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第77期
而身在京城的袁隗、袁基也不是善茬,董卓深知这一点。当初宦官杀死何进,下旨任命樊陵为司隶校尉、许相为河南尹,就是袁隗和袁绍矫诏,将这两个骗到宫中杀害的。如果趁自己不小心,袁隗是有能力再给自己来一下的。
粗猛有谋的董卓知道,到现在和袁绍、袁术再没有握手谈和的可能了。既然不可能,那正好一解我董卓心头你们袁家人留给我所有的憋屈气。于是董卓将袁家留在京城的所有人,一下子全杀了。

图1、太尉袁隗与董卓
再看一看下董卓杀袁家一族的时间点——公元190年农历三月十八。董卓之前毒死了何太后、毒死了汉少帝,又把东汉经营一百七八十年的都城东汉一把火都烧了之后,才对袁隗、袁基一家动手。从做这些事的顺序看,就可以看到杀汝南袁家一族,在董卓心头是犯了多大的难。废立皇帝、迁都在董卓心头都只是一想就定了的事,可准备杀袁家一族,却让董卓一推再推,一直到皇帝都被他弄到长安之后,他才下定决心与袁家彻底撕破脸。
而那边带头闹事的袁绍、袁术两兄弟,不会到现在才想到董卓会来这么一手吧?或许,他们兄弟俩真是到现在才想到董卓会灭他们袁家的族,如果他们俩真这么想的,之前的推论,可能性就要再提高不少百分点。真有可能,他们到这一会,才真正意识到,董卓这家伙是会来这么一手的,是会灭我袁家族的。

图2、袁绍
对于董卓杀害汝南袁氏一族,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袁绍、袁术的反应。他们的反应可以想见,也可以预测,但对形势的影响不大。毕竟,形势已然如此。客观的看,不是董卓要杀你袁氏一族,而是你们袁家兄弟逼着董卓去灭你们袁家的族。
《资治通鉴》里在讲了董卓杀死袁隗、袁基一家之后,接着就回顾了一件和袁家兄弟反应完全没关的事——荆州刺史王睿被杀。不过这件事在历史上的重要性,确实要远远大于袁家兄弟袁绍、袁术的反应。就这么一件事,引出了东汉诸侯割据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孙坚、刘表。
这件事与刺史的被杀有关,东汉刺史的被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之前因为凉州刺史耿鄙、并州刺史张懿接连被杀,加上东汉一锅粥的局面,汉灵帝听取了宗室刘焉的建议设立了州牧。但当时只任命了三个州牧,之后又有任命比如董卓任命韩馥为冀州牧。但直到190年,被任命的州牧还屈指可数,十三州里大部分还是刺史。被杀的这个刺史王睿,是三国时期最出彩的、那个有借无还的荆州的刺史——荆州刺史。

图7、东汉十三州简图
在介绍这事之前,我们有必要和大家再说一个历史上很出名的地理概念——东汉十三州,以便大家很好的了解和定位东汉时期那个荆州。荆州在今天只是湖北的一个地级市,面积不会比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大多少,顶多占一个省面积的十分之一。可在东汉荆州可不单单指现在的荆州市,那时候的荆州覆盖了河南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大部、湖南大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广东东北部。如果单论面积,分现在的荆州可能百个都不止。
荆州怎么会这么大呢?这和当时人口集中在黄河流域有关。所谓的东汉十三州,是指东汉的十三个刺史监察区。十三州中的大部分都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司隶、豫州、徐州、兖州、冀州、青州,一共6个。北边的幽州、并州、凉州,一共3个。这样只占东汉国土面积三分之一不到的区域,却已占了十三州的大多数名额。
整个淮河秦岭以南,面积占东汉全部面积三个之二还要多的地方,加起来一共就4个州——4个刺史部,分别是益州、荆州、扬州、交州。因此这几个州面积都特别大,交州因为地处最南端,有些特殊,只占了广西、广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剩下益州、荆州、扬州,从地图上看,由西向东,这三个州每个州的面积要超过今天三四个省的面积。
之后,大家一定要记住,如果我们提起荆州、扬州或益州,不是指今天那个小的城市,而是几个省面积大小的区域。就像这个被杀的荆州刺史王睿,他管理的区域面积相当于现在三四个省。这个荆州刺史王睿为什么会被杀?他被谁杀的呢?
《十八路诸侯》,名字取自于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不过我们要介绍的十八路诸侯,不是以袁绍为首讨伐董卓军团里带头的十八个人,而是因为刘焉设立州牧这个建议被汉灵帝采纳后,后来割据一方、那些货正价实的诸侯,当然围绕这些货正价实的“十八路诸侯“有着异常精彩纷呈、远远比演义更精彩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跳出传统儒家伦理,依照真实史料,结合最新历史研究成果,去重新解读我们最熟悉的三国历史。《十八路诸侯》以现代人的历史视角,从真实人性出发,以真实的情感,去看一看历史转折点上,那些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们是如何在历史浪潮里翻滚、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