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哪了?4万儿童拐卖传闻背后,打拐行动刻不容缓

夜春阅览趣事 2025-01-07 02:07:30

拐卖儿童,这一沉重话题刺痛着无数国人的心。网络曾传 “中国有4万儿童被拐卖”,此数据源自武汉大学研究小组对儿童拐卖网络的探究,其依据是 “宝贝回家” 网站截至2018年8月12日的寻亲信息。但武大研究生院采集网络寻亲数据仅超2万条,论文作者后澄清,文中 “child trafficking” 指所有非法儿童贩运,含送养、抛弃等,1927年至2017年91年间儿童贩运数据为2.2万条,非4万条。可如今仍有 “每年20万孩子被拐” 谣言流传。

01

从人口拐卖流向看,有明显地域性差异。据宝贝回家和相关论文,失踪儿童流向全国各地,江苏流入人数最多,福建、广东等东部省份也是拐卖回流大省,河南以北四省流入流出比最高。《跨地域拐卖或拐骗华东五省流入地个案研究》剖析背后原因:观念落后,重男轻女、“儿女双全才有福” 盛行,男孩打工,抱养女婴做童养媳料理家务;社区里家庭男丁数量影响地位,没男孩会 “没地位”,致买卖儿童成 “刚需”,还有包庇现象。

随着人口流动,劳动力市场成人口贩子目标。2002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及,中国云南60%-70%拐卖发生在此,常见套路是:熟人介绍工作,女孩被带至雇主处签合同、扣留、转卖,如韩端荣团伙4个月拐卖妇女近百人;湖北一妇女半年被倒卖8次,价格从700元涨至1700元;河南打工妹郜艳敏被骗、凌辱、转卖。

02

人口贩卖根源是市场,也有其他因素。部分地区人权意识低,法律框架不完善,收养权判定模糊、索赔难、买方处罚轻;资金、设施、人力不足,寻亲诉讼成本高;刑侦手段有局限,过去寻人像大海捞针。推动因素有贫困、教育程度低、安全意识差、家庭不和谐等,综艺测试显示4岁孩子易被陌生人哄骗开门,公安部统计阿里团圆系统上超半数离家出走儿童是被拐。而且,被拐者常遭暴力虐待,囚禁数年、挨打折磨甚至被逼自杀,寻回后孩子与亲生父母隔阂也是二次伤害。

法律是保护利器。2000年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打击拐卖犯罪;2010年规定儿童失踪第一时间刑事立案;1979年刑法设拐卖人口罪,1983 年提高刑罚至死刑;1991年细化处罚,将收买儿童买家纳入,如今对买家重罚呼声高,罗翔和车浩曾为此辩论。1997年刑法修订,拐卖人口罪并入拐卖妇女儿童罪加重构成,不过14岁以上男孩也需保护。

03

回顾历史,人口拐卖早已有之。战国秦汉就有记载,秦穆公五张羊皮换百里奚,西汉窦太后曾被拐卖,《红楼梦》香菱4岁被拐,命运悲惨。古代也有法律规制,西汉 “折刑” 严惩,唐律补充对10岁以下儿童买卖规定,大明、大清律例亦有相关惩处内容。国外,15-19世纪贩奴贸易恶劣至极,21世纪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儿童拐卖问题严峻,受害者数量上升、贩运模式复杂。

寻亲路上,困难重重。古代朱棣举一国之力难寻建文帝,孙腾富贵后寻女无果。现代,被拐家庭起初多靠张贴寻人启事、手举照片寻人、坚守走失地、印照片扑克牌等朴素方式,效果不佳。科技进步带来转机,20世纪初指纹、笔迹、弹道学等刑事技术发展,80年代DNA 鉴定技术助力破案,影像分析也成侦查手段。如今,公安部团圆行动成绩斐然,2021年找回历年被拐失踪儿童11198名,郭刚堂、孙海洋、彭高峰等家庭团圆,孩子学业有成。

团圆系统更是科技打拐典范。它由阿里志愿者与公安部合作,依托钉钉开发,非面向大众的APP,而是接入高使用率APP推送信息,全国6000多打拐民警内部使用。孩子失踪,家属报案、授权后,警方依程序经钉钉向周边及全国29个APP推送,按失踪时间扩大推送范围。2016年河北衡水火车站案例见证其威力,孩子被拐不足32小时就因出租车司机提供线索在河南郑州获救。截至2022年5月15日,已帮找回4960名失踪儿童,找回率达98.5%,还走出国门,为喀麦隆等多国提供借鉴。

打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从国家完善法律、警方全力侦破,到科技企业助力、民众提高警惕,每一环都至关重要。愿天下无拐,每个孩子都能在家人身边平安成长,家庭不再承受分离之痛,这是我们共同期盼,也是持续奋进的方向。

文本来源@阿泰(阿Test正经比比)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夜春阅览趣事

夜春阅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