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可能正在遭受这种新型体罚

篮球像诗歌 2023-01-09 04:20:12

严师才能出高徒,古时候,教师的教育方式多数都是体罚,这也是古人允许的。

《学记》中记载的“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朴作教刑”等故事就是说的教师的惩戒权。宋代苏东坡也曾说过“惟教之不改,而后诛之”,这里的“诛”指的就是惩戒。那时教师惩戒学生的主要工具是“戒尺”,上了年纪的人对于打手板可能并不陌生。

明代的中央官学特地设立了一个惩戒学生过错行为的场所“绳愆厅”。国子监的监规规定:学生“各宜遵承师训,循规蹈矩,凡出入起居,升堂会馔,毋得有犯学规,违者痛治;敢有毁辱师长,及生事搞讦者,即系干名犯义,有伤风化,定将犯人杖一百,发云南充军。”这惩罚还是很厉害的。

宋代太学还制定了“五等罚”的惩戒条例,按学生过错行为的不同,将对学生实施的惩戒分为五等: “凡太学生违反太学规矩,轻者, “关暇”数月,不许出入;稍重者,则前廊关暇;重者,调换斋舍;又重者,进入“自讼斋”,自宿自处;最重者,扑打后开除出学,不齿于士类。”宋代的《京兆府小学规》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小学行为规则,对学生的违规也制定了明确的惩戒细则:“学生犯过, “量事大小行罚”。15岁以下,实行“扑挞之法”;15岁以上,“罚钱充学内公用”。

到了现在,体罚的现象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有部分教师的确存在过度体罚现象。

该教师嘴里叼着烟,手拿痒痒挠,对学生进行体罚。下手力度一次比一次重,边打边数,学生不断发出哀求声,画面触目惊心。

更是有很多新闻爆出“教师扇学生耳光导致学生失聪”“教师让学生脱裤子跑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部分教师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潜在影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并成了所谓的“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在学校内部,教师则获得了父母所“授予”的权力:“师徒如父子”。部分教师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后,就应该服从管教,老师讲的知识就必须接受,老师说的话就必须遵从,如果没有遵从就得受到相应的惩罚,不过他们没有掌握惩罚那个度,往往意气用事,掌握不好惩戒与体罚的边界,难以控制自身情绪,最终好的出发点却演变成了严重的体罚。

部分教师素质差,教育手段贫乏。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工作有热情,事业心强,想把孩子教好,但由于经验不足,缺少办法,见学生违纪,情绪便急躁,因而体罚学生。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对不争气的学生,教师便使用强制措施体罚学生,让学生因为畏惧而努力学习进而取得好成绩。

不过这样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

体罚会对学生造成生理伤害。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伤害一旦产生,便容易给学生造成终生的影响。教育者为社会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废人!

其次,体罚压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畏于教师的体罚,只得囿于教师规定的框框之中,聪明才智不敢发挥,自甘于平庸听话,我们的教育便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一首“挨打歌”说得好:“首次挨打战兢兢,两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到,不疼不痒不吭声”。过度体罚的结果,只能使孩子消极适应环境,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现在随着学生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家长维权手段的多样化,教师的过度体罚现象其实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并且部分反而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弱势群体,面对顽劣学生,竟然不敢惩戒学生,生怕惹火烧身,饭碗不保。

于是最近出现了一种新的体罚方式:罚抄。

学生被罚抄写,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种是这个学生是因为知识点不会,或者是经常写错字,老师会罚学生抄写几遍,多抄写几次,可能就会弄明白了。第二种是因为学生不听从老师的管教,怎么说都不听,罚他们抄写,会让他们长点记性。

这种不打不骂的方式,备受老师的推崇。

但这仍然有很多家长反对。理由是耽误学生的时间,影响学习,还有的家长认为会累到学生的手。

当学生在学校不听话时,更多的教师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逐渐成了躺平的佛系教师,上班就来、下班就走,爱听就教,不听就随他去。

你认同这种教学方法吗?

0 阅读:9

篮球像诗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