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反腐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尽管被查的院长书记已升至176位,科室主任、医保局长也不在少数,但还只是个开始,断言医药反腐进入“深水区”还为时尚早。
云南景东县13个镇卫生院院长全部沦陷,403人主动交代问题。宜宾一个市9家医院11个负责人被查,追缴赃款1.5亿元。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原院长王天朝收受了100套住房……
这样的现象如果再不出重锤,医疗行业还有救吗?
对于医药反腐,网络上有两个代表性的声音:
一些群众认为医药反腐不会过度深入,因为如果真的深究下去医疗系统会全线瘫痪。专家们都进去了,谁来给百姓看病?
一些医务人员认为医药反腐是“领导”和“专家”们的事,和基层医务人员没有一毛钱关系。
这些看法代表了局外人和一线医务人员的不同心态,对于医药反腐双方的意见还存在一些分歧。不少外部群众认为医务人员从上而下或主动索取,或被动参与,但每个人都是灰色产业链上的一员,普通医生一旦参与带金销售,其实也并不无辜。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医疗腐败其实与普通医生相差很远。甚至更多时候,他们成了医药腐败下的牺牲品,不仅996是常态,1600的底薪更是让他们觉得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很多人其实并没理解医药反腐的深刻意义,这绝不是一阵风式的运动,而是像过去机构改革一样,要对医疗行业进行刮骨疗伤,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脱胎换骨。
医药反腐的意义远比严惩一批“医蠹”要深远的多,如果大家对此没有概念,不妨回头看下过去的反腐败和机构改革的例子。
之前办个小事就要来回跑好几个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还爱答不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当时的情况和现在的医疗行业差不多,正常办事还要各种看人脸色,难办点的还要托人关系。
十八大以后,随着反腐倡廉和机构改革的推进,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政务服务中心,多个部门一起办公,不仅不用来回跑,一些手续还能省就省。工作人员更是脸带微笑,因为还要接受群众评价。
群众办事明显腰更直了,声更大了,主人翁的感觉一下子就上来了。这样的局面,放在以前谁敢想?反观一下现在的医院,患者去看病总的求着医生,做个手术不给红包还不踏实,像不像之前去政府办事?
国家部署反腐败和机构改革之后,顺其自然地完成了政府工作态度的转变。虽然一些地方出现了塌方式的腐败,也没有阻挡我们的事业前进的脚步。
医药反腐也是同样的道理,目标绝不仅仅是打垮腐败分子和“医蠹”,还要借此进行医疗改革,重塑医患关系。现在医药反腐刚开始升级,一些基层的医生就感到了变化。
这些变化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但一个声音正在愈加响亮:多年以来阻碍医疗改革的障碍正在清除,行业诟病的医生收入和付出不匹配正在朝着好的方向调整(即便不能提高收入,最起码可以让医生的工作时间缩短到正常范围),科室上下级的等级和距离感正在消失。
有人会认为这是特殊时期医院拉拢医生的做法,但如果医药反腐长久搞下去,这样的新事物就会成为常态。最重要的是这些变化最终也会转化到患者身上,医患关系可能会得到根本上的转变。
疫情三年,掏空了国家医保资金,医疗卫生系统的财政预算也捉襟见肘。但另一面年年亏损的医院,却查处不少贪污千万、上亿的院长和书记,这样的情况怎能不令执政者和社会正义人士痛心疾首。
大刀阔斧的搞“医药反腐”,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医药腐败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要相信国家的决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