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交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从开始只靠书信交流的“笔友”,到隔着屏幕交流的“网友”,再到如今爆火的“搭子”,每一种方式的流行,都会衍生出一种新的文化。
“饭搭子”、“旅游搭子”、“运动搭子”、“学习搭子”、“追星搭子”......搭子的种类繁多,划分精准,已经深入年轻人生活之中。
那么到底什么是“搭子”?
“搭子”指在年轻人当中盛行的社交方式,浅于朋友,重于同事,主打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来自百度百科)
作为潮流运动的代表之一,滑雪运动自然也少不了“滑雪搭子”。
每到雪季,不论是新媒体平台上,还是各个社群里,寻找“滑雪搭子”就会成为热门关键词,不过除了结伴去滑雪之外,“滑雪搭子”的作用似乎更偏向于拼团。
拼车、拼住、拼雪票......
不仅“搭子”的类别多种多样,寻找搭子的渠道也是层出不穷。群组、朋友圈、社交媒体发布信息只能算是基操,网站发帖、超话等方式也很常见,甚至一些滑雪相关的小程序上,有专门寻找“搭子”的页面。
虽然找“搭子”在滑雪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小编还是忍不住想问一下:各位雪友们,你们找的滑雪搭子真的靠谱么?
对此,小编咨询了一位滑雪多年的同事,他将找“滑雪搭子”比喻为开盲盒,因为很多情况都是两个完全陌生的人组成临时“搭档”,一切都是未知。
就用时下最流行的MBTI来举例,假设一位小蝴蝶(infp)碰上钻哥/钻姐(istp),估计小蝴蝶要全程思考钻哥/钻姐的行为是不是不开心的表现,而钻哥/钻姐可能也会时常担忧自己的“冷漠”会引起小蝴蝶的误解。
通俗来讲,就是通过网络寻找“搭子”,极有可能遇见一位与自己性格完全不合的人,甚至可能三观都相差甚远,那么大概率会让本该愉快的旅程变为“折磨”。
不仅是搭伴滑雪,拼车、拼住也避免不了这些麻烦。
比如洁癖车主遇见不爱干净的“乘客”,拼房拼到睡觉不太“安静”的室友......
毕竟在网络这层面具下,身份都是自己给的,每个人都可以按照想象或需求来打造不同“人格”。因此,很多人在寻找搭子的时候,不仅要附上自己的详细信息,还要注明对“搭子”的要求,类似求职,堪比相亲,目的也只是为了找到更匹配的“搭子”。
即便如此,“避雷”、“避坑”等词语也依然在“滑雪搭子”的词条下高频出现,足以证明遇见不靠谱的“搭子”并非小概率事件。
写到这里,小编不禁产生了新的疑问:既然“滑雪搭子”这么不靠谱,为什么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呢?
理由大抵还是离不开“陪伴”和“性价比”这两大重要因素吧。
经常去滑雪的朋友们,可能会因为滑雪不断结识新的朋友,但却未必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加入,或者可能因为时间、距离等问题,没办法一起滑雪。
在这种情况下,又需要有人陪伴,找“搭子”就不失为一种“良方”,毕竟在雪场有人和自己互相鼓励和监督,或许更容易出活。
再来说说价格,虽然滑雪已经逐渐从开始的“贵族运动”转向大众化,但装备+雪票+交通+住宿+餐饮的总价,也并不亲民。
所以不是雪票买不起,而是“拼团”更有性价比,一次节省一点,累积起来就能在一个雪季里多滑几次,说到底滑雪都是一项长线任务,持久才是硬道理。
综上,找“搭子”滑雪这种行为本身并没什么问题,其中的核心还是在于“人”。找到一个完美的“滑雪搭子”会久久难忘甚至成为挚交,碰上一个糟心“滑雪搭子”也很可能留下心理阴影,甚至受到伤害。
对此小编只能提醒各位雪友们,找“滑雪搭子”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必要时可以拿出找对象的劲儿(恋爱脑除外)。同时也祝愿雪友们在这个雪季都能快乐滑雪,安全出活!
文末互动
方二维码欢迎评论区补充你投票的理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