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来老师带您解读《中国书法批评史》第一百二十一讲

书画艺术档案谈文化 2024-10-25 05:12:37

王贵来老师带您解读《中国书法批评史》第一百二十一讲

第二册 宋朝、金朝书法批评

第四章 南宋与金朝的书法批评

第二节 朱熹等理学家的正统书法观念

三、朱熹书法观念的影响

从宏观层面而言,朱熹书法思想的核心在于维护封建纲常,将汉字书写视作学道的训练,使其成为他所向往的封建秩序的构成部分,人们既要在儒家规定的范畴内为人处世,也要依此准则进行书写。这种理论具有显著的排他性,势必会抑制书法艺术的多元性与活力。依照这一原则,实际上等于否定了书法作为艺术的独立性,令书法沦为儒家人格的标识。

朱熹书法观念的根本是以“善”作为终极评判标准,这里的“善”不但要求文字书写得端庄规范,还需借书写来约束人的行为,彰显出儒家所确立的人格范式。这和早期儒者如赵壹所强调的经世致用原则有所不同。按照朱熹的理论,书写者需遵循法度,不可肆意妄为,即便有所变化,也要基于历史的正统。从这些方面来看,他把早期儒者经世致用的书法理念内化为写字即学道。他不像赵壹那样排斥草书,也未要求人们抑制对书法的喜爱。

自宋代儒者起,书法成为君子修身的技艺,明清之交的冯班在《钝吟书要》中称:“书是君子之艺,程、朱亦不废。”这表明在朱熹之后,书法已成为君子修身的重要课程。

朱熹有关书法的论述尽管简短且不成体系,但其背后依托的是其庞大的新儒家哲学体系,这一哲学体系的宗旨契合大一统封建社会的价值需求。在后续的几个朝代中,官方始终推崇此理论。

元朝将朱熹所注释的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初期官方更是把朱熹等宋儒有关书法的零星言论列为“字学”,收录于官方典籍。由朱熹开启的正统书法观念在后来学者的持续阐释下逐渐体系化,对后世的书法理论构建及实践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朱熹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封建时期的中国艺术与欧洲中世纪宗教统治下的艺术存在一定相似性,书法艺术也实现了与政治、伦理道德的融合。

就理论走向来看,元朝的书法批评风向发生转变,“求正统”“尚古法”的倾向成为当时的主导观念。北宋的蔡襄、薛绍彭得到充分肯定,而苏轼、黄庭坚、米芾则鲜被提及,从中不难察觉朱熹观念的作用。郑构的《衍极》一方面梳理书法历史的正轨,另一方面树立“中”的儒家理念以规范书法的风格体度,是全面贯彻理学思想的著述。明朝前期论书者大多崇尚敦厚典雅,至后期项穆的《书法雅言》,更是将理学思想全面落实于书法理论的各个层面,并明确提出“正书法,所以正人心”的纲领。

从朱熹的书法论旨来讲,其一,着重强调守法恒定,且尊崇魏晋以前更具公共范式的楷则;其二,需拥有典雅从容的儒者风范。基于这样的理论设定,复古无疑成为必然之选。因此,元、明时期书法呈现的复古倾向和朱熹的理论引导紧密相连。赵孟頫的书法师法晋唐,温润典雅,未掺入个人意志,其笔法、字形中规中矩,毫无放逸之态,这无疑和朱熹的书法思想存在关联。(全文共计:1179字)

作者:王贵来(天津书画艺术网总编)

2024年10月24日星期四

0 阅读:3
书画艺术档案谈文化

书画艺术档案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