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两个女儿都没有跟他姓毛,他给女儿取了“李”字,因为他曾化名“李得胜。”
这就是我当年的尊荣,瞧她多么傻50年代,王桂苡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读书,她的很多同学都是当代中国名人之后,其中一个就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起初,她还只是默默地注视着对方,因为她的父亲是那么的伟大,以至于在王桂苡的心中,李敏的身上也带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但是,在和李敏分配到一个宿舍睡觉,又一起在餐桌上吃饭,两人之间的距离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被打破了,王桂苡意识到,原来李敏也是这么的普通单纯,而且非常的文静和娇小。
两人刚认识时,李敏就告诉王桂苡,自己的小名叫做“娇娇”。
一次,李敏给王桂苡看了一张模糊不清的老照片,上面站着一群大小不齐,男女分不清的小孩子,他们有的穿着拖到膝盖的旧军衣,有的裹着土不拉几的老棉袄,大家正列队昂着头唱歌。李敏指着排在队尾的一个“小不点儿”,告诉王桂苡:“瞧,这就是我!”
多年之后,王桂苡又去看望李敏,李敏又一次的翻出这张照片,戴上了老花镜,在里面辨认了许久,看到了照片里面的自己,两只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从眼镜上方看着好友,手指还指着照片说:“这就是我当年的尊容,瞧她多么傻!”
再回想起当年的岁月,王桂苡都觉得李敏的经历充满了艰难和辛酸。
李敏生下的第二年,她的母亲就离开她和她的爸爸,前往苏联治疗,就这样,年仅一岁的李敏被寄养在一户陕北老乡的家里,享受着和山区农家孩子们别无二致的待遇,后来,她又被送进了延安保育院,裹着供给制的集体生活,每到周六,保育院的伙伴们,都会被爸爸妈妈们接回去过“礼拜”,看着他们幸福的模样,娇娇羡慕极了,一个又一个星期天过去了,娇娇却始终没有人接,在她的记忆里面,爸爸从来没有来保育院接过自己,她总是和保育院的阿姨、叔叔们一块,过着一个又一个的礼拜天和节假日。
长大之后,李敏再回忆起这段生活:“那时,我是个不是孤儿的‘孤儿’”。
但是,娇娇的父亲从来没有忘记过女儿,1940年,在毛主席的安排之下,李敏和朱德的女儿朱敏等四个孩子一块搭乘一架苏联飞机,转道甘肃和新疆,上苏联找自己的妈妈贺子珍。
一直到1948年,在王稼祥等人的安排之下,娇娇才和妈妈以及哥哥毛岸青等人,回到了祖国,结束了自己在国外的生活。
回国之后,有人将李敏叫“公主”,还努力的从她的脸上寻找熟悉的痕迹,认真辨认她的哪里长得像爸爸,哪里长得像妈妈,而王桂苡则从她秀丽的脸庞和端庄的体态上认为她真的像一个公主。
有一次,王桂苡忍不住问李敏:“你是一位‘公主’,怎么爱跟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家孩子在一起,并且不分彼此呢?”
她歪了歪头,轻声说:“我爸爸和我妈妈都教育过我,要多和普通人家的孩子来往,要同他们交朋友,学习他们勤劳、朴实和诚恳待人的好品德。他们还常告诉我,要学会爱别人,关心别人。”
李敏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待人真诚的人。
有一年,各班级举行除夕晚会,李敏患上了感冒,所以没有参加,那时李讷也在这所学校学习,只是他们不是一届,李讷赶着参加自己班级的新年晚会时,先去王桂苡的班级找到她,随后端端正正的讲一个用红色绸带扎好的长方形纸盒,上面还用绸带打着一个漂亮的蝴蝶结,李讷告诉王桂苡,这是她的姐姐李敏特意让她带来的一份新年礼物。
晚会上,王桂苡时不时地走神,一直在想着纸盒里面的礼物是什么,一直到晚会散了,王桂苡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回了宿舍,急切的打开了李敏送她的礼品盒,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卡纸,上面写着:“新年快乐!送给好友的礼物。”还有一幅李敏亲手绘制的圣诞老人彩色画像,彩画下面还有一盒清一色的驼背大花生。
李敏送来的这份礼物,让王桂苡的这个新年过得非常的快乐。
靠我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师大女附中的宿舍里面,冬天时,每个屋子都只会生一个炉子,到了半夜火就不旺了,屋子里面也越来越凉,很多人都睡着睡着就缩起来了,只有王桂苡觉得自己越睡越热,早上醒来时,她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身上盖着一件李敏的大衣,对此,她非常感谢,但还是想让李敏留着自己盖,毕竟都一样冷。可是,到了冬天,李敏的大衣还会被她轻轻盖在王桂苡的身上。
周六时,同学们都回家了,而王桂苡无处可去,她的父母早逝。这时,李敏找到她说:“这么吧,请你到我家去,我们一块玩玩,过个愉快地星期天。”
王桂苡听了之后摇摇头,还玩笑地说:“我可不敢进你们家的大门,中南海的门卫,一个个都那么威严,我连看他们一眼都觉得紧张,哪敢从他们面前走过呢?”
