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张国焘冻死在养老院,许世友:除了毛主席,没人是他的对手

心灵捕梦之网 2025-03-20 14:07:13

1979年,张国焘在一个养老院里死于寒冷,这个曾经风头无两的政治人物,最后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许世友曾说过一句话:“除了毛主席,没人是他的对手。”这话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一个曾经威风八面的革命人物,最后会如此凄凉地结束一生?张国焘的命运,究竟和哪些因素密切相关?他曾经的对手、支持者,又是怎样看待这段历史的呢?“欲与天公试比高”,这首家喻户晓的诗词,高度概括了毛主席不断斗争的信念,纵观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不啻为一部轰轰烈烈的斗争史。

主席克服艰难险阻斗赢了长征之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斗赢了日本侵略者,团结一切力量斗赢了蒋介石反革命集团,拼出中国人的骨气斗赢了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然而,在毛主席不断斗争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人却在主席最艰难时刻,为了一己私利公然挑战党中央的权威,站在了毛主席和人民的对立面,给主席和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打击和损失。此人便是与顾顺章、向忠发并称我党历史上“三大叛徒”之一的张国焘。

张国焘张国焘一度身居核心地位,且能力不俗。许世友上将就曾回忆说道:“当时党内除了毛主席,没有人是张国焘的对手。”

许世友(左)、毛主席(右)就连主席自己也曾亲口承认:“长征路上和张国焘的斗争,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那么,张国焘叛变究竟为何?他又怎会落得个凄惨冻死的结局?总理再三苦劝留不住一颗叛逃的心1938年的清明节前夕,国共双方都需要派代表前往陕西黄陵县,共同主持黄帝陵的祭祀仪式。

由于当时全国处在全面抗战时期,这个活动被赋予了极大的政治色彩,具有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因而国共双方都十分看重这项仪式。为此,毛主席正考虑派何人作为我党的代表。就在这时,警卫员通报张国焘来访。听到这个通报,主席眉头一紧,随即让警卫员放行。只见张国焘满脸笑意地向毛主席嘘寒问暖,主席并不吃他这一套,让他开门见山不要绕弯子。张国焘见状立即请缨,希望今年主席能够派他作为代表前往黄帝陵主持祭祀仪式。主席对此颇感意外,毕竟张国焘平日里趾高气扬,根本瞧不上这种繁琐的活动。主席委婉地表示拒绝,理由是张国焘目前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公务繁忙不便抽身。

但是张国焘这一次却铁了心要去,并表示去年是周总理亲自去的,这次的代表必须是他。看着张国焘一脸诚恳的样子,主席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再三叮嘱他当天去当天回。然而此时谁都不曾想到,这个曾经担任过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张国焘,居然会利用主席的信任,彻底叛变革命队伍。张国焘当天抵达黄陵县后,按照流程与国民党代表蒋鼎文共同完成了各项仪式,期间丝毫没有表现出异常。可是就在仪式结束双方互相道别之际,张国焘趁着警卫员不留意,一下子钻进了蒋鼎文的小轿车,随即扬尘而去。显然这是一次有预谋的叛逃,张国焘私底下早就同蒋鼎文达成了默契,而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张国焘叛逃时是个光杆司令,连自己身怀六甲的妻子都没有通知。

蒋鼎文主席和总理得知此事后,对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感到痛心疾首。总理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立即派心腹秘密赶赴西安,劝说张国焘悬崖勒马,不要一错再错。然而张国焘铁了心要上贼船,随即便转移到武汉,打算面见正在筹备武汉会战的蒋校长。总理随后又派人专程前往武汉蹲守张国焘的火车,希望再次劝说他回心转意,并表示能够宽大处理,但总理的一番好意全部被张国焘断然拒绝。

周总理就这样,“中共领导人张国焘起义投诚”的消息,被刊登在了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上,张国焘也就此坐实了叛徒的罪名。而张国焘为何如此专断独行和狂傲,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得李大钊提携却出卖恩师张国焘是江西萍乡人,原名叫作张特立。他从小家境优渥,没有饿过肚子受过冻,这样令他形成了自负和桀骜的性格。由于张国焘是家中长子,因此家族的希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长辈对其培养不遗余力,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进入北大后,张国焘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课余时间经常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去看书,就这么一来二去,他与时任北大图书馆馆长的李大钊成了忘年交。

