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朱委员长、毛主席相继离世,四人小组企图篡夺党权。
在党和国家陷入险情时,叶剑英、华国锋、李先念等人果断采取措施,将四人小组抓获审查,粉碎了他们的政治阴谋。
四人小组被捕后,上海的残余分子试图挑起纷争,引发混乱。于是清除残余分子、平定上海危局,成为党中央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
但当时让谁去管理上海成了难题,在这危急时刻,叶剑英、华国锋等人极力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苏振华。
一、临危受命驻上海
1976年10月,四人小组覆灭后,全国局势迅速明朗,但作为四人小组盘踞的大本营,上海的局势却不容乐观。
此时稳定上海关乎一城之安,更关系全国的政治稳定,必须派出一支强有力的工作组到上海,消除四人小组的残余影响。
粉碎四人小组的第二天,即10月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打招呼会议。在会议上,上海的两名与会代表——马天水和周纯麟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周纯麟明确表示拥护中央的决定,而马天水却显得难以接受中央粉碎四人组织的行为。在会议上,马天水对中央决定提出质疑,要求见他们,甚至希望中央宽宏处理。
结束会议后,马天水后愤愤不平地上书中央,指责中央是搞“突然袭击”和“宫廷政变”。而后,苏振华、周纯麟等人严厉批评警告马天水,但种种迹象表明,上海的形势可能并不妙观。
早在1975年,四人小组成员王洪文就多次在上海提到“要准备打巷战、打游击”。他一手建立起“上海市民兵指挥部”,这支“第二武装”独立于解放军之外。
“第二武装”还在王洪文的操控下频繁购置装备、组织训练,甚至在毛泽东病危时向基层民兵下发了大量武器。
毛主席逝世后,张春桥更是密令上海的党羽要做好“打大仗”的准备。此时的上海,危机随时会爆发。
10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叶剑英的住处召开了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稳定上海的任务迫在眉睫,问题是谁能担任这一重任。
商讨中,叶剑英首先推荐苏振华,理由充分且掷地有声:他资历老,从事政治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同时熟悉地方和军队工作,能够协调驻沪军队与地方力量的配合。
李先念补充,苏振华同志曾受四人小组迫害,在粉碎四人小组上也十分坚决,要靠他去解决上海余党。
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支持,随后,华国锋提议让倪志福与苏振华同行。倪志福是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对上海工人阶级的状况极为了解,在工人群众中有很高威望。
最终,中央决定成立以苏振华、倪志福、彭冲三人为核心的中央工作组,秘密进驻上海,稳住上海工人的情绪,防止四人小组余党煽动工人闹事。
10月20日下午,这支工作组乘坐中央专机抵达上海。听到风声的上海警备处派武装人员提前到达机场,表面是为工作组接风,实则暗中进行监视。然而,苏振华从容不迫,带领工作组直接进入海军上海基地司令部。
这日深夜,中央正式告诉马天水,工作组已抵达上海并接管全市党政大权。这一消息如同一记重锤,令马天水等余党分子猝不及防。
二、开国上将苏振华
苏振华是怎样的人,他有什么独特之处能在中年才接触海军后,让毛主席放心:“管海军靠你”,能让叶剑英、华国锋等人亲力推荐、委以重任。
1912年6月,苏振华在湖南平江县的贫困雇农家庭中出生。在生他之前,苏振华父母已有6个孩子,所以给他取名苏七生。
1930年,年仅十八岁的苏振华带着三十余名少年先锋队员加入红军,受到彭德怀的接见,并由彭德怀为他改名“苏振华”,意为“振兴中华”。
此后,苏振华迅速脱颖囊锥。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中,他英勇顽强,多次受伤却依然冲锋在前。1933年,荣获红军的三等红星奖章。在1934年的高虎垴战斗中,杨振华以卓越的指挥才能带领部队击退强敌,再次荣获红星奖章,成为红军中少有的“双奖章”获得者。
抗战时期,苏振华进入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他生活在农村,大字不识几个,因而对学习抓得很紧,教员授课,他能记的就记下来。平时勤奋刻苦,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和资源读书学习。
最终,苏振华顺利完成了学业,后来还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成为“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代表。
由于毛主席当时是红大的兼职教员,苏振华曾经激动地说起:“我是毛主席的学生,这不是乱拉关系,这是真正的师生关系!”
