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盲观 2024-05-21 19:38:49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024-05-21

既然说到了同质化,那么就不得不说《道德经》里另外一句话,这句话一开始我是完全不理解的,甚至感觉有点废,但他却解释了老子之后的很多朝代的历史故事,让我不得不开始重视这句话!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但并不是不作为,如果不是因为汉武帝要权,也不会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情况。

老子的这段话是用一种嘲笑的口吻谈论仁义、孝慈等被后世儒家视为道德核心的观念。他认为,人们讲仁义的前提是大道不存;当智慧过度时,就有虚假和欺骗出现;当家庭不和时,才会企盼“孝慈”;当国家混乱时,才会有“忠臣”出现。所以大力提倡“孝慈”“忠臣”的时代一定是六亲不和、朝政昏聩的时代。

在所有对儒家进行嘲讽的思想家当中,可能老子是最有力量的,他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儒家。而且他对“伪”的一个分析也很到位:人为即伪,伪即不善,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学的教义。

当然,我也必须为儒家说几句话。老子的学说过于彻底了,对于现实社会来说,是一种“理论假设”。也就是说,他在设想着一种干净如白纸的自然和人性。如果真是如此,那就应该不去干扰。但是,问题在于,白纸早已不净,自然早已污染,人性早已扭曲,一切都有待于拯救。既然大道已经废弛,老子所赞颂的小国寡民、百姓淳朴的时代也只是一种幻想。在这种情况下,天下智者能够放任不管,只顾自己隐于野或隐于市吗?面对这样的现实,儒家的观点似乎更积极一些:即使带些刻意,也要一点一点来拯救。

我觉得儒家的观点确实表现了这种学说的使命感、责任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如果站在道家的立场说,无论这个世界是善的,还是恶的,你再加什么东西,都是不必要的。

在老子看来,即使一切荒废,也还有自然标准。怕只怕,儒家不以自然为标准,而以仁义为标准,把世界推向更伪。

老子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思维方式,足以把人们从习惯性的单向思维中解救出来。然而令我们羞愧的是,这双解救的手,来自两千多年前。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