空的真实生活状态。
在失重环境下,航天员每天都要进行2小时以上的专项锻炼,以对抗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王浩泽和她的同事们还要克服体液重新分布导致的面部浮肿、睡眠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生理挑战。而太空辐射确实比地面强烈,但经过科学测算,空间站内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对人体造成不可逆影响的水平。每天相当于做10次CT,但远低于致畸剂量,加上空间站有特殊防护措施,所以空间站的环境还是安全的。
事实上,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完成神舟九号任务后,于2015年诞下健康宝宝;"太空教师"王亚平也在执行神舟十号任务数年后成为母亲。
NASA的双胞胎对照研究更证明,太空环境带来的生理变化在返回地球后大都能自然恢复。所谓"生育禁令",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这个误会的产生,源于航天员选拔时"已婚已育优先"的要求。但这主要是考虑到航天员训练周期长、强度大,也就是说,训练太忙没时间生娃,不是不能生!女性可能会因此错过最佳生育年龄,而非太空环境的影响。正如航天员系统专家所说:"我们不是禁止她们生育,而是希望她们的人生更加圆满。"
此刻,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二十号飞船已经整装待发。按照"发一备一"的安全准则,它随时准备为在轨航天员提供支援。当神舟十九号顺利返航后,新的神舟二十号乘组将继续在太空书写中国航天的壮丽篇章。
仰望星空时,我们不仅要为航天员的勇气喝彩,更要理解他们背后的付出。那些关于生育的担忧,恰恰折射出我们对航天英雄的深切关怀。而科学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中国航天员既能遨游九天,也能享受平凡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