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周恩来谈起主席“接班人”,毫不迟疑地举出邓小平的名字

不可思议的想法 2025-04-17 14:03:17

1973年4月12号晚上7点半左右,人民大会堂一楼的大宴会厅里,周总理正忙着张罗一场大宴会。这场宴会是为了热烈欢迎刚从柬埔寨的解放地方回到北京的柬埔寨老大,就是西哈努克亲王,还有他夫人他们一行人。

那天晚上,好久不见的邓小平突然现身晚宴,他亮出的头衔是“国务院的二号人物”。

邓小平的意外现身,让现场的中外来宾无不感到震惊。而作为这场人民大会堂宴会的设计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于宴会上发生的种种以及随后的反响,心中早已有数,一切尽在预料之中。

大概一个月前,就是3月10号那会儿,他亲手起草了一份报告给毛主席,里面详细讲了讲中央政治局开会商量让邓小平同志恢复党内生活和重新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职位的事儿。他还建议,中共中央应该出个正式文件,发到全国各个党支部,让全党同志还有党外的老百姓都知道邓小平同志要重新出来工作了。

那天,毛主席在周总理递上来的报告上,简简单单地写了“赞成”两个字。这一下子,就成了邓小平人生路上一个特别重要的转折点。

其实,从1966年开始,周恩来在涉及邓小平的问题上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谨慎与沉默,几乎未曾发表过任何言论,即便是那些出于应付场合需要的“违心”之言也鲜有出现。这一举动恰恰彰显了周恩来对邓小平的深刻了解与心中有数。

1965年,就在那个“大活动”开始之前的一次小范围碰头会上,周恩来跟几位中央的大佬们聊到了毛主席以后“谁来挑大梁”的事儿。他二话不说,直接点了邓小平的名,觉得邓就是能够接过毛主席手里那根“指挥棒”的人。这可不是因为毛主席老在大家伙儿面前夸邓小平有多能干,主要是周恩来心里跟明镜似的,对邓的了解那叫一个深。

要是说,毛泽东是在1931年中央苏区发生的“邓、毛、谢、古”风波里,才算真正结识并懂得了邓小平,那周恩来呢,他可比毛泽东早认识了邓小平大约十年。

1980年夏天8月份,邓小平跟意大利的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聊天时,满心感慨地回忆了他和周恩来之间的特别交情。他讲道:

我们很早就熟识了,那时候在法国半工半读,还住在一块儿。对我来说,他就跟亲哥哥一样。我们俩差不多同一时间开始革命生涯。他在同志们和老百姓心里,那可是很受尊敬的人物。

邓小平这辈子吃过不少苦头,但他很少会用那么深情的话来评价他敬重的人。可能,周恩来就是那个特别的存在。

邓榕,大家习惯叫她毛毛,在她写的书《瞧瞧我爸邓小平》里头说了这么一件事:

我直接问了老爸,在法国待过的那些人里,你跟谁走得最近?老爸想了想,回答说:“那肯定是周总理了,我一直把他当作亲哥哥一样,而且我们共事的时间也是最长的。”

毛毛接着往下写:话说回来,我继续写点啥好呢?嗯,就这么定了。接下来这部分,我想聊聊之前的那些事儿。真的,有好多想说的,感觉都憋在心里好久了。其实吧,生活里总是会发生好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时候让人开心,有时候又让人头疼。但不管咋样,都得去面对,去解决,对吧?我就这么一步步走过来了,经历了不少,也学到了不少。每次碰到问题,我都会想办法去解决,虽然有时候挺难的,但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出路。就这样,我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也希望能一直这么走下去,看看未来还会带给我什么惊喜或者挑战。反正,我已经准备好了,啥都不怕!嗯,就先写到这里吧,感觉心里舒服多了。

没错,老爸在法国待过两年,还在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那会儿,偷偷在上海干地下工作。后来他又去了江西的中央苏区,走了长征路,经历了革命战争,建国后还在咱们党和国家的最高机关里工作。一直到周总理为了党、国家和人民,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老爸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都是周恩来的好帮手和铁杆战友……

这份如战友般坚固、兄弟般深厚的情谊,让这两位无产阶级革命者紧密相连,不论遭遇何种困难都相互扶持,面对生死也绝不分离!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1
不可思议的想法

不可思议的想法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