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是广东广州市下面的一个区。其面积有130多平方千米,人口有200多万人的地方。
据地方志记载,天河区历史出了8位进士,19位举人。
8位进士中有樊东流、樊聪中进士时间不详,经查,樊东流是山东人,唐末五代时期避居广东南雄珠玑巷。是天河龙眼洞樊氏的先祖,按理不能计算,樊聪经查是明嘉靖年间人。
那么天河区古代出进士总计7人。对于一个130多平方千米地区,是人才比较多了。但是近代人才很少。
为什么广州天河区古代人才多,近代出人才少呢?
首先我们分析下,考古研究发现东汉至西晋,境内有不少古墓葬。说明当时人口有一定规模了。
在古代,天河区是军事要地,有多个炮台。宋代以前,虽然有汉人进入广州,多为军人。文化人很少。所以在唐朝时期,境内没有出一位进士。
自南宋很多北方人南迁广州天河境内,也有来自南雄珠玑巷移民进入。这些人先辈都是中原人,是有文化的。
所以宋朝出了樊胜祖、樊景祚2位进士。这2位进士都姓樊,而且是龙眼洞村人,应为樊东流的一支。所以说就是因为中原文化人影响了当地的教育。
元代为什么天河没出一位进士呢?因为元军南下境内很多人反元,其中有车陂村王道夫还是抗元忠臣。很多人不允许子孙服务元朝,所以不少没参加考试,所以元代天河出没有一位进士。
明代由于当地记载的资料少,大事记都是晚清开始的。但我们可以从广州大的方面来看,明代广东的教育文化中心在广州。还有文教官提学道署。说明当时的教育文化已经很繁荣。
所以明代,天河区有出了樊于震、李羽伦等2位进士。
清代,境内建有和平、猎溪、均和等6所社学。各地还建有私塾。还有龙山书院、元岗书院等多所书院。境内教育得到了发展。
清朝,天河区出了樊泽达、林诞宇二位进士,还有李植亭、潘鼎荣、李名奇、黄沛朝等19位举人。
民国,境内的书院均改为新学堂,如禺东书院改为了私立禺东初级中学。境内不少学社改为了私塾。
从当地的志书说看,人物比较少,立传的只有几位。
有广东大元帅府大本营咨议潘文治、老中医樊伯贤等人。
1990 年,天河有70所幼儿园,12所中学 ,还有54 所小学。1986年至1990 年,境内高考上大学的升学率 达34%左右。
但根据天河区志1991-2000来看,仅立了民国出生的几个人的传记。还有一些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还有一些企业家。
天河近现代出人才少,因为是自晚清后,境内贸易发展,很多人从商。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来广州的人越来越多。本地人开店、租房和拆迁都有很多收入。不少人去做生意了所以从政人才很少。
另外一个方面可能区志上没记载一些现代的乡贤。
附:天河区历代进士和举人名录
你怎么看呢?麻烦点赞转发给更多的人,都来了解下天河的教育和人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