解放战争时期,苏振华与战友一起指挥部队转战大别山。在解放贵阳和成都的战役中,他以身作则,与队员同吃同住,共克难关。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派往贵州工作,稳定和发展了地方政权。
1954年,苏振华被派往海军工作,与萧劲光司令员共同领导海军建设。参与组建海军科研机构,推动核潜艇研制,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奠定稳固的基础。
1955年,苏振华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开国将领之一。然而,这位战功卓著的老将却在那场浩劫中遭受重创,被四人小组排挤和迫害。
在政治高压的阴霾之下,他始终秉持忠诚与坚定。也正因如此,在彻底结束那场浩劫的关键历史时刻,他成为稳定局势的重要人选。
三、逆转形势破危局
入沪后,中央工作组迅速展开行动。他们与中央此前秘密派往上海的人员对接,掌握余党的动向,同时与驻沪部队领导会面,协调军事部署。
10月21日凌晨,苏振华召见马天水。马天水心怀鬼胎,试图用假意的殷勤与敷衍来探明工作组的意图。他建议工作组可以搬到条件优越的锦江饭店或兴国路,却被苏振华冷冷地回绝。
苏振华直截了当地宣布中央决定,明确中央工作组将全面负责稳定上海局势,同时让马天水如实汇报他返回上海后的具体工作情况。
马天水措手不及,只能敷衍地提到群众已经开始揭批四人小组,但市委在控制局面方面困难重重。他甚至装作积极表态:“现在工作组来了,我们就好办了,我们保证服从领导。”
苏振华听后,严肃而果断地提醒:“市委的工作还是你们负责,出了问题也是你们的责任。现在你们必须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将功补过。”
当天晚上,苏振华再次召集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三人谈话。这一次,他更加直言不讳地指出,四人小组给上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组织召开声讨四人小组的大会是市委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考验他们是否真正转变立场的关键。
苏振华明确警告,不允许任何人搞小动作或试图用所谓的“合法斗争”拖延清查进程。他的态度坚定而不容置疑,给了这些心怀侥幸的四人小组余党极大的心理压力。
与此同时,苏振华深知,仅靠政治压力难以完全压制上海余党的行动威胁。他特别邀请南京军区政委廖汉生协助,指示南京军区和驻沪部队加强战备状态。海军东海舰队也全力配合,加强海面警戒,防范任何可能的武装叛乱。
苏振华甚至直接向上海警备区的相关负责人发出警告,要求其立刻停止一切非法活动。几经部署,上海的防御体系迅速巩固,令不法分子无计可施。
苏振华等人到达上海仅两天,局势已经出现明显好转。他们通过分化瓦解四人小组余党核心力量,施加强大的政治压力,同时调动军队形成外部威慑,为稳定上海局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苏振华不断听取工作组成员和当地干部的详细汇报,快速掌握第一手情况,及时向中央反馈最新动态。10月24日,全国范围内声讨四人小组的大会如期举行,上海的会场尤为隆重。
10月27日,苏振华、倪志福、彭冲在上海区局县干部大会上亮相,宣告彻底接管上海市委的领导权。上海旧权力体系彻底崩溃,中央对上海的全面掌控正式建立。
苏振华清楚,这只是战斗的开始,要彻底消除“四人帮”余党的隐患,必须从组织和思想上进行深度清查。
他与倪志福、彭冲反复研究,决定从原市委常委入手,彻底查清四人小组在上海的帮派体系。从10月27日起,中央工作组接连召开会议,要求原市委书记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等人交代问题。
然而,这些人对四人小组的武装叛乱计划避重就轻,互相推诿,企图掩盖真相。苏振华果断采取组织措施,将涉事的7名常委送交警备区隔离审查,部分罪行较轻者也被严密监控。
经过一系列调查,工作组掌握了四人小组余党在10月8日至20日期间的诸多罪证,彻底瓦解了其在上海的核心网络。
苏振华的政策攻心和严密部署,使四人小组余党在上海的势力迅速瓦解,为全国范围内的清查行动提供了重要经验和证据。正如彭真所评价:“没有上海的清查,对‘四人帮’的审判就无法进行。”
参考资料:
百战将军故乡行——苏振华上将纪事——岳阳日报
苏振华秘进上海的非常之旅——党史纵横
开国省长、书记之苏振华——人民网
好干部是打不倒的——忆我的父亲苏振华——苏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