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知名战略学家马凯硕指出,美国对华竞争应当谨慎从事,其设计的各种遏制中国的机制都不会取得成功。美国不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关系是不明智的。
马凯硕去年8月出版新书--《生活在亚洲世纪:非外交回忆录》,从一个新加坡的印度裔移民孩子成长的角度,追溯新加坡从贫穷殖民地转变为亚洲强国的历程,反映了他作为资深外交官和政治家的地缘战略思维。
在华府智库昆西研究所12日在线举办的新书研讨会上,马凯硕阐述了他对于美国、欧洲和亚洲外交策略的看法,希望西方外交官能够从亚洲人务实精神与和平文化中学习处世之道。
对于美国应当如何与中国打交道,马凯硕表示,美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应该谨慎行事。美国严重低估了中国,因为它赢得了冷战,许多美国外交官以为,苏联崩溃,中国也会崩溃。美国对待中国的假设中存在许多根本性的错误。
马凯硕指出,美国人担心中国核能力像前苏联那么强大,但美国不与中国建立牢固、稳定的关系是不明智的。因为只有稳固的关系,才能消除中国快速增加核武器的动因。不幸的是,或许只有到美国人真的面临严重挑战时,才会就与中国建立稳定关系进行真正的讨论。
马凯硕说,环顾拜登政府四年的对华遏制政策,“澳库斯”等各种机制的设计,无论如何都无法成功地遏制中国。这也是他在这本新书中涉及中国的部分想告诉美国的想法。
在这场在线对话中,马凯硕重点提及美国和欧洲在冷战结束后,因为历史偏见和文化傲慢,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出现的战略偏差。
主张21世纪是“亚洲世纪”的马凯硕指出,冷战之后,以“历史终结论”为代表,美国人的傲慢和自满令人震惊。他们以为全世界都得向美国靠拢,都要变成“自由民主”的社会,而美国不需要做任何改变和调整。这使得美国人的思维陷入睡眠状态。恰在此时,中国和印度苏醒,西方过去200年统治世界历史的反常现象也就自然而然地结束了。
马凯硕表示,冷战结束后,美国不再有像基辛格那样能够着眼全局的战略思想家,这是如今的美国在世界地缘政治上相对失势的原因之一。他说,作为美国的朋友,他在这本书中要告诉美国人的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并不反美,他们只不过想自己做决定,而不是被迫采取某种立场。你总喜欢告诉一个历史悠久的社会,你的治理方式更好,别人应当怎么做。这是一种傲慢的、草率的思维习惯。
同样,马凯硕对欧盟在地缘政治上的无能感到震惊。他认为,聪明老道懂历史的欧洲人应当懂得与俄罗斯共处,但他们似乎被“历史终结论”所诱惑,觉得俄罗斯必须成为西欧的克隆,跟他们一样行事。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