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支队长,建国后被授少将,1972年病逝

雅可谈过去 2025-04-15 03:20:55

1955年金秋的授衔仪式上,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接过少将军衔命令状,他的军装上凝结着赣南苏区的硝烟,浸染着平型关的血色,承载着莱芜战役的荣光。刘涌少将,这位从江西兴国走出的红军战士,用半生戎马在共和国的丰碑上刻下独特的印记。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位开国将领,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军事指挥员的成长轨迹,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革命军事史,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开国少将刘涌的故事。

刘涌生于1914年,是一名来自江西省兴国县贫穷人家的子弟,父母很早就去世了,刘涌从小就被过继给了别人,刘涌只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不知道是哪一天出生的,因此他从来没有过过生日。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可就在获得重大成果之际,蒋介石在上海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面对白色恐怖政策,共产党人没有畏惧,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江西成为红色革命的中心地带,这里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即中央革命根据地。

刘涌的家乡正是江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红军到来后,打土豪、分田地,农民不再为粮食而发愁,刘涌认识到,穷人只有站起来自己解放自己,才能过上好日子,于是在1930年毅然报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刘涌刚参军不久,就遭遇一次生命危险,当时刘涌跟随部队翻越武夷山,进入福建省西部作战,遇上了福建地主武装“大刀会”,年小的刘涌在转移的过程中不幸被捕,其实,“大刀会”中的成员也是穷苦的老百姓,在土豪的强迫下来打仗的。

刘涌向逮捕自己的“大刀会”成员宣传红军不打穷人,帮助穷人解放自己的政策,“大刀会”成员深受感动,便偷偷将刘涌送回了江西苏区边境,于是,刘涌逃过一劫。

1932年,18岁的刘涌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涌参加了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并跟随中央红军在1934年进行长征,经过几年连续不断地征战,在战火中得到洗礼的刘涌迅速成长起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涌被任命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长和滨海军分区司令员,率领部队在山东地区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1940年,刘涌荣获党中央颁发给山东地区唯一的一枚“延安青年英雄奖章”。

解放战争时期,刘涌成为华东野战军的一员,担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六师师长,为山东以及华东等地区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迎来了新生的共和国,到新中国成立时,刘涌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长。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的刘涌被授予少将军衔,授衔后的刘涌非常高兴,将那套将军服整理好要妻子王佩荷保管好,妻子说:

“看把你高兴成这个样子,人家原是你的部下比你职务更低的,都授了中将,可你还是少将。”

刘涌听到后很不高兴说:

“少将怎么样?少将也是人民给的,党给的,我革命不是为了军衔,我革命是为了人民群众翻身求解放!”

“在过去的战争年代,我的许多战友,有的是我的上级,有的是我的同级,有的是我的下级,他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是死里逃生过来的,职务的省钱,是党的工作需要,升也好,降也好,不应计较,我们有什么权利向党和人民要地位,要名誉,要待遇呢?”

一席话,说得妻子低下了头。

后来,刘涌又担任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于1972年在北京病逝,终年58岁。

0 阅读:30
雅可谈过去

雅可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