结果,到了下一个周六,李敏又一次提出邀请,王桂苡继续推脱,直到看到李敏央求的眼神,王桂苡再也不忍心拒绝,只好答应对方。
周日时,王桂苡跟着李敏来到中南海,这还是她第一次来这个神秘的地方。
王桂苡跟着李敏进入一个叫做菊香书屋的小院,里面安静极了,李敏将她引进了南屋,两个小姑娘没心没肺地笑着,王桂苡翻看着李敏的书籍。
就在这时,她看到桌子上面有一封开了口的信,李敏毫不介意的的抽出信纸让王桂苡看。原来,这是毛主席的一位亲戚写的,内容是他的孩子没有考上大学,所以想求毛主席帮忙说句话讲个情。
王桂苡不以为意,这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毛主席肯定会帮这个忙的,都不需要他亲自出面,只需要让秘书打个招呼就可以。
但是,结果出人意料,李敏对她摇摇头说:“不行,爸爸让我替他回这个信。”
王桂苡好奇:“毛主席是怎么说的?”
李敏说:“爸爸只说了一句话,就是:靠我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他们自己。我得照爸爸的意思办,既要把爸爸的意思转达过去,又要让人家满意,鼓励那个孩子振作精神,继续学习,来年考个好成绩,两边都要说到,把话说圆,你说这容易吗?”
作为毛主席的子女,李敏他们家的饭菜并没有特别之处,早餐就和普通人家一样:稀粥、馒头片加咸菜。
有一次,有人给他们送来了可可、咖啡和奶粉,伙房大师傅见此就给孩子们换了换口味,早上煮了一小锅香喷喷的咖啡,冲好了奶粉,又把馒头片换成了面包,抹上了黄油。对于这样的早餐,以前吃过西餐的李敏喜欢极了,胃口大开。
结果,伙食才改善没几天,李敏他们就被爸爸叫到跟前,说是要开一个家庭会议。毛主席西安让大师傅和他报了这几天的伙食账,然后发现已经超过两天的规定标准。
毛主席一脸严肃地说:“伙食标准定了多少就是多少,什么时候也不能超过,随便超过就不对。”
大师傅和李敏他们都接受了批评,随后恢复了“老三样”,之后,李敏他们就去机关食堂吃大灶去了。
令华怎么好些日子不来了王桂苡发现,李敏交了一个男朋友,对方就是她在八一学校的同学——孔令华。
王桂苡她们这几个和李敏要好的人,悄悄提醒她:“叫老师知道了,你会挨批评的。”
......
结果,李敏却笑了:“谁规定我们女生只能交女朋友,男生就不能同我们开往呢?交朋友也不等于是找对象,友谊也不等于爱情。人要是把自己装在罐头盒子里密封起来,那成什么啦?”
有一段时间,孔令华的学习成绩不大好,对此,李敏有些不高兴。在那个年代,李敏和很多人一样,将理想、事业和学习放在第一位,她表示,如果他成绩上不去,两人就减少来往甚至暂不来往,让他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学习上,他们的关系也等他成绩上去了再说。
其实,在这之前,李敏就已经嗲这孔令华见过父亲了,那时候李敏回家,毛主席就会问她:“令华怎么好些日子不来了?”
“他学习很忙。”
“要劳逸结合”,毛主席顿了一下后笑着问:“我看是有摩擦了吧?”
