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已经不止是“神作”那么简单,这部剧是近几年新派国产剧的里程碑,上一次各方面这么均衡的新派国产剧,我认为都是2015年的《琅琊榜》。不过,《漫长的季节》不仅镜头语言更有突破性,叙事文本的力度,内核表达的深度上面,也突破了同类国产剧的窠臼,已经做到“电视剧艺术”的深层次含义。
它和英美剧《真探第一季》《暗黑三部曲》,已经成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剧之一。 这几年能和它比肩的国产剧,还是老派国产剧《人民的名义》《山海情》《觉醒年代》《能文能武李延年》等作品,其它新派国产剧都比它逊色。如果再要寻找,那就得2010年之前那些国产剧神作了。
肯定有人会问是不是太夸张了?并没有,我反而认为网友现在低估了它。
近8年来国产剧最高分?《漫长的季节》真的配吗?
国产剧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巅峰在哪个时代呢?那就是8090年代是艺术巅峰,00年代到2010年年代才是巅峰,这个就不用赘述了。
2001年签WTO,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2011年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内地文化市场飞速商业化,8090后观众从童年到青年进入了社会。
国产剧的变化就是内地严肃剧的衰落,港台创作者也度过巅峰,跟着掉入“流量经济”的泥潭。两岸三地合作+新时代技术的《新四大名著》火爆一时,但我们今天回头看,热闹归热闹,但影响力都不大。
内地严肃剧只剩下《大秦帝国》
系列和些许作品在苟延残喘,那个时代国产剧的溃烂,主要是新金融资本进入了文化产业,与港台创作者的媾和(某些内地创作者一并堕落)。无论“抗日神剧”也好,“阿宝色磨皮抠图”古装剧也罢。
如果你有兴趣去查查导演阵容,你会发现港台团队的比例高得惊人。
内地老派创作者很多人就是没有跟上时代,这个“没有跟上时代”,既是形而上的文本内核,又包括形而下的制作水平。像张纪中金庸剧,钱雁秋古装推理剧,《重案六组》团队和海岩剧等都是典型。
这时,虽然之前就有同样内地老派团队郑晓龙的《甄嬛传》的影响,但原本正儿八经国营团队“山影”的正午阳光出现,它作品更多,影响也更大。以《琅琊榜》革新古装剧模式,以《伪装者》革新谍战剧,以《欢乐颂》革新都市剧模式。
正午阳光的模式是用过去严肃剧的拍摄手法+新的审美和影视工业技术;去拍市场流行的IP作品,再结合有热度的年轻演员,与实力派演员保证演技。 古装剧从《琅琊榜》到《知否知否》《清平乐》奠定严肃剧的新拍法,后面古装大剧都一样。
都市剧从《欢乐颂》《都挺好》相同,现在国产大女主群像剧仍然“原生家庭”泛滥。
谍战剧也一样,正午阳光的大获成功,带领大量内地老派严肃剧团队转型。“流量经济”与金融资本干预创作仍然问题重重;但审美、影视工业、再到内容质量都更差的港台团队,开始被踢出。
抗日谍战大剧被踢出,都市大剧被踢出,各种古装大剧被踢出。最终港台导演只剩下从《花千骨》《三生三世》《香蜜》等成功的古装偶像剧一支。这几年也开始面临李木戈,《星汉灿烂》《苍兰诀》等内地青年导演的挑战,留给港台团队的时间,真不多了。
正午阳光的模式是用过去严肃剧的拍摄手法+新的审美和影视工业技术;去拍市场流行的IP作品,再结合有热度的年轻演员,与实力派演员保证演技。 古装剧从《琅琊榜》到《知否知否》《清平乐》奠定严肃剧的新拍法,后面古装大剧都一样。
都市剧从《欢乐颂》《都挺好》相同,现在国产大女主群像剧仍然“原生家庭”泛滥。
谍战剧也一样,正午阳光的大获成功,带领大量内地老派严肃剧团队转型。“流量经济”与金融资本干预创作仍然问题重重;但审美、影视工业、再到内容质量都更差的港台团队,开始被踢出。
抗日谍战大剧被踢出,都市大剧被踢出,各种古装大剧被踢出。最终港台导演只剩下从《花千骨》《三生三世》《香蜜》等成功的古装偶像剧一支。这几年也开始面临李木戈,《星汉灿烂》《苍兰诀》等内地青年导演的挑战,留给港台团队的时间,真不多了。