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柳,也叫“喷雪花”,在唐代名不见经传,唐诗中很少有写道“雪柳”的。但是到了宋代,好像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宋人不但在春节和立春期间欣赏“雪柳”,还发明了“雪柳”形状的绢或纸质的头花,也是在春节或立春期间佩戴。
雪柳,又名“喷雪花”
因为“雪柳”不像梅花或腊梅,先开花后长叶,“雪柳”是花和叶一起生长,让人在欣赏花儿的娇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绿色和春的气息。所以,在春节和立春这些早春节日中,人们就会特别喜欢“雪柳”。
写“雪柳”最有名的诗词,莫过于大词人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这是写元宵节的,元宵节属于大春节期间的节日,也属于春节的范畴: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是描写元宵节之夜的盛况,就不多说了。“宝马雕车香满路”,这是为后面主人翁的出场打下一个伏笔。“宝马雕车”,里面坐的一般都是女孩,况且还有“香满路”,从古到今,香气扑人的,绝大多数是女孩的装扮。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蛾儿”,古代妇女于元宵节前后插戴在头上的剪彩而成的应时饰物。“雪柳”,古代妇女于元宵节插戴的一种“雪柳”形状的饰物。“黄金缕”,头饰上的金丝绦。
可以看到,这里的“雪柳”,是一种饰物。估计春节期间气温还是比较低,一般家庭培育不出“雪柳”来,但可以以“雪柳”状的饰物来代替,这才造就了宋代“雪柳”饰物都流行。
当看到这满头的“蛾儿”、“雪柳”、“黄金缕”,已经是让人眼前一亮了;再看到满脸的笑意,那软语盈盈,则让人更加沉醉其中;等到人猛然清醒过来时,那人已经走了,只留下一阵暗香。
这才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这样的一见钟情,怎么能够错过,一旦错过,那就是一辈子了。所以,词人找啊找啊,还是没找到,正当词人心跌倒冰点时,“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人黯然一回头,却突然发现女孩原来就在灯火将尽未尽之处。这是怎样的失而复得,又是怎样的欣喜若狂,随着这首词,永载史册! 除了作为饰物的“雪柳”,宋人更加喜爱真实的“雪柳”。宋代诗人曾由基的这首《中书程先生委校勘春秋分纪大参李雁湖文集因元夕戏成一绝》,就描写了宋代闹元宵的盛况:
雪柳梢头闹玉梅,万家灯火月楼台。
校雠幸不开天上,省得扶藜太乙来。
雪柳梢头闹玉梅
“雪柳梢头闹玉梅,万家灯火月楼台”,雪柳花和玉梅花,都在树梢头盛开,可劲的闹春,万家的灯火,和一轮明月都在楼台上相互照映。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雪柳”和“玉梅”,只有灯火和明月,那元宵节的节日气氛,将会逊色不少。
“校雠幸不开天上,省得扶藜太乙来”,大人您幸好没有把“雪柳”、“玉梅”、“灯火”和“楼台”装扮到天上去,不然,天下的太乙真人就要乘机下来了,来帮助我们做校对的工作,就没我什么事了。
这句,当然又是在侧面烘托元宵夜之美!
宋代词人史浩在《清平乐 其二 李漕生日》中写道:
翠蛾雪柳。鬓影春风透。
灯火千门辉绮绣。移下一天星斗。
剩拚连夜欢游。金波欲上迟留。
且看香梅影底,双鸾舞彻梁州。
翠蛾雪柳。鬓影春风透
“翠蛾雪柳。鬓影春风透”,词人满眼看到的都是翠绿的“蛾儿”和“雪柳”状的饰物,大家都在看花灯。到处是鬓影重重,只有春风才能从缝隙中传过来。
在这里,“翠蛾雪柳”,就变成了借代手法,指的是美女。
“灯火千门辉绮绣。移下一天星斗”,万家灯火,和色彩斑斓的绮服绣品相互辉映,那满眼的灯笼,就像是从天下移下来了所有的星斗一样。
这句,“灯火千门辉绮绣。移下一天星斗”,跟大词人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夸张性有得一拼,只是没有辛词那么形象,那么动态美!
