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3日,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伯恩特・兰格 (Bernd Lange) 在接受德国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布鲁塞尔和北京接近就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取消关税达成一个方案。他说:“谈判还在进行中,但我们即将与中国达成协议,中方或将以承诺的最低价格在欧盟销售电动汽车。”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凭借国内市场需求与电动化技术的推动,以价格优势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欧洲市场更是其重要目标。然而,欧盟也有相应举措,近期其关税政策的重大转变,背后博弈耐人寻味。
一、欧盟的关税政策:从加税到取消
2024年10月30日,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17%-35.3%不等的反补贴关税,目的在于保护本土车企免受中国品牌低价冲击。中国车企因成本与性价比优势,在欧销量攀升,给大众、宝马等传统车企带来压力。
但2024年11月23日,欧盟贸易委员会主席伯恩特·兰格称,欧中谈判顺利,接近就取消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关税达成协议,不过将设定最低售价作为替代方案。这看似利好,实则暗藏玄机。
二、最低价格设定:控制中国电动车的价格优势
兰格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在欧销售需高于“最低价格”标准。此标准非简单市场价格,而是欧盟防止中国车企低价扰乱市场的价格下限。虽有中国车企提议3万欧元售价未被接受,且该下限会依车型因素调整,但肯定高于当前中国品牌定价。如上汽MG4在欧起售价25995英镑,大众ID.3起售价35730英镑,中国品牌低价策略助其抢占份额,欧盟此举意在保护本土车企,维持“公平竞争”。
三、欧盟为何对中国电动车如此“紧张”?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政策严格主要有因。
一是中国电动车崛起威胁欧盟车企。中国产品不仅价格优,技术创新与质量也逐步赶超部分欧洲传统车企,像MG4、比亚迪唐EV等受欧洲消费者欢迎,吉利、比亚迪等也在扩张欧洲市场,欧盟为保本土份额而行动。
二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产业链优势明显。其生产得益于政策、国内大市场,还有成熟电池技术、低成本生产与完善供应链体系,而欧盟部分车企电动化转型面临成本高、技术突破慢问题,故提高关税或设价格下限以阻中国车企渗透。
四、中国电动汽车的未来: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面对欧盟新规,中国电动汽车在欧面临挑战。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首当其冲。虽有价格优势,但续航、充电速度、智能化水平等若不提高,难以满足欧洲高品质需求。其次是应对“价格管控”。
若最低售价政策实施,中国车企需在价格或附加值上调整,对低成本策略品牌考验大。
最后,中国车企应开拓新兴市场。如泰国、印尼、巴西等,在这些市场可凭价格与技术创新扩份额、寻机遇。
五、结语: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
中国电动汽车欧洲之路充满挑战。欧盟政策调整背后博弈持续。中国车企要在国际成功,需应对竞争,提升技术与品牌影响力。
未来竞争是技术、创新、市场布局与品牌价值的全面较量,应对政策挑战、打造核心竞争力是中国电动汽车全球崛起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