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具收藏,自改革开放以来凯歌高奏,声势迅猛,尤其是明式黄花梨制品,如今人人皆知、盛况空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对传统家具的认识还接近空白。一本《明式家具珍赏》,打开了常见明式器型的大门。从那以后,平头案、翘头案,圈椅、官帽椅,圆角柜、方角柜等,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言必称经典,成为此后二十年间的主流,推动着收藏品市场快速发展。
然而世间万事万物,总是物极必反、阴阳相生。常见样式一开始被奉为经典,逐渐变得平凡,最后沦为大众款;少见器型起初不被重视,却存在稀缺的可能性,一旦市场规律发挥作用,有的竟成为天价藏品。
常见与罕见,存世量多与少,两者相辅相成,有着共通之处,是每一件黄花梨家具都具有的属性。近年来,明式主要器型已为人所熟知,藏家们的注意力,转向有变化的样式,以及小众类型。
以黄花梨扶手椅为例,独板和三攒靠背是圈椅或官帽椅中的绝对多数,鲜有例外。每一处有新意的变化,都为藏品平添身价,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瘿木独板装嵌在黄花梨边框里,外形轮廓并未改变,相似度却无其他可比。明末清初时期的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成交价五百多万元,这是四年前的事情。
反其道而行之,明明是独板靠背,偏偏要雕成三攒式样,这对黄花梨炉瓶纹圈椅拍出了七百多万元。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经典样式已不稀罕,黄花梨少见器型更吸睛,藏家对孤品的兴趣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区别变体是合乎规范,还是标新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