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命系”18A

科技每日十点见 2024-11-04 22:14:55

困境中的英特尔正在等待一个新转折点。

当地时间10月31日美股盘后,英特尔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当季实现营收133亿美元,同比去年下降6%,较今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长4%。由于计提资产减值、员工遣散等费用,英特尔公布了成立56年来最大的单季度亏损,亏损额高达166亿美元。

不过,英特尔给出的第四季度营收展望超出分析师预期。这一利好刺激英特尔股价在第二天的交易日中收涨近8%。

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分析师倒是没有就业绩拷问英特尔的管理层们,因为随着公司在8月初宣布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重组计划,业绩大幅亏损在预期之内。

分析师们把更多的提问聚焦在了18A制程工艺之上,因为这是英特尔未来业绩能否反转的关键所在。

18A技术最新进展

在近一个小时的财报电话会议上,18A制程工艺被提及了24次,平均2.5分钟一次。这样的频率,足以证明分析师们对于这项关键芯片制程技术的关注。

在会上,英特尔也公布了18A的一些最新进展。

英特尔CEO Patrick Gelsinger在开场发言中表示,18A工艺技术“健康且持续取得良好进展”,其首批产品Panther Lake和Clearwater Forest均已提前实现了18A的早期里程碑目标,预计将于明年发布。

自上季度发布1.0 PDK(制程设计组件)以来,英特尔18A吸引了更多客户的兴趣和 RFQ(Request for Quotation)询价请求。除了稍早前公布的亚马逊AWS的AI芯片代工签约之外,英特尔本季度还新获得了两家以计算为中心的公司的18A晶圆设计订单。不过,英特尔没透露这两家新客户的名字。

在9月初的意志银行2024技术大会,Patrick Gelsinger曾透露,目前Intel 18A的缺陷密度已经达到D0级别,小于0.40 (def/cm^2)。

缺陷密度是衡量半导体工艺优劣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品率和性能稳定性。一般而言,每平方厘米晶圆上的缺陷数量低于0.5即被认为是良好状态。

对于这方面的进展,英特尔暂时没有提供进一步的数据更新。Patrick Gelsinger 在会上对分析师们表示,18A的缺陷密度在0.4以下,对于当前的工艺开发阶段而言是一个健康的数值,但这还不是高产量所需的良品率水平。

“在达到量产阶段之前,我们仍需进一步降低缺陷密度。目前的缺陷密度符合我们开发周期中的预期,预计到明年下半年可实现量产,我们正在密切监控并积极应对。”Patrick Gelsinger说。

目前,与18A配套的英特尔亚利桑那州工厂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该工厂将对18A的量产起到重要作用。现在,该工厂的工具搬入、EUV 工具和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首批晶圆将于明年第一季度投产。

18A是英特尔最新开发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它是英特尔“四年五个制程节点”(5N4Y)的巅峰之作,有望实现英特尔对台积电在芯片制程工艺上的反超。

英特尔制程技术从2019年左右开始落后于台积电。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开发尖端半导体芯片不可或缺的EUV设备的引进迟缓。台积电2019年在量产工厂启用EUV,英特尔2023年才开始使用。

当然必须要说的是,英特尔制程工艺落后这个锅,不懂技术的前英特尔CEO鲍勃·斯旺(Bob Swan),以及更前一任的柯再奇(Brian Krzanich)绝对“功不可没”。

代工业务是“全厂的希望”

18A能否实现顺利量产,关系着英特尔代工业务的命运。而这更关系着英特尔未来能否实现新的增长。

在英特尔现有的业务中,主要业务PC芯片、传统x86服务器芯片、网络设备业务开始企稳或者反弹。

但是最火热的AI芯片业务基本上基本上“没戏”了。本季度内,尽管Gaudi 3的基准测试结果令人印象深刻,IBM也在云上部署 Gaudi 3,但Gaudi的整体采用速度低于预期。

由于产品从Gaudi 2过渡到Gaudi 3的影响,以及软件易用性问题,英特尔CEO表示,无法实现2024 年Gaudi 收入达到5亿美元的目标。

同期,AMD预计其AI加速芯片2024年销售规模将超过50亿美元,而英伟达2024年营收有望达到1256亿美元。

这言外之意,英特尔想要靠着Gaudi芯片作为增长引擎,今年没戏了,可能明年的戏也不大了,或者说根本就不会再有戏了。

英特尔要重新实现高速增长,“全厂的希望”就是代工业务。在“IDM2.0”战略中,英特尔决定将芯片制造业务分拆成独立的业务部门,自负盈亏。

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一份文件中披露,负责芯片制造业务的新部门“英特尔代工”(Intel Foundry)多年来亏损严重,2022年、2023年分别亏损52亿美元、70亿美元。

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代工业务在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为43.5亿美元,同比下滑8%,环比增长2%,亏损高达58.4亿美元。不过,其中计入了与intel 7制程相关的30亿美元的非现金减值和加速折旧费用。如果不算这笔费用,亏损幅度略微收窄。

未来几年内,英特尔代工业务收入仍将主要来自内部产品。目前代工业务的外部营收主要来自英特尔的先进封装业务,这部分业务已实现盈利,但是规模较小。根据行业分析师预计,今年第三季度英特尔代工业务外部营收规模预计在7000万美元左右。

Patrick Gelsinger表示,先进封装技术利润率良好,并且英特尔在先进封装领域看到了巨大的客户兴趣,但是供应链转移复杂,转向英特尔的独有封装技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且,先进封装业务能够产生的营收规模,远远比不上晶圆设计代工。

