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拆迁,产业大西行?真实情况梳理

首席商业评论 2024-12-05 17:54:51

前几天成都露脸了,全网晒拆迁款,遍地拆二代。起因是,网上传出一张成都拆迁图显示多地进行拆迁,还有部分网民表示获赔偿款超千万,一夜暴富。“成都拆迁地图上新”话题也占据了微博热搜。

有网友还将成都大规模拆迁话题与“西部大开发”“经略西部腹地”等话题联系了起来。16日舆情还引发了A股成渝板块多只股票涨停。

结果打脸也来得很快,不仅各路官方下场辟谣,还等来了警方通报。

成都公安的通报显示:网上出现“四川启动2.15万亿拆迁项目”“成都大规模拆迁,有人一夜暴富”等信息,引发社会热议,扰乱公共秩序。成都市有关部门已对相关情况进行辟谣。并对四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成都是否真的在大拆大建,建设新的产业?网传支持四川投资2.15万亿元建设和产业转移是否又是空穴来风呢?今天首席来把关键信息给大家梳理一下。

没人一夜暴富,拆迁补偿一人20万以内

成都是否真的存在天价拆迁呢?有记者采访了成都市拆迁地图中标识的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古柏社区。该社区多个组的土地作为集体建设用地征收为国家所有。

当记者去实地采访后,当地居民反馈,按照政府给出的补偿标准住房590元/㎡,大部分已同意拆迁的居民中,获得的补偿大多都是十几万元,并不存在网络上所说的上千万或者补偿数套房子。

对于传言,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回应称,征地拆迁的一切补赔偿标准官网上有相关政策文件,“不可能出现一个人或者一户人要赔几千万的情况。”

发布所谓“成都拆迁地图”的“成都房小团”也发布澄清说明称,拆迁地图涉及的相关拆迁项目均来自于市场公开数据,且均为一年内或更长时期内陆续公布的,并非近期集中产生。

有成都本地房企人士表示,成都拆迁其实是一直都有的计划,只是现在被打包起来说。而且大部分涉及的都是那种几十年的老房子,还有旧的农贸市场,不太可能出现高额赔偿。

大部分成都本地地产商也回应,关于成都大拆迁的谣言本身就不合理,针对征地拆迁,成都市有具体的拆迁政策规定,官网上也会公示补赔偿标准,会根据不同的拆迁规模、地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通过拆迁一夜暴富的情况现在并不存在。而且这几年大城市的拆迁都是有严格流程及相关标准的,不可能一个城市的拆迁计划一夜之间出现井喷或者爆发式增长。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早在几年前成都针对的拆迁项目,就推出了房票制度,这进一步压缩了一夜暴富“神话”的发生。成都市住建局宣布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住房“以旧换新”工作,同时鼓励各区县政府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拆迁安置,并通过房票形式推动住房“以旧换新”。

转移产业还是提高就业?

有人猜测,这次成都大拆迁的造谣的源头多半来自房地产,毕竟如今的房地产下行,地产商想卖房想疯了。不过成都大拆迁传闻里关于“产业转移”的内容倒也不是空穴来风。

这波传言的源头是官媒发布的一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其中有明确提出,要引导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有序的转移。

但是,这个文件的阅读理解非常重要。首先,这个意见不仅仅针对四川,而是要从东中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转移。那么包括湖南、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市在内,整个西部地区明显是要下一盘大棋。

其次,国家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为什么突然提到了产业进行迁移呢?

答案其实在新闻当中早就写得清清楚楚,第一句话就明确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产业迁移背后是国家对于非中心城市就业问题的思考,并不是简单的拆迁安置和快速推进。

其实一直以来。如果身在西部的任何一个省份,大学毕业之后,如果想在家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真的很难。本来整个西部地方的教育资源就比较有限。

纵观整个西部,年轻劳动力不是去珠三角,就是去江浙沪的,把劳动力留下来一直是西部这些省市的困局。所以成都这样的区域中心城市就有发展任务,年轻人在本地没有合适的产业就业,就可以引导他们去邻近的一些中心城市。

高层就已经提出中西部地区要承担产业转移的任务。所以这场大迁移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结合中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产业布局。

根据意见将会有330个总投资超过两万亿的重大项目落地四川。目前已知的已有格力、海信等十几个制造业巨头在其中,加上川渝地区本身丰盈的资源,可以预计这一波投资在成都和四川境内的项目,包括基建,将会使上下游产业链受益匪浅。

实际上成都已经建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等四个千亿规模产业集群。预计2024年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超过千亿元。产业规模已经位列西部第一,全国第七。

至于有网文传出的一批以TCL、格力电器为代表的广东将迁移到四川的传言,已有媒体证实为无稽之谈了。

不仅是网红,也是经济第四极

在网友的眼里,成都有太古里,熊猫塔,还有满街的美女,还有各类休闲文化。总体感觉更像一座以文旅为主的网红城市。其实以成都的实力,不仅担得起产业转移中心,还有希望担起中国经济第四极的重任。成都的2023年的GDP已经达到2.2万亿,超越杭州成为全国经济第七的一线城市。

天府国际机场的建成,让成都在2023年的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7492万人次,成为仅次于上海、北京的全国第三的空港城市。成都还有三条定期的中欧班列,可以直接出口欧洲和俄罗斯。

代表成都崛起,另一个代表性数字就是人口,截至2023年末,成都常住人口2140.3万。在全国城市人口排名的第4,并且直逼北京。从2010年到2023年,成都的常住人口整整增加了735万。

成都在中国经济的角色已经不是偏安西南,而是在放眼在整个中国。

英特尔公司宣布在成都高新西区建立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工厂,到今天英特尔全球一半的移动设备微处理器来自英特尔成都。这一划时代的招商使得身处西南的成都也有了高科技产业的种子。

成都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区位。要知道城市要发展,最缺的是土地,而成都是个平原。目前国家的政策是城市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是二元化的,不能够直接用农村的地来建房子的,那成都要发展怎么样去增加用地指标呢?用城市置换土地。近十年里,成都和四川省政府向中央打报告,用农村用地来置换城市用地,因为成都毕竟是省会,整个四川的纵深也够大,成都市的土地规模也有了极大的空间。

就在最近的几年里,腾讯、阿里、小米、华为,都在成都开分公司。它们选择落户成都的原因也无外乎人口多,基础建设好。

不过和中东部城市相比,成都的头部公司,和北上广深那些耳熟能详的顶流企业相差不少,排在第一位的新希望还是一家以农牧业为主的企业。作为一座典型的内陆城市,成都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本地品牌的质量还不够高。

虽然成都的大拆迁被证实是一个大谣言,但作为天府之国的成都,也是一个西部独一无二的资源宝库。作为一个经济潜力巨大的新一线城市,成都能做的不仅是一个产业转移基地,更是一个宜居的大都市。

0 阅读:1
首席商业评论

首席商业评论

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