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如何应对失败?

篮球绝技君 2024-08-05 11:47:27

每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盛会正在法国巴黎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涵盖了32个体育项目,共计329项比赛。

吸引了约10500名运动员的参与。在这场竞技的海洋中,仅有3枚奖牌能够成为胜利者的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体育领域,似乎只有金牌才能被视为真正的胜利。例如,苏炜德在男子体操团体赛中因重大失误错失金牌后,遭受了网络上的猛烈抨击。

尽管他在赛后立即公开道歉,但这一行为并未平息众怒。这反映出一种深层次的心态: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还承载着国家的荣誉和期望。

能够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已经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只是未夺得金牌,就好像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

背后其实是对失败的不接受,对赛场胜负常态的不承认。殊不知体育竞技需要天赋和运气。

有人可能会辩解说,并非指责苏炜德丢金,而是认为他没有全力以赴。然而,标准又是如何界定的呢?

就像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要求,只有满分才能证明努力,否则就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

王楚钦2:4不敌莫雷加德,爆冷出局。赛后他没有失态,也没有推诿,相反坦率地承认对手值得这场胜利,他说:“换球拍不是输球的理由,还是自己犯了一些错误”。

赛场上总是充满意外和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够一定赢。真正考验运动员和观众的,未必是如何赢得胜利,而是如何面对失败。

在结果导向的环境中,只有成功者才能免于责难,这实际上是将运动员视为夺取金牌的工具,而非真正的竞技者。

61岁的老将倪夏莲选择享受体育本身,却被一些人批评为利用情怀和流量。在这里“享受体育”被视为一种纯粹的道德行为,不应掺杂任何功利目的。

这种社会语境使得运动员陷入道德两难:要么接受组织的培养并实现组织目标;要么个人从事体育却必须无私忘我。

然而,却忘记了最为重要的一点——运动员不是工具,也不是道德楷模,他们是和你我一样的人。允许运动员为自己而战,并没有那么困难。

由于个人与集体的界限模糊不清,才会将金牌视为“我们的”。如果能够承认,输赢最终是运动员个人的事情,结果也应由个人承担,那么作为观众,确实没有资格对成绩指指点点。

波波维奇说过:“评价我们是怎样的人,就看我们对那些未能如愿的事情,是如何作出反应的”。

在竞技体育中,没有人能常胜,学会面对失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尊重自己、尊重对手,尊重规则,因为规则并不只偏向胜利者。

而是要求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失败者也有自己的尊严,他们只是输了比赛,不是输了人格。

0 阅读:4

篮球绝技君

简介:让热爱篮球成为最有逼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