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奕宏:三考中戏,读书4年不回家,年初四在宿舍为陶虹做手抓饭

南红故事 2023-12-27 18:23:50

许多人曾这样评价他:不拍戏的时候,他永远都是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可当进入角色后,他立即变得精神焕发,眼神像鹰眼一样锐利。

他低调的不像话,除了演戏之外,网络上很少看到关于他生活的消息。但谁都不能否认,他是一流的演员,他的演技和魅力让无数观众拍手称赞。

导演喜欢他,同行敬佩他。在他还是一名小演员的时候,张译就已经认定他,未来有一天会成为真正的影帝。

他就是段奕宏!

新德里国际电影节影帝,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帝,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

可在很多年前,他还只是个操着北疆口音的小黑娃。

1.

1973年,新疆伊宁。段氏夫妇生下第三个孩子。因北方人多半好勇好武,所以“龙”字在有一段时间几乎成了北方男人最喜欢取的名。段氏夫妇也不例外,当第三个孩子出生后,段父就给他取了个叫段龙的名字,后来改为段奕宏。

段龙这个名字陪伴了段奕宏很长时间,而他的性格也正如这个名字一样,很烈很调皮,因此也挨了父亲不少揍。

有一次,段奕宏伙同玩伴去偷别人家种的苹果,没想到被地主发现,并找到了家里。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后,又羞愧又气愤,随手拿起沙柳条就开始往段奕宏身上招呼。一通乱抽之后,段奕宏的额头被抽开了一道口子,留下了一道伤疤。

这个教训让段奕宏长了不少记性,但对他那天生就爱折腾的性格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他的心依然像家乡的疆土那样辽阔,他的性格依然像胡杨那么坚韧。

而也正因为如此,他后来才会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这条路就是在段奕宏高中的时候出现的。

当时的段奕宏正在读高一,恰好学校举办了一场文艺比赛,活泼好动的段奕宏被选中参演小品《知识就是力量》中的一个小商贩。这个小品表演完后,被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的一位教授偶然看到。该教授看完小品后,对段奕宏的表演赞不绝口,并专门联系了话剧团的团长,想让他给段奕宏带句话,这句话就是:“你应该去考艺术学院表演系。”

一位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专门托人带来这样一句话,这里面包含的鼓励和肯定让段奕宏无比的激动。同时,他心底也萌生了去考艺术学院的想法。

可是,想和做之间,有道巨大的沟壑。要想跨过这道沟壑,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坚持和努力。而段奕宏在想了三天三夜之后,终于决定还是拼一把,绝不让自己后悔。

于是,段奕宏先将去北京考艺术学院的想法跟家里人说了一下,但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是普通的工人,多年的经验让他深知生活的不易,他并不想儿子段奕宏去走一条冤枉路,他希望等段奕宏读完高中后,就去当一名伐木工,这样至少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

父亲的想法很切合实际,也很有道理。但此时的段奕宏却听不进去,他的心已经飞到了北京,飞到了艺术学院。

于是,在高二的时候,段奕宏瞒着家里人,偷偷坐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当段奕宏出了北京站,站在中央戏剧学院的门口时,他的心中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原来他离梦想居然这么近。

可让段奕宏没想到的是,最近的距离原来也就是最远的距离。

当段奕宏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后,他幻想着自己被考官各种称赞,各种抢夺的时候,考试成绩出来了,所有科目加起来,总分竟然还不到20分。这个成绩让段奕宏心凉了半截,但也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于是,在第二年,段奕宏又卷土重来,再次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这次的成绩要好过第一次,但还是没能达到录取的标准。左思右想,找出了问题之后,段奕宏决定先报考一个表演培训班。同时利用假期期间,去水果加工厂洗苹果,从早上8点到晚上5点,日复一日,就这样干了一个月。

在培训班经过了一番培训之后,段奕宏在第三年又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2.

1994年,在经历了两次落选之后,段奕宏以西北片区考生总分第一的高成绩,成功进入了中戏表演系。

段奕宏终于实现了梦想,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人生中最难熬的时光也正式开始。而这还是逃不过一个“钱”字。

当时段奕宏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二百块,其他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几乎都是五百起步。每当同学们要举行一个什么活动时,段奕宏都躲在角落不敢出声,因为他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去花销。可是,他也是年轻人,看着同班同学结伴出行,买这买那的时候,他也会羡慕。但羡慕过后,剩下的就满是自卑。

尤其是到了冬天的时候,同学们几乎都是人手一件光鲜亮丽的羽绒服,而唯独段奕宏则穿着一件老掉牙的军大衣。这让段奕宏在学校成了焦点,每次出行时,总会引来诸多异样的眼光。

在中戏读学的4年里,段奕宏从来没有回过家,就是为了节省车费。但人在异乡,总是会感到孤独,尤其是到了年关的时候,这种孤独比以往更加难受。

但幸运的是,当时段奕宏的同班同学陶虹,看到段奕宏连过年都不回家时,便泛起了同情心,主动邀请段奕宏去她家吃年夜饭。对此,段奕宏感激不已,同时也一直想着回报一下陶虹。于是,便在大年初四,段奕宏在宿舍用电饭锅做了一顿手抓饭,给陶虹送了去。

两人也从这时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生活条件带来的窘迫,让段奕宏在自卑的同时越发渴望做出成绩。所以在中戏学习的四年里,段奕宏对表演如痴如醉,并钻研出了一套琢磨角色和表演的方法。

记得孙红雷曾说过这样一件事:他在1995年考进中戏表演系后,去各班闲逛的路途中看到 了一个人。当时那个人正趴在草地上聚精会神的种草,整个人头发凌乱,衣服破旧,完全不像是一个学生。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个人是为了演好一个拓荒战士,所以才这样。这一幕让他印象深刻,也让他明白了什么是表演。后来,他才得知,原来这个人名字叫段奕宏。

3.

1998年,段奕宏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完成了四年的学业,以极优异的成绩毕了业。但又让段奕宏没想到的是,在分配留京名额的时候,他又落选了。

不能留在北京,这就意味着段奕宏所学的表演就可能没有用武之地了。这个结果让段奕宏无法接受,于是他拿上自己的成绩单,带着一口怨气跑去文化部理论。在经过了一番审查和争论后,文化部又重新分配了段奕宏一个留京名额,并让他进入了实验话剧院。

在进入话剧院的同年,段奕宏也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主演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电视剧《母亲》,打开了自己的演员之路。

而在2002年的时候,段奕宏又主演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二弟》,并一举拿下了新德里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从这时起,段奕宏的演员生涯就开始步入上坡了。尤其到了2006年,段奕宏出演了《士兵突击》中的“袁朗”一角后,他的演员生涯就开始突飞猛进。2008年,更是凭借《我的团长我的团》成为了内地一线大腕。

这就是段奕宏。

如果他当年没有那么勇敢,没有那么坚持,估计现在的影视圈中不会有段奕宏这个名字,他可能会出现在北疆的某块林场上,以段龙的称谓当着一个伐木工。

而这两个不同的命运,都取决于段奕宏当年的那个选择!

0 阅读:43

南红故事

简介:所有文章中的故事非作者本人经历,作者只是代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