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红色戏服,头顶翎子摆动,“吕布”一转身,赢得满堂喝彩。这是西秦戏《连环计·小宴》中貂蝉请吕布饮酒的精彩一幕。展示“翎子功”绝活的武生,是西秦戏青年演员陈嘉明。他的表演不仅让武生行当深入人心,小生角色也同样备受赞誉,成为海丰地区广为人知的西秦戏演员。十余年送戏下乡,这位“90后”戏曲人让更多人接触并了解这一古老剧种。
起源于明代西北地区的西秦腔,在清初与海陆丰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形成了西秦戏。如今,这一剧种面临濒危的困境,以陈嘉明为代表的新一代传承人正努力复兴这一剧种。陈嘉明用“一人千面”的艺术观探索剧种的复兴之路。15岁接触西秦戏,25岁学习“百戏之师”昆曲,他不仅站在戏曲舞台,还尝试歌手舞台,通过一次次“跨界”,为西秦戏注入新的生命力。
陈嘉明出生于汕尾市海丰县城东镇汀洲村。自小每年冬至过后的“酬神”活动是他最期待的日子,因为戏剧团会来村里搭台唱戏。从四五岁开始,他便跟着爷爷看戏,对戏曲充满了好奇和热爱。2007年,海丰县光明职业技术学校开办西秦戏、白字戏联合艺术培训班,陈嘉明最初是为了学习白字戏而去,但在面试中,他的嗓音和表演天赋得到了西秦戏剧团团长吕维平的赞赏。进入中专班后,陈嘉明在吕维平的指导下,逐渐感受到西秦戏的独特魅力,从一个看戏人成长为唱戏人。2011年,他结束中专班学习,成为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的专业戏曲演员。每年下乡演出200多场,他在海陆丰地区的知名度逐渐提升,被村民们称为“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
2021年,陈嘉明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被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下乡演出10余年,陈嘉明与许多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还记得刚入行时,交通不便,常需在当地过夜,与村民们亲密接触。一次在小漠镇演出,他帮渔民敲生蚝、挖牡蛎,前一晚的演出得到了渔民们的夸赞。尽管如今交通条件改善,但无论演出时间长短,陈嘉明始终用精湛的技艺展现西秦戏的魅力。
2024年12月5日,陈嘉明老家汀洲村附近的安东村邀请白字戏剧团纪念郑氏宗祠建祠13周年。陈嘉明在台下被村民认出,受到热情接待。村民们称赞他饰演的武生角色,尤其是“吕布”,深受大家喜爱。近年来,他在观众席中看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身影,西秦戏的观众基础在逐渐扩大。
陈嘉明所在的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条件简陋,尽管剧团曾荣获“天下第一团”的称号,但西秦戏面临知晓者少、人才匮乏的困境。中专班20名学员中,仅4人坚持留在戏曲行业。陈嘉明提到的“苦”包括严格的“四功五法”训练以及职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认同问题,他当初选择学戏时,家人曾持反对意见。西秦戏剧团曾经的演出机会寥寥,濒临解散,2021年被列入濒危剧种名录。目前剧团仅有30余人,收入主要依赖下乡演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陈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计划通过网络平台直播和短视频普及西秦戏,希望培养更多年轻演员,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机。
西秦戏面临的困境也是传承人陈嘉明必须面对的挑战。2011年,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涂玲慧指导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创作新戏,指出剧团表演不够规范,同时赞赏年轻一代潜力巨大,这激发了陈嘉明到更高层次学府深造的梦想。
在专业选择上,陈嘉明最终选择了“百戏之师”昆曲,希望融会贯通两个剧种的精髓,为西秦戏带来新的活力。2020年,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对《贩马记》进行挖掘排演,陈嘉明将昆曲的表演技法融入其中,克服了情感把握和人物塑造的困难,成功地在西秦戏中展现了昆曲的细腻。
