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天,阿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睿昊谈科技 2025-01-02 20:20:50

2025年开年,辞旧迎新之际,阿里与大润发“分手”了。

1月1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子公司及New Retail与德弘资本达成交易,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约合123亿元人民币)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大润发的母公司)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

公告显示,出售事项完成后,阿里巴巴将不再持有高鑫零售任何股权,估计出售事项所产生的股东应占损失约为131.77亿人民币。

犹记得在半个月前,阿里才甩卖了银泰,当时业内就有声音猜测阿里此前为了进军新零售领域所投资入股的盒马鲜生、高鑫零售、苏宁易购等,也可能是阿里要逐渐退出的非核心业务。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天来得竟然如此之快!

显然,这是阿里为了有序退出非核心资产,战略聚焦电商、云+AI这两大核心业务落下的重要一步棋。

阿里与高鑫零售的“前世今生”

不得不说,此前,高鑫零售也承载了阿里新零售的野心。

早在2011年,大润发与欧尚集团进行战略合并,组建“高鑫零售”在香港上市,上市公司拥有超过300家门店,市场占有率一举超越沃尔玛,正式成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化超市集团。

巅峰时期,高鑫零售市值一度超过千亿港元,潜力无限,可谓是阿里理想的合作伙伴。

到了2016年,雷军、刘强东、马云这三位互联网大佬都先后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新零售,使这一概念迅速风靡电商圈和传统零售圈。

彼时在他们看来,零售行业的未来趋势是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才是新的商业形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阿里旗下的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斥资224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 36.16%的股份。

2020年,阿里再次出资280亿港元增持高鑫零售股份。增持后,阿里共持有高鑫零售约72% 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高鑫零售至此也成为阿里系。

向着新零售不断迈进,后者也积极开启了数字化转型。

从数字化改造门店,投入超亿元资金用于智能收银、电子价签等设备安装,到共享会员数据,实现会员互通后线上线下累计新增会员超千万,再到优化物流配送链路,将配送时效提升30%,试图为消费者打造无缝衔接的购物体验,一度成为行业标杆案例被反复研究。一切似乎都向好。

但好景不长,从2022财年首度出现亏损起,高鑫零售就开始遭遇到严重的财务挑战。

随着时代的更迭,传统连锁商超的衰退已然是一种大趋势,就算高鑫零售不断拓展线上业务,调整经营策略,例如加码“中润发”(大润发Super)及“M会员店”,但始终难以自救。

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最新一份财报中,高鑫零售在2024财年中期终于实现扭亏为盈,但也改变不了再度易主的命运。

而它的买家——德弘资本,或许能给他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公开资料显示,接盘高鑫零售的德弘资本是一家国际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德弘资本的核心团队曾领导了KKR及摩根士丹利在亚洲的私募股权投资业务。

过去30年间,德弘资本专注消费赛道,投资了中国平安、蒙牛乳业、海尔、认养一头牛、南孚电池、百丽国际等一系列知名品牌。

可见,阿里此次的“放手”,无论是对它自己还是高鑫零售,或许都是最好的选择。

阿里逐步推出非核心业务!

事实上,高鑫零售并不是第一家被阿里“清仓大甩卖”的企业。

就在半个月前,阿里巴巴发布公告称,阿里与另一名少数股东同意将银泰100%的股权向由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成员组成的购买方财团出售。

公告显示,阿里目前持有银泰约99%的股权。阿里就银泰出售的所得款项总额约为74亿元(10亿美元),预计因出售银泰而录得的亏损约为人民币93亿元(13亿美元)。

将目光再往前看,11月,阿里对上海丽人丽妆化妆品有限公司也进行了减持。

截止至目前,阿里减持或清仓了商汤科技、快狗打车、小鹏汽车、哔哩哔哩、网易云音乐、宝尊电商等非核心产业股份。并把阿里网络持有的分众传媒、千方科技、居然之家等多家公司股份转入杭州灏月。

有数据显示,今年截止 9 月 30日的六个月里,阿里靠退出投资拿到了 65.09 亿元。

无疑,对于非核心业务,阿里正在通过多种资本化方式,尽快实现资产价值。

其实,对于阿里这一系列动作,业界并不意外。

早在2024年2月的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就曾明确指出,“阿里巴巴现在仍有一些传统实体零售的相关业务,它们不是阿里核心聚焦的业务,阿里也在积极探索退出方式,但可能需要时间。”

到了今年10月,就有消息称高鑫零售收到了一份来自潜在投资者的收购要约接触函。同时,阿里还在与若干其他人士展开相关的讨论。

直至现在,尘埃终于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阿里此前大力投资新零售的动作,还是现在的“自砍一刀”,都不失为顺应时势的审慎之举。

毕竟在当年,电商行业迫切需要开拓新鲜、便宜的流量入口,而与零售商业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则不失为一种尝试。

而现在,主要业务颓势难挡,非核心业务却也无太多助力,因此及时止损,也十分合理。

阿里聚焦主业!

显而易见的是,阿里过去一年的变化确实令人应接不暇,但几乎都指向了一个方向——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主业,尤其是电商业务。

去年9月,阿里CEO吴泳铭发布全员信,明确了“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重心,表示其内核是对集团业务优先级进行重新梳理,明确核心业务并坚定投资。

紧接着,阿里就进行了包括淘天增加用户体验投入、云业务加大投入AI基础设施、其他业务提效减亏等在内一系列的重大调整。

比如今年7月底,淘宝上线店铺体验分体系,对4.8分以上优质服务商家平台不主动介入仅退款,这也被视为带领电商行业摆脱恶性价格竞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店铺体验分上线2个月后,淘宝对异常仅退款订单日均拦截规模达40万单,不合理“仅退款”数量锐减,商家申诉7天完结率超过95%。

还有今年9月,淘宝推出“退货宝”,联合物流公司与保险公司降低商家退货成本。

一个月内,有近100万商家订购该服务。按照十月第一周的数据,商家退货运费成本整体下降了23%。

此外,今年来淘宝还推出全站推广这一革新性工具,全面整合淘宝天猫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及1688、闲鱼等电商业务,形成覆盖国内外全产业链的业务集群等等。

毫无疑问,墨守陈规、一成不变,从来不是中国互联网的基因。毕竟变化才是企业,尤其是电商企业保持活力、持续进化的秘诀。

可以预见的是,取舍清晰、战略聚焦之外,阿里也将变得更加务实。

1 阅读:714
睿昊谈科技

睿昊谈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