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个提问,这个假设倒是挺有意思。关于张飞要求张达、范强做白盔白甲的事,这个桥段在《三国志》里是没有的,《三国志》里只是说粗略的说“其帐下将张达、范疆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这估摸着就是三国演义的桥段,小时候看这段并没有啥感觉,只觉得张达、范疆很无耻,居然这么阴张飞,害的刘备又损失了一位猛将(有这心态也很正常,毕竟看《三国演义》这书的时候不自觉的往蜀汉那儿站队)。然后,现在一想就觉得老张简直就是想把人往死里逼,搞这种致命KPI对待下属,就别怪下属翻脸无情,顿起杀心。老子张达又不是史塔克工业集团的,了结不了你的KPI,还了结不了你么!
十万副盔甲是什么概念?这对古代生产力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举个例子,明朝在洪武十一年五月,朱元璋定下了直隶以及全国各布政使司,每年制造兵器的数量。原文关键段落如下。附图。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十八》:尔工部其以岁造军器之数,著为令。于是工部定天下岁造军器之数:甲胄之属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五、马步军刀二万一千、弓三万五千一十、矢一百七十二万。
当然,这只是大明每年正常额度的盔甲生产。毕竟,每年铁产量是有限的,据《春明梦余录》记载,洪武七年全国产铁不过9052987斤,有限的生铁不可能全部用来生产兵器,官府还要向农户提供铁制农具,一旦军工产业拉满,那势必影响民生。
但是在明末,后金崛起,边防危机,明朝就顾不得这么多了,军工产业全部拉满到极限。据《明史》记载,为了应付正在崛起的后金,明朝抓紧生产盔甲,从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元年这三年间,共向辽东战场派发了27万多副盔甲(其中也有旧有存货),假如这27万副盔甲全部是在这三年生产的,已经达到年均9万副,这在封建王朝里已经算是优秀了。
明朝做为统一王朝,集全国十三布政使司之力,59873305人口的体量,一年额定生产盔甲不过13465副。明末过亿(数据存疑)的人口体量,火力全开,生产力拉满,不过每年9万副。《三国演义》里面的张飞同志大嘴一张,你们给我三天10万白盔白甲,就蜀汉这种偏安于西南一隅割据政权啥国力,老张是心里没点数啊!据《三国志》记载,蜀国的体量是这样的: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说句难听点,就是把整个蜀汉调动起来,这个KPI也很难完成,完成不了以张飞的暴脾气,两人的命运可想而知,你让张达、范疆怎么办?张达、范疆:“飞哥,你的头保熟不?”
再提一嘴,古代的盔甲制作工序是非常麻烦的,宋代的生产力只有一百人一天35副盔甲。就蜀国那种生产力,投降的时候居然还能带甲10多万,真心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蜀国的盔甲肯定继承于两汉,而两汉的盔甲规格也不低啊!下图是考古学家根据出土复原的汉代甲胄。
所以,张飞提出这么离谱的要求就是纯粹找茬,如果我是张达、范疆为了保命,我也会把张飞干掉,除非我是受虐狂。
引用文献:《三国志》、《文献通考》、《明太祖实录》、《明熹宗实录》、《春明梦余录》、《文献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