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的大口落子:堪比"六必居"的酱香,太浓了

凝梦娱娱 2024-10-02 04:08:52

评剧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大剧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尤以东北评剧和天津评剧的特色最为鲜明。东北评剧以三大派“韩花筱”见长,韩派的“甜”、花派的“脆”、筱派的“俏”;天津评剧则以大口落子见长,形成了刘派、鲜派。

在天津,鲜灵霞,六岁红,二位艺术家的大口落子最好听,韵味十足,这大口落子堪比"六必居"的酱香味,就是浓呀!

鲜灵霞与筱俊亭

唱大口落子要有极好的大嗓门,这种唱法太费气力,一般人拿不下来,现在已没有几人能唱了,真是可惜。这大口落子的味当今已近失传了,感觉现在评剧唱的越来越没有评剧味了,看来评剧要失传了,为评剧悲哀啊。

清末时,“对口莲花落”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唐山落子”在东北地区广泛流传,尤其以沈阳(旧称奉天)为中心,被誉为“奉天落子”。

落子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话。表现时生活气息浓郁,具有亲切的民间风味:它的形式也相当活泼,自由,极其擅长于表现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大口落子在莲花落的基础发展起来,在这个角度上说,现代评剧就是在“大口落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口落子”唱腔高亢、激越、泼辣、粗犷,具有较长的唱腔和悲怆的色彩。

奉天落子时期,主要的评剧班社大多在东北活动,"奉天落子"以其豪放、粗犷的演唱风格,被昵称为“大口落子”。特别是女演员的出现,标志着评剧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沈阳涌现了诸如花莲舫、李金顺、芙蓉花、筱桂花、花玉兰、喜彩莲等众多才华横溢的女演员,其中李金顺尤为杰出,她在唱腔和表演上做出了革新。

李金顺,生于1896年,籍贯天津市王庆坨,父亲原为昆腔班笛子演奏员,随着昆腔班没落,家庭贫困,14岁时由母亲带至天津城里,师从葛春兆学习京韵大鼓。16岁时,被莲花落艺人孙凤鸣以100块钱赎回,开始在落子馆唱小段,后师从孙凤鸣、倪俊声等艺人,专工旦角,擅长大、小戏。

1928年李金顺在哈尔滨主演爱国反日的时装戏《爱国娇》,引起社会极大反响,许多人观看其演出,为了演好《爱国娇》中的女留学生闵爱华形象,亲自出钱制做学生服,并剪掉长发,带动戏班女演员都剪去长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金顺被迫成为东北财阀张冠英的姨太太,每日演出定金为200块银洋,成为张冠英的摇钱树。期间还参加多次义演,帮助梨园界伶人度过难关。1933年告别舞台,1937年迁天津鱼港路别墅隐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应天津市文化局之邀,从事评剧教学工作,培养出白玉霜、刘翠霞、喜彩春、喜彩莲等名优。

1952年冬,李金顺因心脏旧疾复发逝世,终年56岁。

另一位比较著名的“大口落子”是刘派,是“评剧女皇”刘翠霞创立的评剧旦角艺术流派。刘翠霞10岁时被卖给撂地艺人何丑子学唱辽河大鼓,不久随师傅到大连谋生。11岁进了李金顺的落子班,走上了评剧艺术之路,曾为花莲舫、李金顺配演。

刘翠霞

刘翠霞1934年在津有“评剧皇后”之称,1936年又被誉为“评剧女皇”,红遍津、京、冀、鲁及东北各地。刘翠霞丹田气足,唱腔调门高,音域宽广,曲调紧凑连贯,节奏急切有力,高音挺拔悠扬、激越奔放,她的演唱风格也就代表了天津评剧的大口落子风格。以后天津评剧名角全都或多或少的借鉴和吸收了刘派的艺术,可惜的是她年仅三十岁病逝。

