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现存霸权国家,其战略选择始终牵动着全球秩序的神经。老图认为,美国未来5年,不会放弃俄乌冲突的矛盾存在,不会撤出中东,不会退出亚太。
未来五年,美国在多极化层面的压力会减小,现在欧盟和俄罗斯的能力下滑明显,欧盟更像是没美国战略附庸,而俄罗斯在南高加索、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崩溃时暴跌。但是美国在技术革命迭代、传统联盟体系动摇问题上始终面临压力。
本文通过剖析美国在俄乌冲突、中东布局、印太霸权三大核心领域的战略选择,谈谈美国如何通过“非对称控制”维系全球霸权地位,并探讨其决策背后的深层逻辑与潜在风险。
一、俄乌冲突:构建“可控动荡”的欧洲新秩序
1.1 战略冻结的底层逻辑
始终有人觉得特朗普会结束俄乌冲突,的确,他只是希望冻结俄乌冲突,但是美国并不会让俄乌之间重归于好,因为特朗普需要欧洲配合美国的意志,更希望欧盟甘愿做美国的战略附庸,而达成这个目的就必须在俄乌之间留下矛盾,2025年俄乌谈判最好的结局莫过于15年内不寻求解决领土争端。美国对俄乌冲突的“冻结策略”,本质上是将地缘危机转化为长期战略资产的精算过程,其“冻结”方案可能包含三个关键维度:
军事层面:通过协议划定前线“静默区”,允许俄乌保留现有控制区,但禁止大规模攻势。
经济层面:维持对俄制裁机制但放宽部分能源出口限制,允许欧盟通过“灰色渠道”获取俄油气,既缓解欧洲经济压力,又防止其彻底转向新能源自主化。
政治层面:推动乌克兰宪法修正案,将“领土完整”条款设为长期目标而非短期内诉求,为未来谈判创造法理弹性空间。
1.2 欧洲附庸化的控制链条
美国此举绝非单纯止战,而是通过制造“半永久性危机状态”重塑大西洋联盟关系,目前,北约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将从东欧前哨向中欧枢纽转移,波兰的雷兹科夫军事基地扩建计划已显露此意图,迫使欧洲的北约国家尤其是像德国等核心国家承担更高防务成本。
更可怕的是,美国正在对欧洲的能源命脉重塑,美国液化天然气在欧洲市场份额已从2021年的26%跃升至2023年的43%。
该策略同样面临三重挑战:
俄罗斯的反制:俄方可能利用冻结期巩固占领区治理,通过发放俄护照、重建基础设施形成事实吞并,东乌四州已有数十万人居民获得了俄公民身份。
欧盟“觉醒派”的抵抗:法国主导的“欧洲政治共同体”倡议正在吸纳英国、挪威等非欧盟国家,试图构建独立于北约的防务协作网络,不过这一点上,欧洲真的很难抵抗美国的侵蚀。
乌克兰的代理人疲劳:美国的欧洲战略建立在乌克兰还能存在,还有能力继续和俄罗斯进行潜在对抗,如果乌克兰更换了总统选择亲俄的话,美国一切都是白费。
二、中东棋局:离岸平衡与代理人战争的操控
2.1 新离岸平衡战略框架
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并非撤退,特朗普会选择经济模式的渗透,主导中东贸易。
-军事存在轻量化:将驻伊拉克美军从5500人削减至2000人以下,但同时在阿联酋增设MQ-9B无人机基地,实现对霍尔木兹海峡的24小时监控。
能源杠杆数字化:要求沙特等产油国将原油交易数据实时接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系统,强化对全球油价的实际定价权。
教派冲突工具化:默许土耳其对库尔德武装的跨境打击,让叙利亚各方势力和土耳其之间有着可变的矛盾产生。
2.2 伊朗问题的“红线”
美国对伊策略呈现“战术克制”与“战略威慑”并行的特征:
这其中包括核设施“虚拟围城”。代理战争的“温度阀”可控,默许伊朗通过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但当威胁超过全球航运成本的7%时即启动有限空袭以示警告。技术代差威慑同样是美国维持自己军事威慑的一方面,向沙特提供“铁穹”反导系统的简化版,刻意保持与以色列装备的性能差距,既安抚盟友又防止其军事独立性增强。
2.3 土耳其的“可控脱轨”
埃尔多安政府的多重博弈给美国带来特殊挑战:
黑海粮食走廊博弈、S-400系统的连锁反应、土耳其不断攀升的宗教影响力,美国对土耳其可能会有经济上的压力。甚至会通过支持反土耳其武装,让土耳其不得不在地缘冲突上向美国妥协。
三、印太霸权:技术民族主义与联盟重构
3.1 军事部署的“前沿”战略
美国在印太的军事存在正从“规模威慑”转向“精准制导”:
分布式杀伤链:美国通过演戏在菲律宾巴拉望岛部署导弹系统已经让区域问题变得复杂,在2025年美国可能会继续向菲律宾施压,不输更多可以覆盖南海水域的导弹,以达到区域问题不能脱离美国的现状。说白了,还是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
3.2 经济制裁精细化
美国老早就喊出过供应链去中国化,特朗普第二个任期会不会还是这么做,有待观望。
通过SWIFT系统升级,强制要求成员国报告所有涉及数字货币的跨境交易,遏制他国货币国际化进程。
3.3 联盟体系的“模块化改造”
美国正在重构印太盟友体系以适应多极化现实:
美日韩情报三角:三国共享导弹预警数据的共享时间大幅压缩几乎可以同步。
澳英美联盟:向澳大利亚转让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移除反应堆自持技术,确保其永久依赖美国维护体系。
拉拢印度同样是美国的一个战略,反正印度被美国忽悠的不轻。
美国不想犯错,但是可能正在犯错,既要通过制造危机维系联盟向心力,又要防止危机失控消耗战略资源;既要利用技术霸权遏制对手,又难以承受全球产业链断裂的代价;既要扮演国际秩序维护者,又不断透支自身信用储备。
历史经验表明,所有霸权衰落的起点,往往源于将战术精明误判为战略智慧,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