李大钊李大钊十分欣赏这个“小老弟”,于是将马列主义源源不断传递给张国焘。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张国焘对革命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成为北大学生运动的领袖。在此期间,他也在北大结识了图书馆管理员毛泽东,但张国焘认为毛主席就是个乡下人,从内心瞧不上主席,因此二人没有深交。李大钊同样十分欣赏毛主席,因此他经常会邀请毛主席和张国焘参加自己组织的马列主义研究会,会上张国焘经常慷慨激昂地发言高呼,而主席则冷静思考,时而与李大钊交换眼神。主席对这一时期张国焘的骄傲自负都看在眼里,他曾在晚年评价张国焘时说:“我知道他从内心瞧不上我,认为我就是个穷学生,是个乡下人。”中共一大召开时,张国焘得到李大钊的举荐,担任党的组织主任,成为我党重要的创始人之一。然而随着地位的变化,张国焘内心对权利的渴望、对名誉的贪婪开始逐渐显露,他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引起党内不少同志的反感。最终,在中共三大上,张国焘落选了中央委员,而顶替他出任组织部长的人,正是他瞧不上的毛主席。

祸不单行,就在张国焘满心怨气地返回北京后不久,他就被反动的北洋政府所抓获,为了活命他选择出卖组织,直接把李大钊的具体位置拱了出来。最终他躲过了皮肉之苦,可是他的恩师李大钊却走上了绞刑架。此后,他开始变得愈发专断独行,有时甚至故意公开与毛主席唱反调。1935年,毛主席与张国焘的关系到了白热化阶段,张国焘甚至上演了率领红四方面军负气出走另立中央的闹剧,给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最终主席宽宏大量,重新接纳了张国焘,并继续给予其领导人的地位。主席曾表示:我在长征路上和张国焘的斗争,是我这辈子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然而组织给予张国焘的宽大处理,并没有成为挽救张国焘堕落的一剂良药,反而被他视为人生的奇耻大辱。或许就是从那时起,在他的脑海中就已经萌生出了叛逃的念头。而在他看来,兵强马壮的蒋介石会笑到最后,因此他才会在后来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热脸去贴蒋校长的冷屁股。被蒋介石冷落张国焘叛变的时间节点很关键,一年半前西安事变爆发,十个月前前面抗战爆发。此时的蒋介石迫于压力不得不公开表明抗日立场,同时与我党达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然而,蒋介石打心眼儿里还是在坚持他那“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主张。因此,蒋介石时不时仍旧要在我党的抗日根据地搞一搞小摩擦。当西安方面传来张国焘叛变的消息时,蒋介石还是激动了一阵的。毕竟从常理来看,张国焘这种级别的叛徒,肚子里肯定藏有大量的核心机密,一旦利用得当,将会对攻击我党提供难以想象的巨大帮助。于是蒋介石立即电令西安方面,妥善将张国焘转移到武汉与自己的会面。

听说蒋介石要亲自接见自己,张国焘也很高兴,他想着自己在共产党方面就是领导人,这次到了国民党,说不定能在政府里捞一个大官当一当。情况也的确如张国焘预想的一样,起初国民党当局十分重视张国焘的价值,除了蒋介石外,军统头子戴笠、“西北王”胡宗南等人都排着队相拉拢张国焘,请他为自己的阵营出谋划策。最终,蒋介石决定将张国焘安排到军统,想要通过他所掌握的核心机密,来帮助戴笠打击我党。然而,张国焘做梦都没有想到,从他叛逃的那一刻起,总理和中央特科就采取了反制措施,他所掌握的一切情报都变得毫无价值。张国焘的到来反而使得戴笠的军统遭遇了一连串打击,戴笠甚至一度怀疑张国焘是不是和毛主席串通好的,演了一出“周瑜打黄盖”来蒙骗自己的。

就这样,张国焘很快在戴笠这里失去了价值,蒋介石对他的态度也一下子冷落了下来。蒋介石曾对陈立夫说:“张国焘这种人,中共待他不薄,他今天可以叛变中共,明天也可以叛变党国,斯人绝不可以重用。”于是,国民党对他采取了“给荣誉不给信任”的方针,使他逐渐边缘化,直至无人问津。有一次,戴笠为了羞辱张国焘,特意安排他去审讯被军统抓获的一名地下党员。当张国焘走进浑南肮脏的囚室时,那名地下党员一眼就认出了,来人是他昔日的顶头上司,因而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的神情。张国焘见此人认出了自己,便开始利用自己曾经的身份,想要诱使这名地下党员叛变。

