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对付大肠息肉,老中医有3个思路4个名方

苹果谈健康 2025-02-16 06:44:35

大家好,我是中医路医生。

大肠息肉这个病,如果不予理会,它们有可能发展成肿瘤,甚至癌变。

中医将息肉归类为“阴实证”,并根据息肉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而大肠息肉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也就是食瘀便秘型、血瘀型和痈脓型。

1. 食瘀便秘型息肉:这种类型的息肉通常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关,表现为胃肠内积存未消化食物,患者有口臭,舌苔厚重,大便不畅,腹部胀气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张仲景的“三承气汤”。

因为食瘀便秘型息肉的核心问题是大便不通,中医通过“泻法”来清理大肠内的积存物,相当于为大肠进行一次大扫除,清除息肉。

2. 血瘀型息肉:这种类型的息肉是由于大肠内气血运行不畅,形成颜色偏暗的息肉,大便颜色也可能偏黑。治疗这种息肉,应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可以考虑使用“桃核承气汤”来排出肠道内的瘀血,从而消除息肉。

3. 痈[yōng]脓型息肉:这种类型的息肉表现为大肠粘膜上出现“痈脓”,粘膜受损,伴有炎症反应,可能伴有腹痛,通常由辛辣食物引发疼痛。对于痈脓型息肉,我们可以参考两个方剂:热证可用“大黄牡丹汤”,寒证可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具体用药可在中医师辨证下进行。

那么在中医治疗大肠息肉的过程中,核心思想就是排毒排瘀。只有清除大肠内的垃圾和毒素,保持肠道健康,才能真正治愈大肠息肉,避免息肉复发。

最后建议肠息肉患者多吃天然新鲜蔬菜,减少肉类摄入,尤其是避免激素催熟的肉品。同时,合理运动能增强身体代谢,缩短食物残渣在肠道的停留时间。此外,定期揉腹,对改善大便不通畅、不规律,以及减小腹部硬度都有显著效果。坚持这些健康习惯,将有助于保持肠道清洁,避免息肉生成。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大家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1 阅读:24
苹果谈健康

苹果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