再一位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喜彩莲,喜彩莲的演唱艺术有扎实的功底,以后她吸收了京剧、梆子、大鼓、皮影等艺术成分,增强了自己演唱的艺术表现力,提高了评剧唱腔的品格。喜彩莲嗓音高亮,擅演花旦戏。她根据自己的噪音条件,在老评剧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创新。老评剧讲究“扬着唱”,即所谓“大口落子”。后来喜彩莲则将此种唱法改为“抑着唱”,即将“大口”变为“小口”。然行腔讲究情味交融,深沉,含蓄,曲调更加柔美,以“清、新、雅”为特点,有“评剧荀派”之称。

天津的鲜灵霞大师,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舞台艺术生涯中,创造了富有鲜明特点的”大口落子”演唱风格,成为津门评剧界的领军人物。鲜灵霞大师的大口落子见真功,声振满戏园,她嗓音高吭嘹亮,吐字清昕,这么高的音,咬字清晰,不得不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天津的本土评剧从鲜灵霞、新翠霞、六岁红以后天津评剧的好多好东西都丢掉了,当年的鮮灵霞、新翠霞、六岁红、李福安、王鸿瑞那才叫天津大口落子评剧,现在的好多继承人都没有学到位,所谓的白派、花派、听完后让人觉得白花钱了!天津的老戏迷们甚至评价:天津的评剧,从鲜灵霞以后天津再无评剧。

鲜灵霞大师的代表剧目《三勘蝴蝶梦》、《杜十娘》、《回杯记》、《夫人城》等经典特别好听,以评剧《井台会》为例,(《井台会》又名《李三娘打水》),鲜灵霞大师饰演的李三娘出场前,在幕后唱的搭调:“好冷的天哪!”其声调哽咽、如泣如诉,未曾出场便把女主人悲惨的境遇表现出来了,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上场接唱大慢板:“数九隆冬雪花飘,受罪的李三娘去把水挑。”高腔凸起,转入平缓,后娓娓叙述着丈夫投军,家人虐待,被迫挑水的悲惨处境。

当唱到:“老天爷降雪非是雪,分明是降下杀人的钢刀!我那杀了人的天爷。”这时候声音直上、拔高,如行云流水一般,将人物情绪进一步宣泄出来。后边李三娘战战兢兢下离井台回话时,与咬脐郎对唱:“下离井台用目观瞧,人马突突杀气高,在当中闪出了一匹马,马上坐着一位小将英豪。”这里楼上楼的板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唱到此处,满堂喝彩。作为一出骨子老戏鲜灵霞先生的这段唱突出一个“怨”,怨天怨地,怨夫怨儿,大口落子更能痛快地宣泄情绪。通畅无阻,响遏行云,透着一个痛快。

评剧《杜十娘》是鲜灵霞比较有特色的拿手戏,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在天津还专门点过她的《杜十娘》,可见其非凡的艺术功力。鲜灵霞大师一定腔就高八度,无人能及。在如此高的调门的同时,韵味醇厚,而且完全是根据人物剧情行腔,悲剧唱的催人泪下

天赋加勤奋,造就了六岁红在评剧艺术界的光辉一生。她六岁登台,一炮打红,十一岁挑梁,难能可贵。1923年,六岁红诞生于山东,开始了她传奇的人生。4岁时,因逃荒与父母失散,被卖入吉林评剧社“北孙家班”,被评剧老艺人孙洪魁收养,取艺名孙芸竹,人称三姑娘。1928年,五岁的六岁红因在哈尔滨同乐戏院出色的演出,被成兆才破格收为门徒,并因其娃娃生、丫环和彩女角色而受欢迎,得艺名“六岁红”。

六岁红在新社会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被选为天津正风剧社副社长,并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和改革旧剧运动。她的艺术生涯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达到高峰,演出剧目丰富多样,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成为评剧界的重要人物。

1995年,73岁的六岁红因病去世。

0 阅读:4

凝梦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