李敏只好实话实说,毛主席笑着说:“就是一时学习不好,也莫以成败论英雄嘛!你转告他,要他好好学习,有时间还到我们家来玩。”
没过多久,孔令华就用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北京航空学院,李敏又带着他来到中南海看望爸爸。
1959年夏天,在毛主席的主持之下,李敏和孔令华结为夫妻。李敏的婚礼王桂苡没有参加,虽然感到非常的遗憾,但是听着李敏转述的毛主席的话,心里只觉得欣慰,原来,日理万机的领袖,竟然还记得她这个普通女学生。不仅如此,毛主席还送给王桂苡一套精装的《毛泽东选集》作为纪念,可惜王桂苡当时不知道请毛主席在书上签名,但是这套书和李敏送给她的两张毛主席的照片放在一起,一直被王桂苡珍藏着。
两年后,李敏生了孩子,对于这个小外孙,毛主席非常喜欢,不过,这样的天伦之乐毛主席并没有享受多久,李敏夫妇就带着孩子奉命搬出了中南海。之后他们的出入证也被收了,李敏之后再想见爸爸就难了!
我叫什么都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亲生女儿不管如何时移世易,王桂苡和李敏之间的友谊都没有中断,虽然王桂苡在外地教书,但两人之间的书信不断。
王桂苡的儿子出生之后,李敏还给她寄去小圆帽、小皮鞋和小围兜,从头到脚都考虑到了。1970年,王桂苡和丈夫调到北京,同李敏恢复了来往,所以常常会去看望李敏,随后就发现李敏的身体精神大不如前,她多次陪着李敏去看病取药。
6年后,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在那段悲痛的日子里,王桂苡常常守在李敏的身边,努力分担她的痛苦和悲伤。李敏曾经断断续续地对王桂苡说:“我真羡慕别人,能常在自己父母身边,可我不行。想见见爸爸还得请示、报告。等待批准......太难了!”
那段日子里,李敏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她的精神似乎完全崩溃了,她努力承受着一切,不让自己倒下。
两位老人先后辞世后,李敏就很少出门,王桂苡就成为了她家中的常客之一。李敏的生活简单的过分,就连两天前吃剩的饭菜都留着要吃,在穿着上面,她就更加不讲究了,常常穿着旧军衣。
一次,王桂苡到李敏家里做客,看到孔东梅手里拿着一份《北京晚报》给她念,其中一篇就是《李敏的夙愿》,上面写着她为湖南故乡建造毛主席塑像捐助了人民币3000元。
孔东梅读过后,还好奇,母亲平常总是说没钱,总是省吃俭用,怎么一下子拿出了这么多钱。
李敏说:就因为平常花的少,才能攒出钱,而且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生活也不富裕,他们资源节衣缩食来铸造爸爸的巨型铜像,需要花很多钱,她是毛主席的女儿,怎么能不出力,尽一些本分。
后来,李敏的名字经常会出现在一些书籍和报刊上面,对此李敏不理不问。但是还是有一些好事者跑到她跟前说:“你的名字,重名的人太多了。你应该姓毛,或者姓贺,干嘛跟着江青姓李呢?”有人建议她改姓。
对此,李敏只是摇摇头:“姓名只是个代号,我叫什么,都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亲生女儿,我知足了。而且,我这名字是爸爸给起的。”
李敏从来不是沽名钓誉之徒,更加不想利用自己是毛主席的女儿捞取什么。所以她从未想过改姓,只是为了区别于人,有时候会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娇娇”的小名、
但是,人民在怀念毛主席的同时,自然也会关注到她,有一名年轻的战士,慕名找到李敏,见到她之后就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李敏连忙让他坐下,然后和蔼的询问他找自己什么事情。
那个战士非常激动地请她看自己的证件,随后结结巴巴地说:“李阿姨,我出差来北京,战友们一再叮嘱我,想办法找到您,代替大家看看您。”
李敏向他表示感谢,大家费心了。
小战士又激动地说,虽然他们只有二十多岁,没有直接聆听过毛主席的教诲,却非常敬重和崇拜他。他们都小,所以谁都没有见过他老人家,也见不着了,所以见见她表达他们对老人家的爱戴和怀念。
李敏真诚地向他们表示感谢,他们的心意她领下了,谢谢他,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