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弟媳亲身经历,很难相信世界上有这样的大姑姐,帮自己的父亲买东西还要跑腿费不说,不管是帮父亲还是帮弟弟先要把好处谈妥,打比方说,帮父亲买十几块钱的东西,就问父亲要二十元,剩下的几块钱就是她的跑路费,逢年过节表面上买了几斤肉来,实际上要么问老父亲要买肉的钱加跑腿费,要么在老父亲放在她的钱里直接减账,最后老父亲放在她那保管的钱一分没拿回来不说,还到处说老父亲欠她多少钱,她补贴了娘家多少钱,很佩服心里素质这么强大的大姑姐,经常把话反着说也不心虚!
也许是老母亲去世得早,大姑姐在自己老父亲的头上占便宜占惯了,老父亲不给利益她就不来,老父亲答应给利益她跑得比谁都快,她还不在外面说,在外面一直营造一副孝顺女的人设,买给老父亲的东西先不拿到父亲家,而是在村里走一圈,见到谁都要说一声她买东西回娘家了,而她找老父亲要钱和跑腿费的事情只字不提,以至于到了弟弟弟媳结婚了,大姑姐还是保持这种做派,能得到好处就来,得不到好处就把弟弟弟媳当陌生人看,当弟弟弟媳遇到难事时,不仅不出手相助,还到处宣扬,贬低弟弟弟媳没有用,亲姐弟之间为何会沦落至此?
老母亲去世得早,去世的时候才50岁,弟弟才读初一,大姑姐比弟弟大十来岁,刚好结婚没多久,老母亲一去世,叔叔婶婶就打老父亲土地的主意了,听闻要拆迁要征收,在叔叔的威逼利诱下,老母亲生前一直反对的老房子被老父亲几千元的价格卖给了其中的一个堂哥,后面去换证的时候把名字都给换了,这是后话了。叔叔婶婶的胃口远不止这些,老房子拿到手后,又打路边的一块地的主意,因为那块地正在学校对面,不管搭个棚子卖什么东西或者租出去钱也不少,村里的人也都是这样干的,在学校对面的地上搭建了不少棚子出租出去给别人做生意,租金够一家人生活了。
那时,弟弟还小,学校对面的那块地面积比较大,可以搭建十来个门面,叔叔又去争了,在村里到处说这块地是爷爷的,他家儿子多,按孙子来分,他要占好几分,村里人不敢当叔叔的面说,只敢在背后说:老人的土地哪有按孙子来分的道理,不都是按儿子来分吗?
叔叔嘴上说按孙子来分,实际上他要全部占完,老父亲气不过,奈何他腿脚不便,说又说不过,叔叔还在村里扬言他有好几个儿子,要是老父亲敢出面阻止他搭建棚子,就灭了他唯一的儿子,让他绝后,而他用一个儿子抵命还有好几个儿子送终,吓得老父亲把十四岁的儿子反锁在家,去找女儿女婿帮忙。 大姑姐和姐夫有点不太想帮忙,老父亲就许诺了好处就是把他这辈子所有积蓄都放在大姑姐那保管,等到儿子结婚时拿回本金就行,钱让姐夫拿去做生意,他不要利息,在利益的驱使下,大姑姐和姐夫来到学校对面阻止叔叔搭建,叔叔和大姑姐大吵了一架,大姑姐嫁得好,说话也口无遮拦,村里好多人来看热闹,最后的结果是大姑姐架吵赢了,地被叔叔全部霸占完了。
叔叔从此对大姑姐不待见,连大姑姐过年去他家拜年都不给好脸,大姑姐和姐夫每年只能热脸贴冷屁股,对叔叔婶婶堂哥堂嫂们巴结着、上赶着,对自己的亲弟弟弟媳满是厌恶,老父亲放在大姑姐那保管的钱不承认不说,等老父亲死后还问弟弟要一半的房子,说在法律上儿女有平等继承权。
还说为了帮自己的亲爸和亲弟弟把叔叔婶婶堂哥们都得罪了,肠子都悔青了,没落到一点好,弟弟弟媳不感恩,不给她 一半的房产,叔叔婶婶和堂哥堂嫂们都看她不顺眼,觉得她不应该帮娘家父亲和弟弟争土地,虽然没争赢,但也讨厌她。大姑姐说没得到弟弟好处的话不止一次,让弟弟弟媳都懵圈了,亲姐弟之间难道只有利益互换,没有亲情可言吗?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