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出的夜景不那么亮了,是一种“退步”吗

三易生活 2025-01-09 20:34:51

众所周知,对于如今的智能手机行业来说,“游戏”和“影像”是公认最能促进技术发展的两大产品卖点。如果是从产品价格这个维度来看,那么高端的“影像机型”往往又会比高端游戏手机更贵,也更能吸引厂商投入相关成本和技术。

不过到底什么样的手机拍照效果才是最好的呢?就好比有些人会认为,“保真”才能让手机的影像体验更接近真正的专业相机,但也有用户觉得,他们要的就是经过算法美化后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让没有相关专业技术大众用户,在手机上也能体会到拍照的乐趣。

说实在的,这样的争论或许永远也不会有真正的结论。但至少在“手机夜景拍照”这一细分场景的体验或者说技术方面,我们三易生活最近发现了一个值得说道的现象。

手机夜景模式:更亮的画面就一定更好吗

在开始今天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想先让大家看看下面这一组照片。

是的,我们刻意缩小了画幅比例、也隐去了机型和水印,目的就是想要大家用“直觉”来判断,在这一组的6张照片里,大家如果只看第一眼,会觉得哪一张拍出来的效果更好。

华硕Zenfone Zoom ISO2540 f2.7 0.33s

我们相信,许多朋友可能都会选择下方中间的这张,因为它看起来“最亮”。而在手机行业里,“能将漆黑一片的环境拍出东西,甚至拍得好像白天一样亮”,曾经一度是一些厂商特别喜欢宣传的产品卖点。

vivo Xplay 6s ISO400 f1.7 0.08s

荣耀Magic 7 Pro ISO640 f1.4 1/20s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告诉大家,这6张照片里最亮的一张来自于一款2015年的冷门机型,甚至就连“次亮”的右上角那张,也源自一台2016年底发布的老机型。而真正出自现款旗舰的照片,它的亮度观感却反而显得“平平无奇”,大家会不会觉得有些意外?

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这仅仅是个例。那么我们在增加测试机型的数量后,再换一个场景试试。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这两个夜景拍摄场景中,所有机型我们都开启了“夜景模式”。那么上面这一组8款机型的实拍样张,大家又觉得哪一些看起来效果更好呢?

HTC M8 哈曼版 ISO400 f2 1/17

vivo NEX S ISO133 f1.8 1/10s

很显然,如果单纯地去看画面的整体亮度,那么第一排中间的样张是最“亮”的,但它也很明显整体过曝了。相比之下,右上角的那台手机,似乎才同时实现了符合“现代机型”夜景的标准,即明亮、且高对比度的画面。

vivo X70 Pro ISO441 f1.75 1/25s

小米14 Ultra ISO1000 f1.63 0.03s

答案揭晓,实际上第二排最右侧的样张,才是这一组里最“现代”、同时也是最旗舰的机型拍摄。

有意思的是,从这两组样张里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对于最新的这些影像旗舰机型来说,它们似乎普遍都降低了夜景模式下的画面“亮度”,甚至在白平衡的策略上也不再那么激进。从结果来说,目前这些旗舰机型,夜景似乎变得不再那么“好看”了。

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并不是个技术问题

为了探究手机夜景技术发展的历史,我们三易生活也找来了更多机型,并在一个更加极端的低光环境进行了测试。

三星Galaxy K Zoom

荣耀6 Plus ISO4000 f2 0.08s

可以看到,在这个场景中,一些老手机甚至已经不太能拍出“可见”的画面。

Zenfone Zoom 夜景模式关

Zenfone Zoom 夜景模式开

vivo XPlay 6 夜景模式关

vivo XPlay 6夜景模式开

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同样很老的手机来说,在我们尝试开关“夜景模式”的时候可以明显看到,一旦开启“夜景模式”,手机就会极其剧烈的拉高画面亮度,拍摄出甚至超过当时肉眼观感的照片。用那个年代的流行语来说,就是所谓的“夜视仪”。

vivo X70 Pro ISO4682 f1.75 0.19s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拉近测试机型的“年代”,可以发现“夜视仪”的效果进一步加强,画面更亮、HDR的处理愈发激进,低光提亮和高光抑制都到了远远超过肉眼所看到的程度。

荣耀Magic 7 Pro ISO25600 f1.4 1/10s

小米14 Ultra ISO10000 f1.63 0.26s

换到最新的旗舰机型后,有趣的现象再一次出现。这些新机型拍出的夜景明显没那么“亮”了,对于高光部分的压制也不再激进,甚至还可以感受到它们有意保留了一点点光源过曝的效果。

说实在的,对于以上这些样张,如果要问到底怎样的照片才更接近当时我们的肉眼所见,那么答案可能会是vivo XPlay6没有打开夜景模式时拍的那张。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似乎可以说明,夜景照片“亮不亮”并不取决于手机的性能高低、也不是由算法的先进与否决定。换句话说,它更像是智能手机影像技术发展历史过程中,一个特定时期的审美、或者说营销倾向所导致的结果。

手机夜景效果的变迁,背后其实也是市场的改变

事实上,智能手机的影像设计历史,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营销策略”、而不是真正的技术进步路线紧密相关。

比如在最开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摄像头传感器体积都很小,那时候手机影像真正的瓶颈在于传感器面积。但厂商完全不会告诉消费者这一点,而是集中精力宣扬“唯像素论”,好像只要像素越高、拍出的照片就一定越清晰。

当然,现在大家都知道,在CMOS面积受限的前提下,像素越高的传感器感光能力就越差,所以“唯像素论”没能走很远、就不被消费者信任了。

于是,这时候厂商们又开始强调“算法”、AI。但很显然,相比于在白天单纯让画面更艳、色彩更丰富一点的做法,将原本智能手机较难“拍出东西”的弱光场景用算法去暴力提亮,以失真为代价“把黑夜拍成白天”,就成为了一种非常容易让人记住的营销方式。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旗舰手机又普遍放弃、或者至少是削弱了“夜视仪”风格的夜景成像算法,变得更接近肉眼所见的观感了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与其说是现在影像旗舰手机的底更大、镜头更好、算法更强,所以不再需要“盲目拉亮度”,不如说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类机型如今消费人群的变迁。

纵观最近这一两年的智能手机新品发布会大家就会发现,一方面顶级影像旗舰越来越多的强调影像能力的“生产力属性”,摆明了是要卖给预算更多、本就有器材升级需求的专业人士。另一方面,哪怕是那些中端机型里偏影像属性的机型,也会在发布会上强调各种相关的生活场景。

在我们看来,手机厂商在多年前大谈“夜景模式”时,他们或许本来就是希望以这种显眼(但完全不准确的)影像算法,去吸引不懂技术、但愿意尝鲜的“普通用户”。

但当时间来到最近这两年,当普通消费者的换机欲望肉眼可见的降低后,对于本就走“高价路线”的影像旗舰机型来说,它们的潜在受众自然也就不得不进行改变。而夜景模式、或者说手机夜景成像风格的变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便是反映了这样的市场现状。

0 阅读:18
三易生活

三易生活

专注IT,最快最专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