陈嘉明还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戏曲,尝试多种剧种的表演,将戏曲与现代媒体结合,扩大了传统戏曲的影响力。他的“多剧种瞎唱系列”涵盖了京剧、粤剧、白字戏等多个剧种,展现了他在戏曲领域的不断“跨界”探索。
从西秦戏到昆曲,再到利用短视频进行戏曲传播,陈嘉明的艺术之路充满了创新与挑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大众对剧种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戏曲,为西秦戏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在陈嘉明看来,每一次“跨界”都是对传统戏曲的一次重新解读和传播,也是对自我艺术追求的一次提升和突破。
西秦戏这一古老的地方剧种正面临濒危的困境,新一代传承人陈嘉明肩负着延续戏曲生命力的使命。他通过老剧新唱,将流行唱法和现代题材融入西秦戏,试图打破传统束缚,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2023年,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创排了第一部新编现代戏《麒麟夺锦》。陈嘉明在剧中饰演返乡青年江麒麟,用戏腔演唱由流行音乐改编的片段,讲述了一个振兴乡土文化的故事。这不仅反映了陈嘉明个人的戏曲梦想,也体现了他对西秦戏创新的探索。
陈嘉明《麒麟夺锦》剧照。
“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西秦戏变得更潮!”2022年,一个契机让陈嘉明尝试将古老传统的“戏”与时代潮流的“歌”结合在一起,用西秦戏歌的形式赋予古老剧种新的生命力。当时海丰县联安镇霞埔村村民陈腾渊以当地“鹭影禾香”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故事蓝本,创作了西秦戏歌《鹭影禾香》。扎根海丰三十载的陈嘉明,成为了这首歌的演唱者。
词曲作者陈腾渊介绍,《鹭影禾香》借鉴了西秦戏曲七字句式,整首歌的音乐按ABA结构形式(即“再现单三部曲式”,一种常见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体裁的音乐结构形式)设计。陈嘉明提到,《鹭影禾香》节奏变化快,曲调和风格也有所不同。对于他而言,这是一种与传统西秦戏不太一样的体验。
脚踏海陆丰大地,陈嘉明在传承之路跨出了一步又一步。今年农历三月廿四日,陈嘉明代表西秦戏剧种参与汕尾凤山妈祖巡安非遗展演活动,身穿红色戏服、一身经典人物扮相的他在巡游队伍中尤为显眼。从妈祖文化广场出发,途径海滨路、二马路、文明路、四马路,最后再由海滨路返回妈祖文化广场。一路上,“围观”的群众举起手机,跟随着巡游队伍的脚步,记录下这位西秦戏“俊后生”前进的挺拔身姿。巡演间隙,不少年轻人和小朋友跑上来和他合影,他热情地接过手机,和“戏迷”们留下一张张自拍合照。
“嘿,昨天看见这少年了吗?”陈嘉明将巡游的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有位网友评论“你和泽锋(陈嘉明师弟,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青年演员余泽锋)是西秦戏的支柱,自从看了西秦戏就喜欢上西秦戏了。连我女儿都喜欢你们,你们真棒!”令他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西秦戏这一濒危的古老剧种。
扎根海陆丰乡土,陈嘉明仍在为西秦戏“破圈”寻找新机遇。在参加妈祖巡安非遗展演活动的一个多月后,陈嘉明在蛰伏中等来了新的机会。“不如试试当‘跨界’歌手?”他希望打破别人眼中“陈嘉明就是唱戏的”的刻板印象。
“我可以很流行,也可以很潮,还可以很‘叛逆’。”在陈嘉明看来,一人千面,而非千人一面,这才是演员。于是,他带着“跨界”代表作《鹭影禾香》,从戏曲舞台“跨”到了歌手舞台,在同样扎根乡土的广东乡村歌手大赛舞台上,将家乡“鹭影禾香”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故事娓娓道来。对于肩负西秦戏传承重任的陈嘉明来说,这是一阵“东风”。他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将古老、濒危的地方剧种,带向更远的地方。
数百年前,西秦腔从大西北传入,几经流转,在海陆丰地区与当地人文民俗结合,孕育出新剧种西秦戏。如今,以陈嘉明为代表的新一代传承人,正在努力用一次又一次的跨界、融合与创新,让古老、濒危的西秦戏重焕新生。
(通讯员黄帼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