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尉氏县法院执结了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通过执行干警的释法明理,被执行人不仅主动支付了孩子的抚养费,更为自己的行为忏悔,并表示以后要承担其母亲的责任。
许某与刘某诉讼离婚,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协议,自愿解除婚姻关系,婚生子由父亲许某抚养,母亲刘某按月支付抚养费。但刘某仅支付五个月的抚养费后便不再支付。许某催要无果,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执行干警立即向被执行人刘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刘某收到法律文书未做出任何回应。执行干警对刘某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刘某有工作且收入稳定。执行干警意识到本次执行如果简单地扣划刘某的工资,案件立刻就能执行完毕,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孩子后续的抚养费刘某仍不一定会主动支付。

更重要的是,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刘某被动的履行义务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不被爱的心理问题。执行干警约谈了被执行人刘某,耐心地向其释法明理。从感情上讲,拒不支付抚养费会让孩子感到缺乏母爱,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刘某去探视孩子时也容易被阻拦, 不利于母子感情的培养。从法律上讲,离婚并不意味着可以推脱监护责任,拒不支付抚养费属于违法行为,法院有权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在亲情的感化和司法的权威面前,刘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立即支付了拖欠的抚养费,并表示以后要主动按时支付,为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婚姻关系的破裂而终止,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义务主动支付抚养费,更有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尉氏县法院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能动司法,情法并举,积极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法定义务,有效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