结果这名同志大义凛然拒绝了张国焘的劝说,并当着张国焘和戴笠的面说:“我死都不当叛徒,你怎么还会有脸来劝我?”张国焘听到这句话羞赧不已,勉强说出一句:“我这也是为你好!”随即扭头就走。戴笠叫住了张国焘,当着他的面下令处决了这名地下党员。至此,张国焘在国民党阵营基本上算是一块不折不扣的“鸡肋”。不肯枝头抱香死,只能吹落北风中解放战争初期,张国焘和蒋介石一样,产生出“优势在我”的错觉,不但在报纸上发文预测我党失败的时间。然而随着战局的变化,张国焘意识到自己即将走投无路。他随即多次给蒋介石写信,表示自己想要一起去台湾,继续为“党国”的事业效力,结果遭到蒋介石的无情拒绝。蒋介石受不了张国焘的一再请求,直接托毛人凤当面告诉他:“台湾不欢迎你,你留下贡献更大。”这下张国焘才彻底明白,自己已经沦落为蒋介石的一枚弃子。1948年,张国焘还是恬不知耻的私自坐上了前往台湾的轮船。

然而,蒋介石的的确确用实际行动告诉张国焘,什么叫做“台湾不欢迎你”。抵达台湾的张国焘向蒋介石摇尾乞怜,请求赏他一官半职,结果被蒋介石无情拒绝。迫于生计张国焘拿出存款创办了一家报社,想要靠写文章赚点钱,结果报社刚刚有所起色立即被蒋介石派人强行收归政府。至此张国焘明白了一个道理:再不走恐怕蒋介石就要派军统的人来送自己上路了。于是他只能拖儿带女跑到香港苟活,这期间恰逢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他便投靠美国人帮着打舆论战,写了不少抹黑我党和新中国的文章,从而昧着良心换取美国人的稿费。随着朝鲜战争结束,美国人迅速抛弃了张国焘,他在香港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无奈之下他给毛主席写了封信,希望新中国能够不计前嫌,给他一官半职让他安享晚年。

主席将在旧情上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提出一个前提条件:公开检讨自己的错误行为。看到主席的回信,死要面子的张国焘单方面断了联系。此后他又抱上了美国人的大腿,应和冷战的局势,不断写文章批判社会主义国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短短五年后,美国人对他的文章不再感冒,再次抛弃了他。于是他有一次给主席写信求饶,希望主席给他一官半职了却残生。主席再度不计前嫌原谅了他,但要求他断了与境外势力的一切联系,这一次张国焘再次选择沉默。从张国焘的两次沉默来看,他的共产主义信仰早就荡然无存,心中考虑的只有自己的面子和当官的利益。

1968年,张国焘前往加拿大投奔自己的儿子,然而儿子平日里忙于工作,而张国焘已经行动不便时刻需要人照顾。最终,儿子把他送往了一家免费的养老院。由于这家养老院是免费的,因此条件十分一般。1979年12月3日夜,加拿大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当晚张国焘在睡觉翻身时不慎将被子掉到了地上,然而中风的他无力将被子从地上捡起来。养老院为了省钱没有开暖气,也没有人值夜班。就这样,张国焘活活冻成了冰雕,凄惨死去,终年82岁,此时距离他叛党已经过去了整整41年之久。

更令人唏嘘的是,张国焘去世后,儿子甚至不愿拿出丧葬费,后来还是远在台湾的蒋经国看不下去了,寄了一笔钱过去才让张国焘入土为安的。蒋经国这么做据说是因为早年二人在苏联留学时有交情,能言善辩的张国焘曾帮助他一起忽悠蒋介石。如今,张国焘依旧冷冰冰地躺在异国他乡的土地里。想要在生前名垂青史的他最终落得个叛徒的骂名,想要死后魂归故里的他最终也遥遥无期,这或许就是历史对叛徒最为深重的惩罚。张国焘在回忆录中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或许就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道别: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