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搞清楚这究竟是什么,农民将其寄给了博物馆鉴定,终于确定——这正是一颗价值不菲的钻石!之后,博物馆却表示:这颗钻石我们收藏了!
农民因此获得了6千块的奖励,高兴得合不拢嘴。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如今这颗钻石,已经价值5亿元之巨!
1984年,湖南桃源县茨树垭村里,住着陈丙安一家人。那时,才刚实行包产到户没多久,农村的气氛逐渐开放起来。陈丙安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他明白单靠几亩地的收成难以改善家境,于是决定养鸭子来增加收入。
陈丙安的妻子是养鸭的一把好手,所以他们果断卖掉了两百多斤粮食,换来了种鸭和鸭蛋。经过细心照料,鸭蛋一一孵化,其中孵出了一只特别健壮的鸭子,陈丙安给它起名“好吃鸭”。
陈丙安每天早上拿着竹竿,吆喝着这群鸭子到自家承包的池塘里放养。到了傍晚,他又把这些鸭子赶回家,妻子则在一旁敲打铁盆,用野菜和米糠混合成的食物喂鸭子。每天清晨,当鸭子离开鸭棚后,陈丙安的妻子就开始收集鸭蛋,这些鸭蛋不仅能换些生活必需品,还能拿到市场上卖钱。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有一天,“好吃鸭”吞下了一个硬物,打破了这份宁静。那天,陈丙安正坐在池塘边,享受着鸭子们嬉戏的乐趣,忽然鸭群一阵骚动。“好吃鸭”叼着一个“石子”,其他鸭子见状纷纷围上来争抢,结果“好吃鸭”一仰头就把“石子”吞了下去。
“这下糟了!”陈丙安心里一紧,赶紧观察“好吃鸭”的情况。还好,鸭子看起来没有异常,这让陈丙安松了一口气。然而,当天晚上,“好吃鸭”显得有些无精打采,这让陈丙安心中隐隐担忧。
第二天早上,陈丙安走进鸭棚,一眼就看见“好吃鸭”躺在角落里一动不动。陈丙安心里咯噔了一下,快步上前查看,确认“好吃鸭”已经死了。这时,他想起妻子的娘家人今天要来,原本打算卖鸭蛋换肉招待客人,现在鸭子却死了……
“哎,老婆,‘好吃鸭’昨晚……”陈丙安的声音低沉。
“怎么了?你说清楚点。”妻子停下手中的活,问道。
陈丙安不敢告诉妻子真相,怕自己因“看管不力”导致鸭子吞食“石头”而死的事情被责怪。但他脑筋转得快,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既然要招待妻家的亲戚,干脆就炖一锅老鸭汤,这样既能掩盖鸭子死因,又能显出他对妻家的热情款待,一举两得。
说干就干,陈丙安立刻动手宰杀了“好吃鸭”。妻子看到平时爱鸭如命的丈夫如此懂事,心里自然欢喜,根本没注意到鸭子其实是先死的。在清理鸭子的时候,陈丙安特意检查了一遍鸭肠,果然发现了那块透明的硬物。这块石头在阳光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让陈丙安眼前一亮。
“你在那磨蹭什么呢?赶紧把水烧开炖鸭汤!”妻子催促道,随手就要把那块石头扔掉。
“哦,这就来。”陈丙安嘴上应着,心里却舍不得丢掉这块“透明石头”。他想到自己曾读过一些有关农村人捡到宝物的新闻,尤其是山东姑娘魏振芳的故事,心想这会不会也是块钻石呢?
午饭后,陈丙安带着这块石头去了集市,想找几位“见多识广”的人帮忙看看。然而,这些所谓的“土专家”看到沾满鸭粪的石头,纷纷摇头表示不可能是钻石,还调侃陈丙安是想钱想疯了。
陈丙安回到家,虽然有些泄气,但他骨子里的那股倔劲儿让他不愿轻易放弃。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之际,他忽然想起生产队里的一份报纸上提到过北京博物馆的地址。或许,那里的专家能帮他鉴定这块石头。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陈丙安按照报纸上的地址,将石头装进信封,通过挂号信寄给了博物馆,请求专家鉴定。寄出后,他也没再多想,只是觉得尽了力,不管结果如何,也算完成了一桩心愿。
时间飞逝,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陈丙安没想到,某天他竟收到了来自北京专家的回信。信中专家们确认,那块陈丙安寄去的“石头”是一枚极为珍贵的净水钻,重达4.6克拉。
净水钻因其纯净透彻如水而得名,而带有天蓝色光晕的更是稀有中的极品。陈丙安手里的这枚,正是这种顶级的净水钻。
专家在说明了钻石的真伪及其价值后,指出根据相关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财产,需要由国家进行征缴。不过,为了表彰陈丙安的发现,决定给予他6000元的奖励金。
收到这笔汇款后,陈丙安夫妇激动得几夜未眠。这笔钱几乎让他们实现了成为“万元户”的梦想。而专家们的研究还发现,茨树垭村所在的沅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钻石蕴藏之地,这些钻石通常是随着地质运动,从深层岩石中被水流和砂石带到地表的。
但这些科学解释,陈丙安并不关心。他继续着自己的养鸭事业,并且扩大了规模,希望再有一只“好吃鸭”能给他带来好运。
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陈丙安才得知,他上交的那颗净水钻后来的市场估价竟然高达5亿元人民币,并成为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尽管如此,陈丙安也并未因此感到遗憾。对他来说,那次的意外收获已是天大的幸运。而对于那颗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钻石,陈丙安后来也偶尔会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相关的报道,每当这时,他都会心一笑,感叹命运的奇妙安排。日子就在这样平淡而又充实的生活中继续向前,而那段关于“好吃鸭”和那颗神奇石头的记忆,则成了陈丙安一家人口中流传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