2024年10月15日召开的联想Tech World上,Patrick Gelsinger展示18A Panther Lake芯片样品,并将其送给联想集团CEO杨元庆。

所以代工业务挑起业绩大梁,还是要看18A能否如期量产,以及争取更多的外部客户。

由于目前制程工艺落后于台积电,英特尔将部分产品交由台积电代工生产。这一定程度上挤压了英特尔的利润空间。

而未来,一旦18A能够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量产,那么英特尔将会执行“将晶圆生产带回家”的战略,把大部分的晶圆生产将回到英特尔内部。无疑,这将大幅改善英特尔整体的利润。

英特尔计划逐步增加外部代工收入,计划到2020年代的十年末实现年外部收入150亿美元。

而为了增强透明度和操作独立性,英特尔计划将代工业务设立为独立子公司,组建一个具有信托责任的董事会,以便更好地为外部客户服务。此举将为代工业务未来评估独立的资金来源提供灵活性。

英特尔在早期阶段取得了积极进展,但18A工艺技术能否按计划实现量产,并达到预期的良率和成本目标,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同时,英特尔代工业务的成熟也需要一个过程,比如与EDA设计工具、第三方IP提供商等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适配,这都需要时间。英特尔曾希望借助收购高塔半导体公司(Tower Semiconductor)快速补上这块短板,但是交易最终没能成功。

当然,待到英特尔18A能够实现量产时,还要面临跟台积电在客户、价格等方面的激烈竞争。

不过综合分析下来,相比AI芯片业务,英特尔的代工业务胜率要高出很多,并且会在营收、利润上产生更有意义的影响。

所以18A成为了关键。18A量产,英特尔全盘可能皆活。

“扶大厦之将倾”

英特尔自成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半导体行业的领头羊,其技术进步推动了科技行业,乃至工业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曾被视为西方高端制造业的一面旗帜。

当然它也不是一路顺风发展起来的。1980年代,在日本企业的攻势下,英特尔也曾一度深陷困境。随后通过撤出DRAM市场,把经营资源集中于CPU,英特尔才获得新生,进而席卷了个人电脑市场。

但是在PC时代取得辉煌之后,英特尔确实是接连错失进一步获得更大发展的机会。随着今天英特尔陷入困境,很多曾经有可能改变英特尔关键命运的时刻,又被曝光出来。

2005年,人们还未料到十多年后人工智能将迎来繁荣。时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的保罗·欧德宁 (Paul Otellini) 向董事会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想法:收购英伟达,收购价格高达200亿美元。

但是这个提议遭到了董事会拒绝,随后欧德宁(已于2017年去世)放弃了这个计划。事后看来,一位参加会议的人说,这是“决定命运的时刻”。

在收购英伟达的提议被否决后,英特尔在董事会的支持下,将重点放在了代号为 Larrabee的内部项目上,这是一个融合CPU和GPU芯片的项目。该项目的负责人正是今天的英特尔CEO Patrick Gelsinger 。

Larrabee的研发经历了四年时间,耗费了数亿美元。但是最终没有荡起波澜。2009年,英特尔终止了该项目,Patrick Gelsinger当年也离开英特尔,出任EMC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等他再回归英特尔,已经是十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此后,英特尔还有机会为iPhone设计制造芯片,通过投资和成本价供应硬件换取OpenAI 30%股份,但这些机会一个都没有抓住。

最终,在两任碌碌无为的CEO一番折腾之后,英特尔不但制程上落后台积电很多,在 AI计算场景崛起之时,也反应很慢,甚至不及当年不放在眼里的小弟AMD。

在“大厦将倾”之时,英特尔董事会终于请回来Patrick Gelsinger,来收拾烂摊子。随后就是大家都相对熟知的事情——过去3年多,英特尔IDM 2.0战略提出及陆续执行落地。

过去3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英特尔"否极泰来",突然成为了美国重振制造业计划中最为受益的企业之一,可以拿到高达85亿美元补贴,以及上百亿美元的贷款支持。

对于英特尔而言,这当然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只不过因为无法与相关部门就拨款里程碑达成一致而迟迟不到位。

为了实现制程技术上的反超,Patrick Gelsinger为18A等先进制程开出空白支票。数百亿美元砸下去之后,英特尔终于看到了制程技术再次行业领先的曙光。

在第三季度财报发布之后,Patrick Gelsinger接受雅虎财经采访时表示,“这对英特尔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季度。我们在这个季度基本完成了主要的重组工作。接下来公司将进入的转型的第二阶段……现在是时候让我们专注于获得与过去三年半大量投资相关的财务和股东回报了。”

基于目前的情况,英特尔预计18A制程会在 2025年第四季度量产,但是产生利润可能要到2026年了。这意味着未来几个季度,英特尔需要不断释放18A的利好消息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所以,18A最好一切顺利。

虽然一切都在向好,但是英特尔靠着曾经的辉煌取得的一些“荣誉”还是在不断被半导体新王夺走。

上周五晚间,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英伟达将在11月8日开盘前取代竞争对手英特尔,成为拥有128年历史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以确保对半导体行业的更具代表性的关注”。

在最近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已经担任英特尔CEO的Patrick Gelsinger坚持认为,如果公司当年能够更加耐心和投入,Larrabee项目可能会取得成功。

“我相信这一点,”他说。如果英特尔坚持下去,“我认为今天的世界将会大不相同,”Gelsinger说,“但你不能在这些事情上重演历史。”

现在,改写英特尔命运的重任和机会又一次降到Patrick Gelsinger身上,而18A可能就是那个关键的支点。

0 阅读:3

科技每日十点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