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年产轧钢480万吨!增强了太原十里钢城经济实力,无疑为壮大山西实体经济添翼,夯实了太原市GDP再上一层楼。
2025年开启新的一年,宝武太钢集团在太原市尖草坪区开工1780毫米新热连轧工程,从上海远道而来的二十冶,以7.39亿元中标总承包该项目,相比招标书近10亿元的建筑安装投资额,一下子节省了27%,工期将近两年。
而为建设第一代热连轧立下汗马功勋的十三冶,也就是现在的中冶天工,与家门口大工程失之交臂,未能续写前辈辉煌十足可惜。
上世纪50年代,十三冶从东北黑龙江齐齐哈尔富拉尔基,挥师南下建设太钢厂区,在黄土高原上撑起太原十里钢城一片天,上万人的冶建大军落户太原;上世纪90年代,从日本引进二手设备,继续发扬四海为家的奉献精神,建起了太钢第一条1549毫米热连轧生产线。
几十年来,十三冶与太钢分分合合唇齿相依,成了驰骋钢铁冶金行业的兄弟,连加工设备厂房都是相互交错,在太钢北侧大同路一线,分布着十三冶的汽运、吊装、钢结构焊接、电气安装、材料设备采购等公司,与太钢分离出来的山西钢建公司一道,是保障太钢生产设备检修的主力军。
1780毫米新热连轧线竣工投产后,原有的第一代1549毫米热连轧线,在服役整整30年后将停产拆除,轧钢年产能将提升至480万吨。其设备由富拉尔基的中国一重制造,如果工程仍由诞生于富拉尔基的十三冶施工,将在太原十里钢城再度演绎珠联璧合。
在激烈的投标中,来自上海的二十冶过关斩将,战胜其他竞争单位,拿下建筑安装总承包,让雄力实厚的其他大型冶建企业,包括一冶、三冶、五冶、十九冶、宝冶刮目相看。
提起曾经依托太钢而辉煌的十三冶,十多年前将总部从太原搬迁到天津后,改名为中冶天工集团,与天津二十冶合并,但在太原依然有若干建筑安装公司,降格为区域性公司,并以存续公司名义保留十三冶的单位建制,管理留在太原的大片宿舍区、厂区,比外地企业占有天时地利的优势。
宝武太钢上马新热连轧生产线,令国内各大冶金建设企业垂涎三尺,二十冶中标让其他竞争对手遗憾出局,中冶天工看着家门口工程被别人拿走,与太钢结下几十年友谊合作感情,拱手让给他人内心不是滋味儿。
但真实情况并没有这么悲凉,二十冶总部扎根在上海,曾经在河北钢厂建设中孕育长大,在参加上海宝钢建设后羽翼丰满,前些年整合了十三冶在上海拥有近万人的分公司,队伍中也流淌着十三冶人的血液。
殊不知,在二十冶竞标太钢新热连轧工程成功的背后,也有上海十三冶人的默默付出和功劳,毕竟他们曾经是十三冶的一部分,凭借着与太钢并肩作战的深厚友谊,早些年也参与到太钢建设中,仅仅是换了工服变了番号,骨子里蕴含着十三冶人带来东北人特有的精气神。
对比上海十三冶与太原十三冶,在竞标工程的残酷现实面前,昔日是战友手足,今日是竞争对手。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太原十里钢城的奉献者,为壮大山西经济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