而南宋词人曾觌的这首《点绛唇 庆即席上》,仍然写的是元宵佳节:
璧月香风,万家帘幕烟如昼。
闹蛾雪柳。人似梅花瘦。
行乐清时,莫惜笙歌奏。
更阑后。满斟金斗。且醉厌厌酒。
闹蛾雪柳。人似梅花瘦
“璧月香风,万家帘幕烟如昼”,一个“璧月”,如璧玉一样的明月,透露出这首词的背景是元宵节。到处是美女,身上的香风到处都是。千家万户都挂起了帘幕,烟火点亮了夜空,使得黑夜就像白昼一样。
“闹蛾雪柳。人似梅花瘦”,因为人们都在四处游走,四处观看,使得美女头饰的“蛾儿”,就像在疯闹一样;而“雪柳”头饰也一样,随着主人私下游荡!可爱的美人,就像梅花一样清瘦!
这里的“雪柳”,也是一种头饰!
南宋诗人何梦桂的《灯夕乐舞》,则是真正的“雪柳”:
天碧星河欲下来,东风吹月上楼台。
玉梅雪柳千家闹,火树银花十里开。
紫凤笙繁声曼衍,黄龙舞缦影徘徊。
香车匝地红尘软,莫遣铜壶漏箭催。
玉梅雪柳千家闹
“天碧星河欲下来,东风吹月上楼台”,天空一片碧绿,万家灯火,使得人们恍惚间,就感觉是天上的星河倾泻下来一样。东风吹动明月,明月慢慢的移上了高处的楼台。
这句也是描写元宵夜的盛况!
“玉梅雪柳千家闹,火树银花十里开”,根据对账的关系,后半句是“火树银花”,那么前半句的“玉梅雪柳”,则是指两种植物,而不是饰物。
碧玉一般的梅花,皑皑白雪一样的雪柳花,在千家万户,可劲的闹着春天。而挂着灯笼的树木,怒放的焰火,绵延数十里!
可以看到,只要是描写植物“雪柳”,都是写他们闹春。在宋人眼里,它们就是春的使者。
而南宋词人方岳的这首《浣溪沙 其四 贺正》,则描写的是大年初一的情形。“贺正”,农历正月初一,祭神祀祖后,外出拜访亲友师长,也称“贺正”。这首词,全词如下:
晓色才分笑语喧。诏鸦飞下九重天。
琼幡雪柳拜花前。
最后屠苏人老大,搀先菡萏玉婵娟。
一年年胜一年年。
琼幡雪柳拜花前
“晓色才分笑语喧。诏鸦飞下九重天”,大年初一,本来就是很喜庆的日子,但喜上加囍的是,皇恩浩荡,皇帝的嘉奖又从皇宫传来。这让刚刚有了一点黎明天色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笑语喧哗。
“琼幡雪柳拜花前”,女人们戴着琼玉般的幡儿,插着雪柳头饰,在鲜花面前跪拜,感谢神灵的保佑!
这里的“琼幡雪柳”,也是一种借代手法,指美女或女人!
宋代佚名诗人在《失调名·其七》中,写出了由于立春和春节庆祝活动的需要,导致了发达的商业活动:
金铺翠、蛾毛巧。
是工夫不少。
闹蛾儿拣了蜂儿卖,
卖雪柳、宫梅好。
卖雪柳、宫梅好
这个铺子里,有“金幡”、“蛾儿”卖,也有“雪柳”、“宫梅”卖。就像我们现在的春节集市一样,任何年货,应有尽有!
这里的“雪柳”、“宫梅”,其实很难判断是花儿,还是饰物,可能两者兼有吧!
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也很有名: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
词人将两个元宵节做对比,一个是“人在何处”,“春意知几许”,“次第岂无风雨”;一个是“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对比强烈。
作为读者,我们当然喜欢“铺翠冠儿”,铺着翠绿色丝绸的帽子;喜欢“捻金雪柳”,镶着金色丝绸的雪柳饰物;喜欢“簇带争济楚”,女子穿戴整齐美丽。
可以看到,宋代的诗人、词人们,提到元宵节,那一定是要提“雪柳”,不管是真实的雪柳树,还是雪柳饰物,都值得他们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