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大家忙着回家。一部分人是为了能吃到那顿熟悉的年夜饭,和家里人聚一聚;另一部分人,可能只为了那份亲情。
每到春节,大家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往家赶。

其实,饭菜是不是特别好吃,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能和家人一起坐下来,聊聊近况,回忆点点滴滴。
王维当年在外面过年,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那种心情,估计每一个在外的游子都能体会吧。
不过,也有一些家庭,年年都说要团圆,年年都忙着筹划聚会,但总是失败。
有些家庭,不管怎么努力,也聚不齐。
你把心思全放在安排,想叫上兄弟姐妹一块吃顿饭,结果发现,每次都差那么一两个人,迟到的,没来的,甚至有的完全不想来。
你不禁想,怎么会这样?
难道我们这个家族,真要走向散伙的结局了吗?
家庭里总有那么一个不太好讲话的人说到家庭聚会,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种不好讲话的人。
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人带来的气氛,能让整个聚会变味。
如果家里有个特别挑剔或者不愿意与大家好好交流的人,那聚会的气氛就全没了。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次大年三十的聚会,父亲让我去喊伯父一家来吃饭。
结果,伯父说:“怎么没提前通知我,我还是不去了。”当时我就觉得,怎么会有人这么不合群,明明是家里最亲的长辈,居然连个团圆饭都不肯吃。
父亲摇了摇头,心里显然也有些不高兴。虽然后来他们来吃了,但却没想到,伯父的大儿子来了,而小儿子就独自在家吃剩菜。
你想想,这样一个家庭,聚在一起的气氛能好得了?这种人,不仅自己难以融入,还常常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种人,最讨厌的是总是斤斤计较。吃饭时挑三拣四,嫌这菜不好吃,那道菜做得不对味。
结果,大家本来是想过个开心年,和家人团圆,结果被一个人的挑剔气氛弄得乱七八糟。
更奇怪的是,明明他自己条件也不怎么样,吃饭挑三拣四,还常说“我才不吃这种东西”,可是他自己,工资也低,连月收入都吃不上几顿肉。
最让人气愤的是,聚会的时候他吃了别人家的饭,却要挑剔别人家的饭菜不够好。整个家庭氛围就被这种人搞得乌烟瘴气。
大家心情本来很好,想享受个团圆的喜庆,结果却被这样的人弄得闹心。大家都不愿意把这种负能量的人邀请到自己家里。
想想看,谁不想在节日时,和亲人欢聚,分享一份温暖,而不是让那些斤斤计较、不知道如何维系家庭和睦的人来搅局。
父母过世后的家庭裂变说到过年,家庭聚会,很多时候父母就是那个最重要的纽带。
父母还在时,大家会为了父母的缘故聚在一起,照顾老人,保持家族的团结。
可是,一旦父母不在了,家庭的“中心”就不复存在了。每个人开始变得独立,各自忙碌,年复一年,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随时聚在一起。
我小时候,总觉得过年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象征。
父母在的时候,家里人总是觉得无论多忙,都得回去。
可是当父母离开以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尽管大家曾经承诺过“以后要常常聚聚”,但真到了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忙,生活已经不是以前那种样子了。

举个例子,我的小舅舅一直帮忙管理外公外婆的存折和养老金。
外婆去世后,他说钱差不多都花光了。可他没想到的事情是,这个“花光了”的说法,给了大家一个深深的疑问:那么多钱,究竟花到哪里去了?有人说外婆生前偏心,把钱给了大孙子读书。
听了这个话,大家都心里不舒服。事情就是这么慢慢地发酵,兄弟姐妹之间的信任开始动摇。
大家开始逐渐变得冷淡,聚会次数越来越少,关系也越来越生疏。
父母一去,家庭成员的心态就变了。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有人埋怨父母的偏心,有人心里不满自己被忽视。每次家庭聚会,大家的心态就不再单纯。
有时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那种“我得到了比别人少”的心态,渐渐地让人心生嫌隙。
过年,按理说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可有的人,反倒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情变成了“每逢佳节,记得算账”。
子女接管家庭事务后,父母的安排变得无关紧要不知不觉间,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步入了中年。
作为70后,正是该承担照顾父母责任的时候了。
很多人因为工作原因,已经很少回到老家。
父母的年岁越来越大,过年的安排也越来越需要子女来做决定。
如果你是已经定居外地的人,很多时候,父母的春节也就在外地过。
大家好像都在不经意间,慢慢从一个大家庭变成了各自独立的小家庭。
有的人为了孝顺,把父母从老家接到外地住。
你想,父母从自己的家乡到外地定居,一切都变了。
年过年,他们和老家的亲戚朋友,甚至已经没有太多的联系。
更多的,依赖的是电话和视频。过去的一些习惯,也在悄悄消失。
最难的,是那种儿女不愿意让父母和大家族的人再聚会。
有的儿子、儿媳,觉得长辈聚在一起有很多麻烦,大家势利眼,没什么真心。
甚至认为,父母这一辈的人,互相之间关系并不好。
于是,在过年时,他们宁愿把父母的时间分配给自己的小家庭,而不愿意让他们再去和那些曾经有过争执的人见面。

兄弟姐妹相聚越来越少,有时甚至完全不聚。
你会突然发现,许多人已经不再出现在你身边。
过年时,电话打过去,短信发过去,大家都是应付了事。
再后来,得知有的亲戚突然不再出现,或者永远消失在了你的生活里。这时,所有的遗憾都像潮水般涌来。
其实,当你知道某些人已经永远离开了,所有曾经的不快和不满都会消失。
曾经那些被我们觉得不重要的小事,到了最后,什么都不重要了。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道路上走,和亲戚、朋友的关系,也会随着时间慢慢变化。
人到老年,渐渐发现,自己想要的,和曾经设想的其实不一样。
很多人年年说着要团聚,但生活中的摩擦和现实中的种种压力,常常让这种“团圆”变得遥不可及。
到最后,我们也许只能在回忆里,找回那些曾经温暖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